找对了喻体,就能很好地表现主题
——读唐诗《父亲有好多种病》
文/秦时月
读唐诗《父亲有好多种病》,我想,诗人恐怕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吧?如果诗人只是想写父亲的病,那也就太一般化、表面化了?要知道,在中国乡村,多病的又何止诗人的父亲?又何止父亲这个群体呢?我想,诗人一定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无疑,诗人是在把多病的父亲当作喻体,意指多灾多病、积贫积弱的中国乡村。诗人这样写道:“父亲,您身上有好多种病……/有红高粱发烧颜色/有水稻灌浆胀感/有屋后风中老核桃树的咳嗽……/”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父亲所患之病。写出这几种病后,打了一串省略号,省去了哪些病呢,留给读者去想。通过明表的病,和省略未说的病,我们可以想见,这个以父亲为喻体的中国乡村已经病到了何等程度。读到这里,相信有良知的读者眼睛都会湿润,都会愁肠百结。
“当我看到您发青的脸庞/我感到,遍体的石头都在疼痛/父亲,您身上有松树常患不愈的关节炎/有笋子出土的压抑/有从犁头那里得来的弓背走路的姿势/”诗人通过父亲这个喻体表现,以及物体特征,深刻表现了对多病的中国乡村的悲悯、同情、担心和无奈。
不仅如此,面对多病的中国乡村,诗人进一步发问:“父亲,您为什么有病也不想治/您为什么总是忧愁时抽着烟,坐在郁闷里/为了替您买药,瘦弱的弟弟,把痛苦压低10公分/变卖了家里最后那头老水牛”不知诗人是明知故问,还是有意发问,写下了这些诗句,而这正是该诗最能打动读者所在。谁都不会把生命当作儿戏,即便是中国农民也不会,而只有当他们穷得什么办法也想不出时,才会出此下策,面对疾病苦熬苦拖,选择沉默。有什么办法呢,他们穷啊,苦啊,难啊!“而我住在白云飘过/窗口的城里,偶尔写点悠闲的小诗,却常常/忽略了您一拖再拖的病,更没想到用我的诗句/作您的药引。父亲,您只想苦熬着把疾病逼走/守着昏迷中的您,母亲哭得默不作声/”面对多病的父亲,诗人不知是无以良策,还是束手无策,还在那白云飘过的地方,写着不咸不淡、不能替父亲疗疾的破诗,其忏悔、负疚的心情完全可以等同身受,诗之无用、无力和无奈,由此而见。
如果诗写到此也就不是诗了,起码不是唐诗。是诗歌,总要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这就是诗之要义。于是,在读者情绪受到深度感染时,诗人笔锋一转,这样写道:“父亲,红高粱说,要治好您的发烧/老核桃树说,要治好您的咳嗽/水稻扬花的芬芳,会重新回到您的血管/” 红高粱、老核桃树、水稻扬花,这些能够给人以温暖的物质的东西,在这里也许指收成、指财富,但我更愿意把它们理解为更深层次上的精神和物质并存的东西,譬如希望,温暖,健康,富裕,文明等等。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多病的中国乡村总会得到救治,总会一天天好起来。
2013/3/26
《父亲有好多种病》
文/唐诗
父亲,您身上有好多种病。一想到这里
我的泪水就不知不觉地淌了出来。父亲,您身上
有红高粱发烧颜色,有水稻灌浆胀感
有屋后风中老核桃树的咳嗽……当我
看到您发青的脸庞,我感到,遍体的石头都在疼痛
父亲,您身上有松树常患不愈的关节炎,有笋子
出土的压抑,有从犁头那里得来的弓背走路的姿势
当看到您眼中黯淡的灯盏,我就像您身上掉下的
一根骨头,坐卧不安。父亲,您为什么有病也不想治
您为什么总是忧愁时抽着烟,坐在郁闷里
为了替您买药,瘦弱的弟弟,把痛苦压低10公分
变卖了家里最后那头老水牛。而我住在白云飘过
窗口的城里,偶尔写点悠闲的小诗,却常常
忽略了您一拖再拖的病,更没想到用我的诗句
作您的药引。父亲,您只想苦熬着把疾病逼走
守着昏迷中的您,母亲哭得默不作声
父亲,红高粱说要治好您的发烧,老核桃树说
要治好您的咳嗽,水稻扬花的芬芳
会重新回到您的血管。父亲,现在,我正流着泪
为您写这首诗,我笔下的字,一粒比一粒沉
一个比一个重,像小时,您在老家弯曲的山道上
背着夕阳和柴禾,一步一步地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