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作的险情 ---读《蒋志武诗选》有感--阿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作的险情
                                                     ---读《蒋志武诗选》有感
                                                    ◎阿翔
   
     写下这个文章标题,是因为我刚刚阅读了蒋志武的《生活的险情》这首诗,固然人有生活之险情,但作为诗人何尝不是在写作也有险情呢,譬如在转型期如何做到自觉性写作?从一个高度迈向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这就考验他的内心和耐力,正如他在首诗开头说:“我是一个对命运关注较少/又经常以诗歌提及命运之痛的人”,这就说明他以诗歌提及命运之痛,必须正面重视“诗艺”要求——这正好是“写作的险情”最根本所在。因为在这首诗当中,蒋志武提出了:“每一天,生活都会有新的命题。”这就需要“诗艺”来加以解决和加以扩大的可能性。
   说到诗艺,它并不取决于语言材料的技术性,而是在于一种美学指向,也是自我指涉的。有时,它类似于手艺,但超越于手艺的精雕细琢,简单地说,是对未知的出发与探索。我这样说恰恰是说明了蒋志武的前期写作问题所在。
我认识蒋志武这么多年,最初缘于我在深圳编某本选集。当时他的诗并不引人注目,我曾告戒他不要跟风陷入“打工诗歌”肤浅之井。从他的前期作品上看,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乡土化,写得确实好,也很稳定,但并不是我喜欢的或者说我期待的变化,因为这样的话,这无疑是会形成他的局限性,我并非说乡村题材不可入诗,它只是一个题材,最根本在于一个诗人的角度即“现代性”角度来展开。也许我对他过于苛求,但作为他的友人,没有批评就不会有新的变化。
   最近,蒋志武传送我十首诗的稿子,我欣喜地发现他开始有意识地变化了,并且这一变化还在于他突破了自己的框套,例如《深夜追击》《逃走的桃花》《贝壳小记》《腐烂的苹果》《那个砌墙的人》……这对于一个在漫长时日之后,依然跋涉在路上的诗人来说,这已难能可贵。最近他要准备出版第二本个人诗集,在这里为他庆祝一把。在我看来,蒋志武的诗速度快的是体现在诗中的质感,我的意思是指蒋志武的诗感,这是他的叙述、情感、语调,这是他诗歌的一切的总和。正如他本人的世俗生活一样,是快的,但是快得干净、纯粹,而不是让人感到局促、急迫。况且,他所寻找个人的表达方式,在低调的写作姿态中开始显现:“天黑下来,那个砌墙的人/将自己砌进了墙内/而这面新墙将在明天被拆除/这是他知道的,他前天在拆迁协议上/曾写下过自己的名字/而昨天他曾哭过几次”。有一种似有似无的力量透过生活的背面击打着内心。
   蒋志武毫无疑问是一个有潜力的年轻诗人,他对语言的敏感将会使他面对“写作的险情”,这是未知之路,但我相信这将会是直至辽阔,这才是诗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对蒋志武来说,他所经历的东西,最终以诗来回顾。
   作者简介:
     简介:阿翔,生于1970年2月。1986年写作至今。在《大家》《花城》《山花》《十月《诗刊》《今天》等杂志发表作品,著有《木火车》《少年诗》等诗集。曾获《草原》2007年度文学奖、第六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二中国诗剧场贡献奖。参与“瓢虫剧社”戏剧创作和演出。为《诗歌月刊》编辑。现居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3-26 15:04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诗艺,它并不取决于语言材料的技术性,而是在于一种美学指向,也是自我指涉的。有时,它类似于手艺,但超越于手艺的精雕细琢,简单地说,是对未知的出发与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3-27 10: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好{: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6 19: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