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1969 发表于 2013-3-31 21:05 ![]()
7 {) t, m# G, l$ _9 E$ p写诗人写某首诗时候的心境,是读这首诗的人永远无法完全理解的。要不哪有“理解万岁”呢?面对同一首诗, ...
8 r8 R6 l5 _+ t2 k' i诗人的时光(兼与“夜1969”交流)" K1 B A3 @( E7 u9 z4 f( D
文/尹煜1 B/ t3 c7 f9 O
诗人的时光是与世人的眼光密切关联的。比如,我昨天本来是要完成“作业”的,可当我在中国诗歌流派网上读到“夜1969”的邀约之后,就情不自禁推开了必须要做的“作业”,走进了“诗的王国”,从午饭后到黄昏,又到22点钟之前,阅读“《诗歌培训班》同图012期”的作品展示,从001#—032#一字不落地赏读学习。4 C e# S: A, Y# q. F% W" a/ m: W
于是,我的眼光中有了一段文字:写诗人写某首诗时候的心境,是读这首诗的人永远无法完全理解的。要不哪有“理解万岁”呢?面对同一首诗,写诗人当时心境可能是“惟一的”,读诗人的心境一定是“多样的”,即使给出一个“读诗的标准”读后的“感觉” 。' C. B* x: ]. p8 z; I& {1 W
所有诗人都同处在一个时光中,只是情境所致眼光不同,作品就千姿百态。就我自己来说,我一直在做给人感到一些阳光的东西,哪怕我处在苦难的时光中,毅然要发现阳光灿烂。这种心境也是我在与中国诗歌流派网里的诗友交流时经常提出的“诗的阳光”观点。诗,总要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来鼓舞人的斗志,树立信心创新未来。那种“哀怨”不是不可以出现在诗中,关键在于可不可以在“哀怨”之后发现找到阳光的东西催人奋进呢?
3 X: K) |* Y, \/ k1 O诗,干预生活的目的应当不在于“诉苦”或者“控诉”,而应当在于给人“阳光”,给人积极的精神鼓舞力量。' E; O$ j0 ]3 [7 T
时光在飞逝,诗人的时光也同样,那我们应当用哪一种眼光来观察时光里的万事万物,阳光地活在美丽生活中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谨借与“夜1969”的本次交流提出“诗的阳光”,也请各位诗友“批判”。* G- G, i0 D5 j/ ]' i; R: v7 P
2013.4.1.13:54于乌鲁木齐晚报社办公室
, p1 E% X1 G. D; ` r7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