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赵景深有颗天籁般的童心(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31 14: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3-3-31 14:52 编辑

诗人赵景深有颗天籁般的童心(图)

2013-03-31  来源:天天新报

  本书作者张建智素喜淘书,尤喜收藏民国刊本,于是各类书话、诗话,便成为他夜灯下最为愉悦的享受。历史的记忆与诗人的才思,总在不断鼓舞着他追寻诗人们的人生足迹。张建智把诗人们遗留在人间的吉光片羽,尽可能搜罗聚集在一起,于是,便有了这本《绝版诗话:谈民国时期初版诗集》。

  诗集《荷花》承载了纯洁的心

  吴中杰先生在《海上学人漫笔》中写到赵景深时,曾为他的老师深情地说:“赵先生没有高学历,更不曾出洋镀过金,也没有什么政治背景,而要跻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圈子实在不容易。他靠自学成材,后来娶了北新书局李小峰老板的妹妹为妻,当上书局总编,与各方作家联络周旋,终于成为知名作家。”
  赵景深是20世纪的多产作家,小说、戏曲、散文、文论,译著达百多种。他曾任书局总编、复旦大学教授,编过《语丝》、《北新》、《青年界》多种刊物,鲁迅、郭沫若、老舍、郑振铎等,都是他的好友。赵景深与李小峰的妹妹李希同结婚时,鲁迅登门道贺,还喝了喜酒。但吴中杰先生在整篇回忆文中,未谈及到作为早期是一个诗人的赵景深,且赵还是一位极具童心的诗人。他的惟一的一本诗集《荷花》,毕竟还留在了人间。虽然从未单独重印过,留存于世的已不多;大家早忘怀了他那充满了童心的诗。当然,他还有《八百好汉死守闸北》(长诗),于1937年上海大众文化丛书社出版,但那却是另一类的应时之作。
  这本小小的诗集,仅选了能真实代表自已心灵倾诉的诗38首。他真诚而又坦率地说,《荷花》中的诗,是逼到非写不可,才写出来的。于是出现了从《一片红叶》到《幻象》计9首,是1922年所写。从《泛月》到《老园丁》选了17首,是 [spc]1923年所作。那时的赵景深正从学生涉足社会,依旧感受到他那个时期怀着的如孩子般的“童心”,所以充满了愉悦纯静之色彩,歌颂着美的花、明亮的光、真诚的爱。时隔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从他的诗歌里还能感受到当年赵景深先生,那天籁的纯洁之心:
  你看,那诗吟味感觉,充溢着自然、爱恋与冥想,意蕴深长。从诗中我们至今可以追溯赵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诗人兼学者之形象。

  童心里自然流淌的诗

  我曾读了许多体现赵景深学识广博的多种类型的著作,可还没有读过赵景深先生的诗,这也是惭愧的事,我想今日的许多读者大多有这般经历。而今我确实被他这本朴实而具童心的诗集所深深吸引。我甚或迷惑,这难道就是现代文学史上,只轻轻带过一笔的赵景深一生写出的并让我们能读到的诗吗?当我一页页地翻读着《荷花》诗集时,心里不免有一丝丝被历史时空所湮没了的感伤和惊动!
  赵景深后来当了几年教师,忙着求食,诗也就不大唱得出来了。所以他在 [spc]1924年只有一首《中山挽歌》,1925年也只有一首《牛头洲之黄昏》和一首《荷花》。所以他说了这般的话:“近年来逐渐麻木……也许这第一本诗集,也就是我最后的诗集了吧?”这对他是无可奈何,而于大众之读者也是很惋惜的事。
  但我又想,赵景深为何独选这《荷花》为集名呢?虽然作者曾说“我的诗缺乏狂暴的热情,所以题名"荷花"以显示我作风的清淡。”然并非单纯为此。为此,我想稍录几句《荷花》中的诗,便能明晓了他取集名的另一层题旨:
  “在那夕阳残照的石栏旁,/祖母和孙子在那里凝望,/前面是一片绿色的荷田,/一朵朵白莲在那里颠荡。 ”我想,这一幅作者和祖母一起观赏出污泥而不染、并使自已心灵充满高尚洁白的图景,不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吗?他用诗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祖孙两代人追求的一种人生理想,不同样在我们面前了?我们不能忘记那是1928年,一个中国历史上多变的时代。所以我想,这也许便是赵景深为何要把他惟一的一本诗集,定名为《荷花》的缘由吧。
  赵景深《荷花》集中的诗,大体说来,1923年以抒情为主,1924年以写景诗为多,1925年以后以叙事诗为多,最后两首诗于 [spc]1927年在海丰写成。赵景深曾说:“我的诗从散文而逐渐变化为韵律的,这可以由编年的方法看出一个痕迹。”但是,当我们在80多年后再重读这些诗时,仍感到依然有无限迷人的魅力。那是因为赵景深年轻时的诗,不是硬做出来的,而是从一颗年轻的童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他的诗渗透着温馨的人情味、有着哲理的幽默,以及“荷花”般的清淡。

  徐志摩劝他勿以文学为业

  我藏有一册赵景深先生于1928年6月15日初版的诗集《荷花》。此书开本为18.5cm×13cm,平装,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本书付排时间为1928年4月1日。它装帧简朴,封面设计了一朵似剪纸的白色荷花,独出于污泥而立,亭亭于荷塘上,分界线犹如一池边,蓝黑两色分明,里衬页上也绘有绽开莲花,似炎炎夏日,风来莲叶转,真有朱自清那《荷塘月色》之意蕴。
  多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乎很少有人提到赵景深的一册名为《荷花》的诗集,而我平生阅读与收藏的这本诗集,算是最早和罕见的一本。诚如赵景深先生1928年6月,写于《荷花》上的一段话:“这本小小的诗集是按年月编排的,整整六个年头(1922—1927),只留下三十八首诗。即使我把好好坏坏的诗,一股脑儿搜集起来,恐怕也不到一百首罢?我从来不曾有意做过诗,都是逼到非写不可才写出来的。”可见这本诗集,是赵景深先生从一百多首诗中,自选了约三分之一,结集而成。
  赵景深,1902年出生于浙江丽水(祖籍四川宜宾)。少年时在安徽芜湖读书。1920年考入天津棉业专门学校。1922年秋,任新民意报社文学副刊编辑,并任文学团体绿波社社长,同焦菊隐、于赓虞、万曼等编《微波》、《蚊纹》《绿波周报》等刊物。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有批评赵景深翻译的“牛奶路”,至今还争论不休。当然,赵景深与大诗人徐志摩也有一段轶事可值一提。
  1923年暑假期间,南开大学开设了暑期学校,徐志摩前去讲课两个星期。当时,天津的绿波社,全体社员参加了暑期学校的学习。而社长便是赵景深。徐志摩开了两个课目,分别是《近代英文文学》和《未来的诗》,这两个演讲,1925年,曾收进新文化书社出版的《近代文学丛谈》里。另据赵遐秋的《徐志摩传》一书记载,徐志摩在讲课的时候,曾拿英译的歌德的一首诗要同学们翻译,赵景深得了第一名,奖品则是一张大幅的歌德照片。在课余的时候,同学们常常去拜访徐志摩,彼此谈论许多文学问题。讲课结束后,绿波社请徐志摩茶叙和话别并合影留念。席间,徐志摩问赵景深,将来是否以文学为业?赵景深说:“我是这样想的。”但徐志摩却劝他不要搞,只能把文学当作副业。可是,日后徐志摩和赵景深,他们俩虽都没有把文学当做自己的主业,但却均以其骄人的文学成就,奠定了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他们两位都是诗人。但历史却没给赵景深以诗人的桂冠,赵景深后来成为大家公认的戏曲史家、教育家。
  摘自《绝版诗话》 张建智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12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12: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