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的厚与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的厚与薄

                        ——好诗的标准

  

                      文/如水

  

  如水:男,真名李冬平,湖南常德人,74年出生,乡村医生,因为喜欢,一直游历于诗歌之外,2007年进入网络,网名如水、小风,结交了一些爱好诗歌的网友,执着于真诚,写评论从不敷衍,一直读我所读,写我所写,因此,诗人朋友越来越少。从未在诗刊上发表支言片语。写下《好诗的标准》,希望对初学诗的朋友有用。



    

  

  

  好诗的标准之一:

  

  厚与薄原本是比较物体上下距离的衡量单位。而我们常在诗歌评论中,常见到有人说语言太薄。更有人说,诗歌的语言应以“厚”为佳。那么,怎样的语言才能算有厚度呢?

  首先,诗歌的厚薄肯定与诗行的长短无关。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那么,语言的厚薄应该是针对语境上的想象空间的大小而言。

  

  我以最近张沐兴更新的一首为例说明:

  

  《我怕写到雪花》

  

  作者:张沐兴

  

  我怕写到雪花

  怕写到冰凉,轻

  怕写到世上如此庞大的

  汹涌的寂寞

  怕写下我的疑惑:

  到底是阳光融化了雪花

  还是雪花让阳光流出泪水

  

  

  怕写下的命运

  会被风反复吹起皱纹

  怕光阴泥泞

  回家的人一脚浅,一脚深

  那些梦,滑滑跌跌

  谁来搀扶

  

  

  我怕写到雪花

  无声无息落在母亲头发里

  从此扎下了根

  再不会吹跑

  也再不会消融

  我可以写下宁静,慈祥

  而我所有的热爱,写着写着

  就成了苍茫,与忧伤

  

  我们知道,诗大多从单薄的语言起笔,就是说,起笔没有很多的想象空间,这样令读者容易进入。

  

  我怕写到雪花

  怕写到冰凉,轻

  

  这起笔中只有一层:雪花,冰凉,轻。这是单一的叙述,除去雪花本身的形象与轻凉的本质,不具备想象的空间。我们说这样的叙述很“薄”。

  而承这句偏薄的叙述,作者又这样写:

  

  怕写到世上如此庞大的

  汹涌的寂寞

  

  这样的叙述具有了想象力,并且不止一层。我这样分析:叙述的本身为一层;“庞大”把雪花的阵容具体化,脑海会有这样的画面:“很多的雪花往下落”为第二层;“庞大”与“寂寞”相反相成,在意思上为第三层。因为这里有一个疑问:“如此庞大的阵容,雪花怎么会寂寞呢?”我们称这样的语言为“厚”。可见,诗歌语言的厚度是靠读者想象出来的。

  

  怕写下我的疑惑:

  到底是阳光融化了雪花

  还是雪花让阳光流出泪水

  

  而再接下来“我”的疑惑,又有三层:一为叙述本身产生的画面:“雪融”为一层;“雪花让阳光流出泪水”是对雪融现象的意境联想,为第二层。而第三层是被第二层回旋出来的。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读到第二层之后,必然会再想到第一次的本质意义。

  

  诗写到这里,作者丢下了几个疑点:为什么庞大的雪花阵容为感觉寂寞,雪融与泪水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有这样的承叙,才能有效地转笔。

  

  怕写下的命运

  会被风反复吹起皱纹

  怕光阴泥泞

  回家的人一脚浅,一脚深

  那些梦,滑滑跌跌

  谁来搀扶

  

  雪从出生到消亡,这是一短暂的距离,如同人生。有了上面的形,才有后面的转,至少在过程上是相通的。我们通常说的转笔的自然就是这样。至少有形或神上的相似。

  

  而这一段也是分三层的:第一层:风吹起皱纹;回家人在泥泞的道路上一脚浅,一脚深这些本意上的叙述。第二层与上一段相反,是对每一层的上一句套出来的。

  比如:“怕写下的命运、会被风反复吹起皱纹”,如果没有命运一词出现,风吹起皱纹就只有本意的描叙,而联想到命运,就会出现第二层:时光催人老。而第三层是在最后一句的虚描上想象出来的。“梦滑滑跌跌”这一层会让人同有感想。

  

  对于张沐兴的诗作。我一向怀有敬佩之心。作者由雪花的命运联想到人的命运。用诗意的语言回答是时光让人老去还是人让时光流泪这两个问题。用一脚深,一脚浅来叙述人生的滑滑跌跌。引人同感。

  

  读到这里,我想看看作者怎样合笔的。

  

  我怕写到雪花

  无声无息落在母亲头发里

  从此扎下了根

  再不会吹跑

  也再不会消融

  我可以写下宁静,慈祥

  而我所有的热爱,写着写着

  就成了苍茫,与忧伤

  

  同样:这也分几层:雪落头发为与后面的抒情为一层,联想到白发为二层。

  

  其实,读此诗并不是我写此文的目的,我只是在论述诗歌语言的层次。

  

  那么,诗歌语言的厚薄可不可以作为好诗标准的一个衡量标准呢?薄的诗我称之为单纯,好比人的童年,厚的诗我称之为有内涵,好比人的成熟度。我们不能说单纯不好,也不能说单纯好。我们说诗如人生,诗品如人品。从这方面来讲,诗歌语言的厚薄不能做为好诗的好衡量标准。

  

  但是,诗歌做为一种文学艺术,它的特点是文本上的“小”,必须以意境上的厚来弥补这个不足。因为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相对的。好比一个成人,个子矮小并不要紧,如果智力低下则成了小孩子了。我个人的观点还是:“诗歌的厚度是衡量诗好歹的关健之一”。

  

  

  好诗的标准之二:

  

  “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样的事件,怎会有轻与重之分呢?这说明:轻与重并不是限于质量而言,还有一些看不见却体会得到的成份可以用轻重分别。

  

  单指质量而说,诗歌的重,是指诗歌语言的厚,故常“厚重”并称。这无可厚非,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诗歌的重指情感的深沉。

  质的重,也就是厚度,之前我说过。这里我只想再写写情的重。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直接抒情,一种为间接抒情。无论哪种抒情方式的诗歌,落脚点都在一个“重”上。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大地爱得深沉”

  

  这种直接道出一部分人的内心的语言,重不重呢?我说“重”,因为作者爱得“饱含泪水”了,难道还不够重。

  

  “我爱你,我的祖国,我的母亲!”

  

  这种抒情也够重,把祖国都比做母亲了。那对作者对祖国的爱你也不忍心怀疑。

  

  “爱人,我愿把一切都给你!”

  

  这样直接的表白,语言中的情也够重,都爱到把一切都给对方了,情怎能不重。

  

  然而,在这个谁也不相信谁的年代,骨肉亲情都可以忽悠的年代,这样直接的表白,或者可以给人瞬间的感动,却不能达到永恒,说白一点,处理不好,大多给人一种“假”的感觉。或者更多的人认为是为了宣扬一种思想与情感而把诗歌当作了话筒。

  

  而间接抒情则不同了,诗人描写出场景或叙出事件,让读者自已体会其中的情,重不重由读者感受。

  

  “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快黑了,离灯光只剩半支烟的时间”

  “没有什么,不过是头顶的一把伞,和背负几十年重的蓝天”

  

  以人憔悴来表达相思之情,情重在其中,任谁都心痛。

  离天黑只有半截烟的时间了,作者为什么怕天黑,忧郁之情不言而表。

  表面说没有什么,却把几十年的光阴用背负来形容,路之艰难,死死硬撑的情绪自然呈现。

  

  这些情感重不重,当然也重。并且这种重是在与读者互动中体现出来的。“无声的痛远远胜过有声的痛”。且与艺术之想象性相符合。

  

  那么,什么是情的轻呢?我认为:情之轻,在于假。而情之重,在于真且浓。

  

  直接抒情不是不可以,而必须达到真与浓。因此,直接抒情的诗歌往往比间接抒情的诗歌更加难创作。一般在哪些诗歌里可以直接抒情呢:

  一:私密日记的自我表达。这种以诗歌的形式来记截自已的情感历程,这种日记不是给别人评价的。

  二:朋友之间的赠诗:比如:“祝你生日快乐”;爱人之间的情诗递送。

  三:在足够铺垫下的不由自主。

  四:名人的诗。

  

  为什么名人与朋友之间的诗可以直接抒情而不显假呢?因为这中间有一个信任度的问题。你相信与崇敬一个人,那么他说的话,抒的情大多会相信。这也是现在为什么请名人做广告的原因。而成为名人或朋友是多么地不易。故大多聪明的诗人都绕过一关。

  

  基于此,情的轻重可不可做为衡量好诗的标准之一呢?我们知道,诗句是艺术的语言,也就是具有想象力的语言,有空间的语言。间接抒情的诗句有这些特点,而直接抒情的诗则没有这些特点。是不是可以直接抒情的诗句排斥呢?

  

  “真情是是文学的第一杀手”,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情到深处自然浓,拓展空间的方式显然不只一种,情深则意长,打动人心的句子往往有空谷回声的效果。只要情真,情浓,则空间自然延长,这也符合艺术的标准。

  

  并有是所有的诗都有情,比如一些哲理诗。因此,对于抒情诗而言,情的真,浓可以做为判断诗好不好的标准之一。(个见)。

  

  

  好诗的标准之三:

  

  所谓张力,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

  引申到诗歌里,就是一层一层深挖含义时的相互连接力。

  这一次,我不说起承转合,不说发生,发展,高潮与结局。直接用“一丛”的《旅馆》来阐述张力的重要性。

  虽然有人对这首《旅馆》解读过,但我感觉读得太过抽象。我们知道,事件的推进,是靠矛盾推进的,一个矛盾与另一个矛盾的之间的衔接力称为张力。

  

  旅馆

  文/一丛

  

  街灯放下路边的红帐蓬,青帐蓬

  捉蛾子去了

  街头艺人,叶子,吹奏着新影子

  被黄昏经过的晚餐,啤酒声

  六月一日。火苗勾勒着

  烧烤物。蔬菜的名字

  还在滴水,动物吞噬动物的

  零件。松动的腊像馆,快乐

  如真相。到处都是假人和孩子

  木门制止住跟进来的路

  分水岭里,我们是爱情的配件

  失效的父亲母亲

  

  好的诗歌往往来自平时认真的观察与特殊的想象力。“一丛”开篇点题,叙说了一种特殊的旅馆,给全文定下了基调。

  

  街灯放下路边的红帐蓬,青帐蓬

  捉蛾子去了

  

  我们常在城市的边缘,看见那些花花绿绿的帐蓬,这些是什么人的旅馆?菜农、艺人等等那些离乡背井为了生活的人的旅馆。

  提到了帐蓬,当然要写帐蓬里的人,一丛是怎样连接后面人的生活呢?用了一句:“街灯捉蛾子去了”。叙述的诗意性我不想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特殊旅馆里的人到有街灯的城市里讨生活去了。这种形式与街灯捉蛾子何其相似。艺人,卖烧烤的人,都是站在那里,等蛾子自动送上门来。同时还有一层寓意,街灯是照亮夜人的工具。

  这连接下文的张力,是恰好的。下面,作者肯定会描述帐蓬里的人的生活。

  

  街头艺人,叶子,吹奏着新影子

  被黄昏经过的晚餐,啤酒声

  

  果然不错,“一丛”写的是一种艺人的生活,同时,用“新影子”显出人情的冷漠。如果把艺人比做街灯的话,那么,停下来施舍的人少之又少,没有影子为之停留。

  “一丛”描写的基本是这样一个画面。艺人一遍一遍吹奏,却没人为之停留。落叶一片一片往下。这是怎样的冷漠,文中不言而表。

  不仅这样,作者推出了下一个矛盾。与之相对应。与无人相应的艺人相比,是黄昏经过的晚餐,啤酒声。这为下一个叙述作好了铺垫。也是张力表现的一种。

  

  六月一日。火苗勾勒着

  烧烤物。蔬菜的名字

  还在滴水,动物吞噬动物的

  零件。松动的腊像馆,快乐

  如真相。到处都是假人和孩子

  

  如果说以上的日子太过平常,那么作者选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为例:六月一日,儿童节。这个转笔来得突然,但也特合理。“一丛”选取了一个吃烧烤的画面。的确,节日嘛!家长带着孩子吃点,玩一下。这合常理。但你在吃玩的过程中,可否想过那些离家背井以帐蓬为旅馆的人的生活。“一丛”以一个“松动的腊象馆”进行了转折。腊象馆就是塑造替身的地方。松动之后,街上游乐的人都成了谁的替身。流浪者妻离子散,就会把这些人想像成自已的亲人,这些人成了艺人、卖烧烤的人的亲人的替身。同时也是他们的顾客。除了没有“亲情”之外,流浪者象侍候亲人一样侍候腊人。并且一直到腊人们玩累了回家,目送他们关上木制的门。而那些街灯呢?他们的家在哪里?

  

  木门制止住跟进来的路

  分水岭里,我们是爱情的配件

  失效的父亲母亲

  

  那些假人与孩子,可以回家,可以有天伦之乐,而那些旅馆为家的人,夫妻不能共伦,骨肉不能相聚。他们只是爱情的配件,失效的父母亲。

  

  此诗无论从厚薄、轻重、张力都处理到极致,应该算得上一首好诗!

  

  

  好诗的标准之四:

  

  原生态:顾名思义,就是原始的生命状态或者生存状态。原生态写作,分为文体上的原生态与情感上的原生态。

  文体上的原生态,指写作的语言没有任何修辞,句子的本身没有任何诗意,那么,原生态的句子可不可以列为诗歌的语言呢?

  

  如果是随意的素描,是不能列为诗歌的语言的。诗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想象是拓展内涵的唯一方式。但是,显然原生态的诗歌,一定不是随意的素描,它好比一盘棋,“象”走“田”字,“马”走“日”字,每一步没有想象力,它的精妙在于整体的布局。一局终了,方能体会每一步的精妙。它的诗意,在于联系整体之后对每一单句的想象。

  

  原始的物体或现象往往藏着巨大的秘密或诗意。因此,原生态的写作,看似容易,实则比一般写作更难。诗人必须具备很强的整体布控能力。

  

  原始的情感来缘于人之七情,过喜过悲或无喜无悲称为非正常的情感。在诗中则称为戾气。人的情感受自然或社会的因素往往会表现出戾气,这些代表个人情感的东西往往不能大众化,写的诗作就会成为个人的日记,不能称之为好诗。

  

  第一次收到好友的诗集,桃源诗人“楚云”的《回归原生态》。无以为谢,只能用文字对其作品写出一定的看法。就个人的看法,随意选一篇加以点评。

  

  今天若歌

  

  作者:楚云

  

  今天,沅水幸运

  水心寨幸福

  那些小黄花享受一个人的体贴

  

  多么好啊

  偏僻的山野,无人的山顶

  你我亲密无间

  舒心的笑被一江的水带去好远好远

  天空蔚蓝,沉浸其间

  

  今天,人人都在唱着一支歌

  清新,自然------

  “帽子偏偏戴......”

  童年向我们走来

  

  好的诗歌,标题一下,内容是不能随便作者摆布的,只能是表现手法的不一样。自已命题也好,他人命题也罢,任何作品都要从审题开始。《今天若歌》:象歌一样的今天。这是一种理想中桃花源似的生活。当然,内容必须从今天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来叙述或描写,并且要达到歌的高度。我看诗人是怎地样描写与叙述的。

  

  今天,沅水幸运

  水心寨幸福

  那些小黄花享受一个人的体贴

  

  诗人用的一种原始的叙述,“幸运”、“幸福”、“体贴”虽然比较抽象,但显然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营造一种生活如歌的氛围。“水心寨”在哪里,我虽然不知道,但这种从大到小的叙述,依然显得井井有条。这一节的落脚点应在“小黄花”上。如果有特指,“小黄花”指那些(物质或精神)营养不良的小孩子。因为如果叙述到最后,如果不能达到诗眼转折的开始,似为不成功的叙述。

  

  多么好啊

  偏僻的山野,无人的山顶

  你我亲密无间

  舒心的笑被一江的水带去好远好远

  天空蔚蓝,沉浸其间

  

  在第一节的叙述之后,诗人开始抒情,企图达到一种今天的一种精神如歌的高度。是否成功,我不知道,要更多的人说了才知道。

  

  今天,人人都在唱着一支歌

  清新,自然------

  “帽子偏偏戴......”

  童年向我们走来

  

  这一节是一种总结似的延升,在平静的陈述中,用一句儿歌圈定全诗的情感基调。常德有一句儿歌,小时候常常唱“帽子偏偏戴,媳妇天天来”作者省略了后一句,说明“媳妇没有天天来”,而用一句“童年向我们走来”来代替,是因为有说不出的辛酸:我们童年的愿望未能如意,如歌的今天也成了一种向住。这就是原生态写法的特点,一句简单的儿歌,上两节所有的东西都成了一种愿望,所有正面的叙述都成了反面。回头再看,“山再也不是那山了”。

  

  我写下这些,并不是说原生态在写法上的高明,其中的有些方法往往带有炫技的色彩,我赞同原生态的诗作,是赞同一种原生态的情感。《今天若歌》中作者除了正常的向往与辛酸,显然没有过度的愤慨。不因为愿望的没有实现表现出半点愤。这正是化去戾气的诗歌,可以做为一首好诗来收藏。

  (于后面的一些诗歌,忙完这些日子我会陆续发表一些看法,如果得到诗人一点赞同,我也就欣慰了。)

  

好诗的标准(结语)



  在艺术的土壤中开出诗歌的奇葩

  

  终于可以从诗歌的苦思中解脱了,终于解读出这朵花朵的秘密,终于完成了昔日许下的诺言。那些因困惑离开网络的诗友,如水终于交上了一份关于诗歌的试卷。

  

  所有的文学都是艺术,诗歌只是生长在它上面的一朵奇葩,如同飞鸟虫鱼,花草树木,诗歌只是其中的一种。

  

  所有的艺术都在呼唤人性的回归,诗歌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漫漫历史长途中,我们丢失的不仅是岁月,而是“真、善、美”这种最本质的精神。

  

  任何事物与现象都是正反两方向运动形成的适宜体。诗歌也不例外。我们从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析出自已的需要的理或情,诱导“真、善、美”的回归,这是诗歌的唯一任务。

  

  其实,所有的诗歌都是一种广义的议论文,只是它在以唯美的语言论证。

  

  我们写的诗歌,不仅是在救助自已的灵魂,更重要的是要推广出去,托起日渐沉下去的“真、善、美”。这是一种正能量。

  

  一首诗歌,为了引起更多的人共鸣,发挥它呼唤的作用,必须千修万改。而修改的依据是根据一代一代诗人的经验。这样,就有了《好诗的标准》。

  

  医生看病,需要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农民种田,需要了解种子的播种时间,施肥时机;诗人写诗,必须要有必要的基本功。

  

  标点的作用,诗歌分节的作用,长短句形成的不同节奏,诗歌语言的特点,起承转合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诗歌的基本功。

  

  叙述、描写、旁白,象征……,不管怎样的写法,诗歌必须具备两大因素:一是写的什么?二是为什么这样写?

  

  比如说抒情,诗人必须自已要明白,我想要抒发什么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要抒发出真执的情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日渐互不信任的社会,诗歌感动自已容易,感动别人却很难。因此,必须要用大篇幅写出为什么要抒这样的情,才会说服读者。

  

  不管你用什么技法,只有能让读者跟着自已一起爱,一起恨的诗歌,才是好诗歌!

  

  祝所有写诗的朋友在艺术的土壤中开出奇葩,纵使花辨凋落,亦有暗香。

  

  如水:2013.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4-15 08:2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写的诗歌,不仅是在救助自已的灵魂,更重要的是要推广出去,托起日渐沉下去的“真、善、美”。这是一种正能量。

欣赏,学习。问候丹青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09:5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