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灯录四月诗评:苍茫云海间 作者:伽蓝
前言
让我来评诗,就像让盲人摸象。盲人摸象所感所言体现了盲人感知世界的片面性,让我来评诗也是让我把自己感知的片面性呈现在各位目前。可悲的是目前的我对诗的感知能力似乎退化成了空壳,空壳中只有一缕风声而全无自信。所有的诗在我的目中只是一般的颜色、质地、重量,让我分辨不清。于是,好与坏的界限崩溃了,美与丑也与我无关了,只是一片混沌,隐隐能窥见一点光亮的存在。
我自己写诗是对自己的拯救,从疲劳与虚无之中,找到一点希望的力量,让自己能走得更远一些。而各位写作的目的与我会不尽相同,所达到的高度也不一定是我能达到的,因为自己的心力之不足而难以专注于诗歌,也就慢慢做了生活的俘虏。
但是,现在这个俘虏要怀着美好的希望来重新走近诗歌了,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还要从众多的作品中找到所谓的精品,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于是,我愿意回到普通读者的角色上来读来说,一切似乎就变得简单起来。因为一个读者不会在意作者是否那样想过,是否具有某种秘密的情调,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感受,而那首诗的某点光亮正是为照耀这样的感受而燃烧。
第一章 湖北青蛙:竹枝词里听蛙鸣
摘录其一:潜江竹枝词
早前这里是一片藕塘,坡岸上站着一排
观看同学的水杉。水杉。
如今万家宝已然逝去,有些人还有纪念之意
而臆造梅园与,故居。故居。
在其故居,我们说到我们的繁漪。看月亮时
月亮变成了悄悄升起的四凤。四凤。
我们制造了那场必然的相遇。相遇
孤独发热,寂寞变冷,感情在可爱的祖国大地上升温。
喜悦与,领悟。匆忙与,紧张
哀伤与,体力下降。这里坐着风光无限的人民。
这里坐着夕阳西沉后的戏剧。火车上方
跟着向南飞的燕子。燕子。属于我们的幕布缓缓拉开:
月亮重新出来。水杉没有意识,夜色这么深
如何摇晃我们的同志。同志。
摘录其二:桃园记愁
无数个春天都是这样,小山羊长出胡子
花猫跳上窗台,只留给你一条毛绒绒的尾巴慢慢摇晃。
所有的动物走到那里都要停一停,就连一只旧画舫
也愿意在岸边靠一靠,为桃园风光装模作样。
转眼桃花所剩无几,空剩许多树枝。又过几夜
树叶长长,流水放缓,不知为什么像耍过流氓。
蝴蝶带来一个辅导员姐姐,她那么富有爱心手把手
教我握毛笔摆POSE读史记,春困之际把我抱到床上。
我的青春很快被雨打风吹去。我无奈地说起
我的少不更事,粗心大意,祖国不再认为我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也不再认可我为祖国的未来,我说我的故事
老掉了牙齿。国家从不抢救叛徒,即使他生有几根胸毛。
国家从来也不问,为什么要在全国各地种那么多桃树
放那么多张床。国家从来不在乎我睡在哪里,露出自己的诗性。
我从湖北来到江苏。从空中落回地面。我从生活上
离开了她,又从诗歌上进入了她。
我失去了她,又从回忆中得到了她
落红是美丽的,我在桃园里没干过丑事。
在桃园里,我还见过弹回原来位置的树枝,有的是因为
抬起的脸庞的消失。有的是缘于时候到了,被摘走了果实。
简评:
青蛙作诗善于从民族形式里面汲取营养又有所突破。《潜江竹枝词》体现了青蛙的这个特点。像他之前运用非常成熟的四行二拍一样,他突破出来在形式上做了新的探索,便产生了一些新的趣味。我对竹枝词无过多了解,只记得一两首小诗,于是百度一下得到下面这些信息: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②词牌名。又名《竹枝子》。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二体。
这段话大致概况了竹枝词的起源与流变,但是巴蜀地区如何演唱此曲,我们已经无缘听闻了。
读青蛙的诗,或者我们可以猜度竹枝词的韵调贴着江南的水气氤氲。氤氲之中自有一种回环的气息撞碎在荷叶上,撞碎在莲花的瓣上,撞碎在滚动的露珠里。
而这首诗在形式上的破冰让其不可复制,读起来如同声音撞上镜子后的回眸,让人流连。而风格又是散淡的,里面藏着一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让人要抓却又无法抓住,只好在他造成的情绪中慢慢流动。
青蛙的语言在虚与实、古意与当下里穿梭不定,时而找到具体的落点,时而又扶摇而上云端,是一种忧伤里的典雅,如“不要命的忧伤,缓缓上了心头。”(见青蛙《在二十年代的人们中间》)
同时,青蛙又在诗中抱怨着什么。他没有愤怒地大嚷大叫,而是如江南文士一般,寄情于文字之内,发发牢骚。
我的青春很快被雨打风吹去。我无奈地说起
我的少不更事,粗心大意,祖国不再认为我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也不再认可我为祖国的未来,我说我的故事
老掉了牙齿。国家从不抢救叛徒,即使他生有几根胸毛。
国家从来也不问,为什么要在全国各地种那么多桃树
放那么多张床。国家从来不在乎我睡在哪里,露出自己的诗性。
——湖北青蛙《桃园记愁》
青蛙的牢骚往往被掩映于弥散开来的被一再忽视的情绪里。他站立于一个被抛弃掉的人民中间,他是他们中最普通的一个代表。他看到这个时代给人剩下的不过是空空的树枝,似乎一切都返回了原来的位置。但是被耍过流氓的现实再也不是从前。这或者就是青蛙心底的忧愁。这愁绪对于别人是微不足道的,对于这世界更是如此,它自顾自地生长,不断践踏了我们的生活,一点一点引发了个体小小的反抗。当然最终我们一无所获地返回了面目全非的从前时光
在桃园里,我还见过弹回原来位置的树枝,有的是因为
抬起的脸庞的消失。有的是缘于时候到了,被摘走了果实。
——湖北青蛙《桃园记愁》
青蛙像一个外乡人一样对着他所熟悉的土地进行旁观,试图重新得到它:
我从湖北来到江苏。从空中落回地面。我从生活上
离开了她,又从诗歌上进入了她。
我失去了她,又从回忆中得到了她
……
——湖北青蛙《桃园记愁》
但是,青蛙或他所代表的人们,却已然处于一个尴尬多余的位置上。在所谓的故土上,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弃于野,自己却依然无法放下,并在这里面寻觅已然过去却依然耀眼的事物。
第二章 雅克:在思辨中触摸现实
雅克自称异己者,是因为他一直在突破原来的自己。以前他的语言质地里面有化古融今的响声,而现在看来与之前似乎起来某种变化。也就是说在保持语言辐射度的同时,更趋向与简单明快,同时又多了一种思辨的意味。在读的过程中跟随他的思绪一起经历某种纠缠不清的痛楚。在这种思辨中他渐渐触摸到现实的质地,领悟着一个复杂的世界。
飞来的苍蝇的恶浊是我,飞去的蜜蜂的甜是我,飞来飞去的蝴蝶的轻与重也是我
我也被红蜘蛛吃掉,红蜘蛛的一部分痛是我
死在蛛网上的虫子的软是我,破网而归的水滴的凉是我,绿蜘蛛无色的毒液是我
网上被消食时撕心裂肺而听不见的尖叫是我
有时我也吃黑蜘蛛,黑蜘蛛就是我的一部分
它们大都死前喜欢唱凄厉之歌以壮行色,偶尔也有的唱唱欢歌,更像是在诅咒我
——《生存的无效与有效的修辞?(组诗)》第一首《生活》
这是雅克给生活做的注解,生活幻化成一切微小的细节呈现于他的笔端,让他觉得在这样变化万端、相互矛盾又统一在一起的生活面前,感觉无所适从。但这恰恰是生活的本来面貌。因此他说:“
我的一生也可以写成一本书。里面有很多细节,并不需要太多
虚构与想象
你还可以附带写写我所受的苦,这些也并不需要什么虚构与想象。”
这些就是雅克所见的现实,呈现出一种没有意义的样子,因此他自己便在这种荒诞中受苦。
有意思没意思都在熙来攘往,有意思没意思都要说说藏藏
有意思没意思
都是生死存亡
有意思没意思
炎热,冰凉,安静,闹吵
有意思没意思
没意思
也要制造
意思
这样身在其中
看上去才更像是有意思
或没意思
——《街边槐树之恶(二)》
上边这段简直就是在呻吟与挣扎,他要挣脱出去,要造出生活的意义但是却仍然不能把握住其结果。他的制造充满了不确定的痛,他在迟疑中度过迟疑的时日。
这种思辨的力量充斥于雅克的诗歌文本里面,像一个人与自己的灵魂做着艰苦的搏斗,在这种思考中他们互相胜利并互相被打败。诗人一直在自我确认中,而世界正在这自我确定中崩溃着。
如:
我是风中那棵树,我随风而动。你没有看见风
你看见的是我的摇动
那么如果你是风,我就不是摇动,是随你而去
——雅克《无端涂鸦》
再如:
吃为了活着
吃为了吃,吃为了不吃
活着为什么?
有鸟屎掠过我的鼻尖
抬头看天
一无所见
如此蹊跷之事
竟然发生
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低下头来
——但可惜没有——
也不需要
——雅克《无端涂鸦》
读雅克的诗,我们不禁要想:是什么引发了雅克的思考,是什么让他在这种纠缠中挣扎,当然是雅克所触摸到的现实。这现实像一根卡在他喉咙里的不耐烦的刺,让他无法咽下去又不能够吐出来。于是他就在现实中寻找着解决它的灵药。但是,只有临近崩溃的思想的痛楚。在这种痛苦中他所要寻找的也不过是作为人类活下去的一种尊严。这种情绪在《无端涂鸦》中亦有呈现。雅克的刀锋是锋利的,充满了杀气,但是他手起刀落砍伤的是一个一个被虚构出来的自己:一个破碎的失败者与他无边的失意。他身上的天使成分与魔鬼成分同时起着作用,勾勒着他无法抗拒的现实中个体生命本真的形貌:
一个你是破碎的,非逻辑的,不和谐的,也是无道德和没有理性的,
甚至,是暴力的和色情的,无连续性断裂的偶然的……
是黑暗的,也是变态的。你以过去想象的未来,也是丑陋的低级的,
这样,你所有的努力最终是白费的。
你的魔鬼就是你的神。它粗俗、自私、也寻欢作乐……
而你的天使在人群中飞。她在找,但有时更喜欢看着你作恶而冷笑。
——雅克《无端涂鸦》
于是他这样说道:
这个可怜的人,他决意孤独地
活着。
却也不能孤独地死。
——雅克《无端涂鸦》
读雅克的诗,像面对一把刀子,我把自己的灵魂贴上他的刀锋,于是有血滴落在思想的土地上。
第三章 爬藤诗歌与朝向现实的精神
认识一个人与认识一个诗人是不同的。认识一个人的表象非常容易,但认识一个人的内
心很难。而写诗的人往往把自己的内心呈现出来,让你观览,所以认识一个诗人很简单。我认识了爬藤与他的诗,并且试图通过他的诗来读懂他。
爬藤一气把诗歌丢出了三十五首,三十五首构成了一个正在蜕变中的现实。这现实立于城乡交叉点上,成为崭新的伤口。他注视这些伤口发炎、生蛆、溃烂,他无法剔除它们,却忽然发现自己的每一处都在别人的困境中疼痛着。因为这些人与他具有同样的基因,并且血脉相连。于是他们的痛楚就是他的痛楚,而他自己目之所及也就是在揭开他们生命的一角。
生命无需洞察,大地自己呈现。爬藤的诗歌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并且清晰可见。让你不由自主地跟随他的步履,以他的眼睛来重新审视身边的生活。
如:
我沿流而下。河水越来越少
河面越来越窄。 一截截的河坝
我可以踏河跳河而过。
那是正月初六的村庄
空旷的田野,除了冷风靠着山
没有一个人,没有一头牛
也没有遇见一条狗。
山麓下的屋顶,静静地
也没有炊烟。
——《正月初六,访越冬》
诗人在诗中诉说着什么?我们尽可以随意猜度。但是对我这样在农村生活太久的人而言,立刻便可感同身受。因为他所见的变化也正是我所见的,这种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却是无法阻止的,我们只能“沿流而下”,一路感受着消亡的力量,不知何种滋味。
当然,诗人的关注不只是环境的巨变,更有对人的关注。尤其是给予了生活在下层里面人们的关注。他不止步于她们行为的表象,更在探照她们行为背后的根源,但是他又不全部说破,只让你去意会。他把这些呈现出来让你思考: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会?
我们读着这些,只有难以平静的心绪。
如诗歌中的预言,我把肉体给了你们
把精神给了歌唱。你们是我远方路上的栖息亭
只有在你们的面前,我才说自己是写诗的人
只有在你们面前,我才不会被斜视成小丑
我才不慌不忙地背诵着我的诗歌
背诵着被划得支离破碎的名字
只有你们不厌其烦地听我背诵
只有你们不会嘲笑我的贫穷
只有你们知道尘世的绝望与真实
只有你们有着和诗人一样的屈辱与折磨
夜是你们的身躯
红灯区是你们的乳房
诗人和你们是兄妹
我们的父母是同一个村庄
我们有着同样的沉默
你喜欢刺绣我喜欢写诗
都光明磊落
——爬藤《给红灯区的姐妹们》
读爬藤的诗歌让我想到了海子。有时候他们的口吻非常相似,用词也有相似之处。海子的诗偏于抒情,而爬藤的诗歌却朝向了更为真切的现实中,并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其味道变完全不同了,像是一朵云来到地上成为带着泥浆的流。
如《赠妲姬》中:
……
今夜,我想起越冬暗淡的眼光
那是东莞,他一脚沉默地踩塌了易拉罐
他说“上班时间把我的睡眠划得七零八散”
今夜,想起表弟的瘦
薄薄身躯像一片樟树叶
今夜,我想起了妹妹
她说“长沙,冬天很冷,我给你买件风衣”
刷卡时,我望着妹妹的眼睛
觉得她陌生,觉得她可怜
一个在不久的未来就要睡在别人家的人
今夜,我想起我的母亲
村庄掏空,她被迫去了东莞
她说帮我挣钱,却不知道这加剧了我的绝望感
她说“我在这里痛啊,崽啊,你讨个婆娘!”
今夜,我想起我的父亲
泪要流了。他责问我“钱花哪里去了”
我却用刀指着他“这刀难道不要钱买吗?”
……
这上面的文字展示的是诗人自己的现实,我们姑且这样认为。这里谈的是人在生活中的境遇,谈的是真实发生的生活。如果说爬藤找到了现实的痛楚作为为诗的切入点,不如说生活的痛楚激发了爬藤的创作,让他欲罢不能,让现实的泥沙与泪水一起滂沱。
爬藤的想象力在现实的面前迸发出来,很有爆发力。如这样的句子:
脑袋就是宇宙
音乐响起,我就成了音乐
我的肉体全无,我成了起伏的音乐
满起伏的音乐全是尘世的贪恋……
——《为酒献诗》
爬藤朝向现实的努力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对生活的关注让我注目,读他的诗我觉得一点儿都不隔,有一种直达的淋漓。
他的才华是显而易见的,我宁愿让他写得更多一些。他把自己邮寄给我们,像一枚钉入灵魂的钉子。
伍艺打工多年
赚满了一箱子疲惫
一背包绝望
父亲来电说旧病复燃,需要医费
伍艺来到邮局
把自己打进棺木,寄回了村庄
——《邮寄》
爬藤的诗歌是真实的,是让我感动的。他不扭捏不做作,让我看到他的血性,也看到他作为诗人的责任与担当。
第四章 悟空又何必悟空
还叫悟空的诗有一种禅悟的味道,尤其最初的时刻,一起手就很不凡。那时候我一点也读不进诗歌,慵懒到无限里面。而悟空的诗歌让我眼前一亮。但是,最终我的混沌征服了我,于是我如开篇所言,辨不出两极。
后来,听说悟空去了西藏,后来看他写出了许多好诗。后来他就回来,依然继续写诗。
一个朋友说,写诗是写给那些有缘人,说的真好。但是,同时又写给他自己,最主要的是写给自己看。
悟空四月的诗是散淡的,一种情绪若有若无,他似乎什么也不愿意说,但是又在言说着什么。这当然是我的妄断,大可不必当真。
因此,我选了下面的两首诗。
其一:《济水小记》
溪中山色,行至山下,就止步了
太乙池不要的水
向着日出的方向,潜行
七十多里,又涌出来
至温县西北,再次转入地下
至荥阳,又涌出来
其后三次潜行,汇成巨野泽
鲁哀公十四年春
叔孙氏在此打猎,得一麒麟
以为不祥,就给了虞人
孔子听说,以泪洗面
叹息道:孰为来哉?孰为来哉!
孰为来哉?来就来了
一条河流折腾了数千年
最终把自己淹死
只留下一些地名
济源,济南、济宁、济阳
偶尔在黄河里,还能
见它掀几个浪花,晒一晒太阳
这首让我想起了雷平阳的那首有名的诗作,但是又似乎有些不同。若拆解它是困难的,但是它的整体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遐思,余味悠长。若以济水来看人生则二者也有相似性,若以济水来喻生活,二者依然是有相似性。那么我似乎想到了什么:茫茫时空,万物一粟,如之奈何?
其二:《祭酒辞》
月亮还没出来,此时饮酒少一个人,把桌子往河边移一下
该到的就全到了。你举杯,他们也举杯
你一饮而尽,他们也一饮而尽
你吐一口唾沫,他们也吐一口唾沫
这时,不要有一艘船驶来,站在船头的赤膊男人
替代不了他们,站在船头的赤足女人
替代不了他们,这时,更不要有一阵风吹来
我打一个寒噤不说,水里的兄弟顿时失去了人形
像被车裂,像被凌迟,像被点了天灯
像被推土机碾压过,像被人从天桥上抛下来
他没来得及呼救,喊痛,而我早就听到了
此时,黝暗的浪花,正翻出一个个白花花的人头——
进入这样的诗歌很难。它的背景是昏暗的,举起的酒杯中大概只有黑暗可以畅饮。而一起对饮的兄弟人鬼难辨。且他的死显得有些惨烈,或者说惨不忍睹,却死因不明。这大概也是这个时代之人的共性,活得有些艰难,有些窝囊,有些痛苦却又无可奈何。
诗人虚构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境地,如同噩梦,让人毛骨悚然。
后记:最近觉得自己老了,于是就真的老了:老眼昏花,不辨四野。所选的诗均是从大家所注目的地方下手,也算偷得了大家的思考。这是一种懒惰的做法,希望后面的兄弟不要效仿。另外,坛子里还有一些诗歌值得关注:如太白酒桶的诗、窗户的诗、十亩之间的诗、那勺、刺一等等。由于我的心力所限,时间上又不允许,脑子又近乎痴呆,只好糊弄一下,交作业了事了。
另外,我当然知道各位诗家已然沉潜下来,不需要这样无为的赞扬。在浮躁的今日,诗歌也只是灵魂的边角料。但是,我们自己却不可自轻自贱,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本色,打开不一样的世界,形成不断的突破是最快意的人生。浪费大家眼力,抱歉。
祝各位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伽蓝顿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