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箫 于 2013-5-18 10:48 编辑
秋天的疲倦,会升起冬天的炉火
————品读马永波诗歌《秋天,我会疲倦》
“春天那场风”,“夏天那场雨”,“冬天将有一场大雪”,而秋天呢,“我会疲倦”。为什么会这样呢?
读完马永波诗歌《秋天,我会疲倦》第一遍,我忍不住要带着上面这个疑问再品。看看这首诗里有个什么样的“疲倦”。
诗的第一节,几乎泼墨如水,渲染了这个秋天的“疲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幅写意的画卷。在画里,我看到了“像塑料布盖着草地”的天空、“靠在石块上休息”的泉水、“在沉思,含着浓浓阳光”的麦捆、一道我们休息的土坎、“粘在夕阳上面”折断了的苇草、“站在热热的草里”的“眼睛变得乌黄”的马。 这些,无一不是充满无奈的疲倦:
草地一般映衬的是生机勃勃的蓝天,而这里,天空“像塑料布”;(这个工业时代的词汇塑料布的出现,或许是要表达对和谐自然被威胁被破坏的无奈和疲倦)
本应是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清泉石上流”,却说成了泉水“靠在石块上休息”;
金黄的麦穗本应象征丰收的喜悦,诗中却是“含着浓浓的阳光,在沉思”;
休息一般是要躺在松软的床上,而“我们休息的地方”是“一道土坎”,还不是现在,是“将要到达”;
夕阳本来就是快要消逝之物,而“折断了的苇草”“粘在夕阳上面”;
马的眼睛变得乌黄,还要“忍住了”,“站在热热的草里”。
这个秋天的疲倦到底因何而来呢?在第二节,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是因为经验和习惯而来。因为“许多事这时会想起”,包括春天的风,夏天的雨,冬天的雪。但不仅如此,作者还给这个秋天的疲倦增加了神秘感:“蝙蝠花”以及“乌鸦在车辙后滑冰在那里留下花纹”。这个车辙,一定程度上很费解,我大胆猜一下,可能是光阴荏苒如车的车辙吧。
诗中表达的这个秋天的疲倦,无奈而且神秘,但并不是无为和消极甚至颓废。在第三节中,我又发现了这个疲倦还有另外的亮光,那就是爱情和梦幻。“我们将有一座小房子,雪花静静地落”,哪怕“像冻伤的麦穗,不发一言”,“循着呼吸会找到嘴唇”,“远处黑黑的灌木/留住了我们的心/很大/像浆果/像梦,在那里开始”
最后一节,来得更为直接:“像梦,在那里开始/再没有等待/也没有疲倦/我将升起炉火/让它燃着/为几代后来的人”。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这个秋天的疲倦,是为了升起冬天的炉火,让它燃着,为几代后来的人”。
我注意到,这首诗写于1986年。而86大展,标志着现代诗风起云涌的一个小高潮。那个时候,我只有10岁出头,尚不知诗为何物。现在一晃差不多30年过去了,诗歌的时代脉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诗歌的技法,表现手法,比之以前也更为丰富。但这首1986年的诗在今天看来,依然需要细细品读。这个充满画面感,带着神秘色彩的,有着爱情和梦幻光亮的秋天的“疲倦”,依然像冬天燃着的炉火!
附原作:
《秋天,我会疲倦》
马永波
天空像塑料布盖着草地
泉水靠在石块上休息
尘土淡漠地落在草丛
那些田间的麦捆
还在沉思
含着浓浓的阳光
我将到达那里
一道土坎,是我们休息的地方
苇草折断了
粘在夕阳上面
秋天,我会疲倦
马的眼睛也变得乌黄
它忍住了
站在热热的草里
许多事这时就会想起
想起春天那场风
夏天那场雨
蝙蝠花的影子一直在飞
想起不久将有一场大雪
覆盖这块麦田
乌鸦在车辙后滑冰
就在那里
留下花纹
那时,我们将有一座小房子
看雪花静静地落
像冻伤的麦穗,不发一言
这样的时光仿佛已千年
循着呼吸会找到嘴唇
远处黑黑的灌木
留住了我们的心
很大
像浆果
像梦,在那里开始
像梦,在那里开始
再没有等待
也没有疲倦
我将升起炉火
让它燃着
为几代后来的人
198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