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万办诗歌节是否值得
阳 村
诗人黄静芬的博客透露,刚刚在厦门落幕的第三届中国诗歌节耗资竟达千万。不是说不能花一千万办一个节日,但如果花一千万办了一个冷冷清清,没有多少诗人、诗歌爱好者和公众叫好的“诗歌节”,我们就有理由问一问:花这么多钱值吗?
官方的消息是诗歌节圆满而又诗意地落幕了。但人们私下看到的,是某诗人离开了,某诗人改签了,某诗人去看土楼了,某诗人喝醉了......一句话,很多参会诗人觉得诗歌节似乎与诗歌无关,从一个会场转到另一个会场,带来的诗稿却始终用不上。据说唯一出彩的,是十几场晚会,但看过晚会的人不难发现,晚会的主角已不是诗人、诗歌,而是形形色色的演艺明星。
其实不难理解这样的结果。诗歌就是诗歌,诗歌是个人的,是心灵的,甚至是孤独的。诗歌与狂欢无关,与金碧辉煌的舞台无关,更与一地的经济建设和旅游发展无关。用诗的名义举办如此奢华的盛宴,或美其名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既是对诗歌的亵渎,也是对纳税人付出的挥霍。
我很想提一个建议:如其花一千万办诗歌节,不如把这一千万用在更需要的国计民生上,比如资助于建嵘发起的随手送书下乡,就可以买50万本新华字典;比如资助王克勤发起的救助尘肺病患者,就可以挽救1000个无钱治疗的尘肺病人的生命;比如资助那些边远学校的贫困孩子吃上一顿免费午餐,不让他们再下咽冰冷的馒头......
一个诗歌节不会推动诗歌的发展,注定不会。相反,这样物化的喧嚣的节日,已与诗的精神背道而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