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观化 感觉化 模糊性 ——马永波《秋天,我会疲倦》诗特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0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无为 于 2013-5-16 11:21 编辑

                                                            主观化 感觉化 模糊性
                                      ——马永波《秋天,我会疲倦》诗特质

                                                                                                   张无为

        马永波一踏上诗坛即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其诗风大多都突显浪漫性、内敛性、沉思性的书写,尤其是诗中俯拾皆是的直觉化意象,常常在貌似清晰的情感流动中建构起令人玩味的艺术境界。这首《秋天,我会疲倦》就是有代表性的文本之一。
        全诗以秋天为契机,展开诗意感觉——
“天空像塑料布盖着草地
泉水靠在石块上休息
尘土淡漠地落在草丛
那些田间的麦捆
还在沉思
含着浓浓的阳光”
开头四个意象既是主观化的又是形象化的,单独理解都很轻易把握,但连缀起来所构成的情景并不容易确定。因为“天空”、“泉水”、“尘土”、“麦捆”每个物象都被赋予了各自的主体性意义,而并非在作者倾向性的明确统摄之下,所以读者只能依据标题信息,沿着“秋景”去感受。“我将到达那里”,是叙述人出场,也并不意味着进入的是背景,他更与背景一起混化生成了新的界面。
        从“一道土坎,是我们休息的地方”开始,诗思贯穿起每一个季节:一面是过去的记忆,另一面是未来的必然。“春天那场风”、“夏天那场雨”,“不久将有一场大雪”,“那时,我们将有一座小房子”……这一切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这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且慢,你必须注意嵌于其中与各自季节相伴的几个意象:一直飞的“蝙蝠花的影子”,“乌鸦在车辙后滑冰……留下花纹”,“雪花静静地落/像冻伤的麦穗,不发一言”,它们在语境中不独是个性化的,也没有什么正负、褒贬之分,只是作为生命众生相被随意点化,应运而生的,于是才耐人寻味。而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时光仿佛已千年”,大有小结的分量。如果说,在此之前是对按部就班生活的认同,那么,仿佛千年的感受,则流露出对凝滞生命状态的隐隐不满,当然又无可奈何。而“远处黑黑的灌木/留住了我们的心”“像浆果/像梦,在那里开始”则进一步呈现出这种难以名状的况味。
        最后,“像梦,在那里开始”两次反复,一次承前,一次启后,轻松过渡到“再没有等待”,为后来的人“将升起炉火”。于此似乎接续了向上的气象,但思考再深入一步,又发现并非完全如此,这些何尝不是区区斯人面对众生芸芸生息、天地茫茫舒卷的清醒的困惑?
        全诗围绕的主轴可以确定是从“疲倦”到“没有疲倦”,而没有疲倦与其说是人生的积极超越,毋宁说是生命别无选择的挣脱,个中隐含了两难的事实。

        在该诗中,无论是意象营造还是直接抒怀,更多的表现出心灵折射与内向性特征,浪漫情境与隐喻、象征交融,使诗的基调不同与当时的生活流。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该诗在于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感觉化生成与组接,足以使诗有明显的非惯常性、非逻辑性,这是当时的同类诗中不多见的。同时,他以抒情主导整个脉络,完成了一段心路历程,而这段历程又辐射到更为广阔的时空,从而拓展了诗境。
        如题秋天的疲惫是诗人特有的冥思,但作者在这里无意于直面现实或逃逸社会,而且明显绕过了人们习惯的农事收获、劳动场景,抑或人生感怀,肃杀萧瑟等等。诗中既没有关联意识形态的社会矛盾,也并非封闭的自我欲望与苦闷,更不是退居山林,皈依自然,而是通过性情化书写,实现对季节的观照与生命体验。
        其意义就在于,颠覆传统诗写的构思习惯,突破抒情表达的清晰走势,实际上是对文学认识功能的有效改变,从而也将读者带入新的审美风景线。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超前性已经难能可贵,直到90年代以后,这种意象才大面积出现。
        在马永波诗中也可以感受到鲜明的继承性,如开头有朦胧诗某些意象的化用,而更明显的是与如郑敏《金黄的稻束》油画般布景和诗思的关联,还有西方浪漫主义以来一些表达方式的痕迹等。但他对欧美后现代诗歌更为清楚,而且有大量的译介出版,如《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约翰•阿什贝利诗选》等等,后者才是影响其诗风的主要动因,而关键还是他基于借鉴的融会与个性探索。他的语言自然、疏朗、纯净,同样是很个人化的,这与当时“他们”诗或“撒娇派”口语化戏谑也迥然相对。
        当然,马永波后来的长诗更集中体现出他自觉践行其诗歌理论的思考,因而更具有开拓性成就,尤其以独特的叙述方式与高密度的诗化语言见长,而且影响也更大,无论是“复调”叙事哈是“元诗歌”探索。不过,他前期诗写特点,肯定是他后来深入探索的必要前提。

                                                                  2013年5月15日



附:《秋天,我会疲倦》

           马永波

天空像塑料布盖着草地
泉水靠在石块上休息
尘土淡漠地落在草丛
那些田间的麦捆
还在沉思
含着浓浓的阳光
我将到达那里
一道土坎,是我们休息的地方
苇草折断了
粘在夕阳上面
秋天,我会疲倦
马的眼睛也变得乌黄
它忍住了
站在热热的草里

许多事这时就会想起
想起春天那场风
夏天那场雨
蝙蝠花的影子一直在飞
想起不久将有一场大雪
覆盖这块麦田
乌鸦在车辙后滑冰
就在那里
留下花纹

那时,我们将有一座小房子
看雪花静静地落
像冻伤的麦穗,不发一言
这样的时光仿佛已千年
循着呼吸会找到嘴唇
远处黑黑的灌木
留住了我们的心
很大
像浆果
像梦,在那里开始

像梦,在那里开始
再没有等待
也没有疲倦
我将升起炉火
让它燃着
为几代后来的人

   1986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5-16 10:33 | 只看该作者
在该诗中,无论是意象营造还是直接抒怀,更多的表现出心灵折射与内向性特征,浪漫情境与隐喻、象征交融,使诗的基调不同与当时的生活流。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该诗在于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感觉化生成与组接,足以使诗有明显的非惯常性、非逻辑性,这是当时的同类诗中不多见的。——赏读教授全面而有着翔实史料,以及深入的思想脉络的解析性诗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5-16 11:0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1:17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5-16 10:33
在该诗中,无论是意象营造还是直接抒怀,更多的表现出心灵折射与内向性特征,浪漫情境与隐喻、象征交融,使 ...

匆匆赶出来的,欢迎批评!也期待大作,还得抓紧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1:18 | 只看该作者
筷子 发表于 2013-5-16 1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5-16 16:01 | 只看该作者
全诗围绕的主轴可以确定是从“疲倦”到“没有疲倦”,而没有疲倦与其说是人生的积极超越,毋宁说是生命别无选择的挣脱,个中隐含了两难的事实。

        在该诗中,无论是意象营造还是直接抒怀,更多的表现出心灵折射与内向性特征,浪漫情境与隐喻、象征交融,使诗的基调不同与当时的生活流。

品读张教授深入理论,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5-16 18: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您是行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5-16 19:4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1:}欣赏!学习“两化一性”的论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4:03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5-16 16:01
全诗围绕的主轴可以确定是从“疲倦”到“没有疲倦”,而没有疲倦与其说是人生的积极超越,毋宁说是生命别无 ...

欢迎批评、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4:03 | 只看该作者
如花 发表于 2013-5-16 18:29
学习。

您是行家。

互相学习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19:1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