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冰 发表于 2013-5-20 17:09 ![]()
到网上搜一搜《文艺报》2013年4月10日有我一篇《新诗需要更多关注》的文章,表明了我的态度。
找到了。读过很受启发!
附后与广大诗友共赏:
新诗需要更多关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0日07:54 乐 冰
写诗不能仅仅是诗人的自我欣赏,诗归根结底还是要面对社会大众,进入百姓生活,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诘屈聱牙的诗歌越来越脱离读者,让新诗走进了死胡同。新诗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担当起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
我提倡口语诗,就是要回归到新诗的起点,这样有利于诗歌的传播和发展。但口语诗不是口水诗,口语诗也要有意境,就是要有诗味,不能像白开水。白开水加了茶叶,就不是白开水了,就成了茶,就有了味道,就值得品味了。这个味道就好比诗意。
我所理解的口语诗应该是这样的:它不仅注重对诗的字句的雕琢,而且要用最简单、朴实、明快的语言,表达诗人所要说的;它服从内心情绪的指引,注重诗的力度,让情绪的节奏形成诗的节奏;它的感人力量,来自诗人生命的感人力量;它提倡诗歌要从生活的实感出发,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像一条粗绳紧紧地与人民、与生活绑在一起。
我们现在很多诗歌看上去很不错,但经不起探究和追问。不少诗歌仅仅是“简单的叙事、粗略的生活回忆、小情感的描写”之类,要么为了诗意制造虚假的抒情,要么是简单的散文语言分行,要么为迎合读者玩弄“诗艺”,要么空喊几句口号……
历史经验可以证明一切,中外很多诗人的优秀诗作都不是诘屈聱牙的。诗人雷抒雁曾说:“诗歌的主要作用是陶冶性情,鼓舞人心。中国诗歌界应写出对得起读者与时代的好诗,但目前中国诗歌离读者的期待还有不小的距离。”他呼吁,给予关注现实的诗歌更多的关注。
“诗人首先要担当起先进文化传播的重任。”这是诗人雷抒雁的教诲,也是诗人的责任。诗人应该是最先觉醒的人。诗人理应拿起手中的笔,肩负起时代的使命。诗人不是救世主,但诗人要有担当,不要沉沦、不要沉溺在小我中,悲悲切切,无病呻吟。这样不仅对个人身心不好,也会带来诗风的颓废。诗人应该是真善美的代表,是时代的先锋,是社会的良知,诗歌应给人精神的愉悦和享受。诗人永远与功利无关、与名气无关,诗人只应该是也只能是灵魂的使者。诗人要有血性,社会哪怕再冷漠,诗人的血一定要发烫,要对得起头上的桂冠、对得起这个时代、对得起历史。诗人是醒着的人,即使偶尔打盹儿,也是为了更清醒地活着。
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诗歌因不具有娱乐性,不太可能靠市场力量来取胜,它是纯粹的,是一个人的宗教。诗集现在很难在图书市场上占有优势,很多时候它是“赠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显得神圣。
诗歌的无功利性,决定了它能够出真正的好作品。当我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之余,最需要的是精神,诗歌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商业化的时代,热爱诗歌,用诗歌表达思想情感、关注现实,坚守诗歌阵地,这些都是不容易的,理应受到尊重。前些年,一些诗人不写诗了,他们下海经商。但是,这几年,他们中赚到钱的一些人又回归到诗歌,因为他们清楚,再多的金钱也不能让他们的精神获得满足。诗歌才是心灵的栖息地。(乐 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