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韵 包 括 新 古 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 韵 包 括 新 古 诗


四川•叶城文


    重阳先生在《中华新韵说》中提出:“‘中华新韵’就是采用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含民歌)与规范化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所以,它是中华传统诗词的创新与发展,自然包含了古体新诗或新古体诗。因为新韵诗体“似诗者不标律,似词者不挂牌,似曲者不拘调,似新诗但用韵”。它是多形体的新体诗。所以新古体诗是新韵中的一种。
重阳先生还说:“‘古体新诗’(新古体诗)是古今结合的典范。它继承了传统的体式,是中华诗词基本形态的展现。在推广普及新韵的过程中,古体新诗是个很好的借鉴。它突破了格律,是中华新韵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坚硬脊梁。”我非常赞成上述说法。在推广普及新韵的过程中,古体新诗确实是个很好的借鉴。由于历史文化流传的原因,现今习惯于五言,七言,四句,八句的诗作者为数不少,他们当中有的还在坚持依照格律写诗,但有相当一部分已冲破格律,只保留其形式而以现代观念与口语写诗,已属于新韵的范畴,是新韵发展进程中的坚硬脊梁。例如向策先生《纵马新韵道》:“唱罢古谣诵唐篇,再读‘女神’论今天;时代又酿新韵酒,醉了屈原醉谪仙。”这诗的形式如格律诗又似古体诗。首句入韵,押平声韵,不拘平仄,是新韵诗。再如祖国台湾诗人范光陵先生的《人生》:“人生如海潮,起落有定时,若不勤撒网,潮去恨已迟”。也是形如古诗,二、四句末字押平声韵,是不拘平仄的新古体诗。上举两例都属于新韵的范畴,是新韵发展进程中的脊梁。范光陵在《新古诗答客问》中,还阐述了新古诗每首四行,每行均为二、三、四、五、六、七、八字的基本形式。还可以变化成两个四行之联诗,三个四行之联诗,进而把其中一行变成多二个字之变体亦可,再进而形成新古词新古典均可。这就说明新古诗并不局限于它的基本形式,形式是发展变化多样化的。中华新韵则独具兼容各种诗体的广泛性。所以,古体新诗和中华新韵两者都受到格律和自由散诗的抗衡。但愿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的新古体诗家与中华新韵诗人携起手来,积极参于中华新韵的发展行动,共同为继承传统,振兴和繁荣中华新诗歌作出不朽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27 14:05 | 只看该作者
新 韵 包 括 新 古 诗

四川•叶城文


    重阳先生在《中华新韵说》中提出:“‘中华新韵’就是采用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含民歌)与规范化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所以,它是中华传统诗词的创新与发展,自然包含了古体新诗或新古体诗。因为新韵诗体“似诗者不标律,似词者不挂牌,似曲者不拘调,似新诗但用韵”。它是多形体的新体诗。所以新古体诗是新韵中的一种。
重阳先生还说:“‘古体新诗’(新古体诗)是古今结合的典范。它继承了传统的体式,是中华诗词基本形态的展现。在推广普及新韵的过程中,古体新诗是个很好的借鉴。它突破了格律,是中华新韵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坚硬脊梁。”我非常赞成上述说法。在推广普及新韵的过程中,古体新诗确实是个很好的借鉴。由于历史文化流传的原因,现今习惯于五言,七言,四句,八句的诗作者为数不少,他们当中有的还在坚持依照格律写诗,但有相当一部分已冲破格律,只保留其形式而以现代观念与口语写诗,已属于新韵的范畴,是新韵发展进程中的坚硬脊梁。例如向策先生《纵马新韵道》:“唱罢古谣诵唐篇,再读‘女神’论今天;时代又酿新韵酒,醉了屈原醉谪仙。”这诗的形式如格律诗又似古体诗。首句入韵,押平声韵,不拘平仄,是新韵诗。再如祖国台湾诗人范光陵先生的《人生》:“人生如海潮,起落有定时,若不勤撒网,潮去恨已迟”。也是形如古诗,二、四句末字押平声韵,是不拘平仄的新古体诗。上举两例都属于新韵的范畴,是新韵发展进程中的脊梁。范光陵在《新古诗答客问》中,还阐述了新古诗每首四行,每行均为二、三、四、五、六、七、八字的基本形式。还可以变化成两个四行之联诗,三个四行之联诗,进而把其中一行变成多二个字之变体亦可,再进而形成新古词新古典均可。这就说明新古诗并不局限于它的基本形式,形式是发展变化多样化的。中华新韵则独具兼容各种诗体的广泛性。所以,古体新诗和中华新韵两者都受到格律和自由散诗的抗衡。但愿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的新古体诗家与中华新韵诗人携起手来,积极参于中华新韵的发展行动,共同为继承传统,振兴和繁荣中华新诗歌作出不朽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22:0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