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陌生化的语言结构强化阅读的新鲜感(外一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2-3-22 14:04 编辑

                                                                以陌生化的语言结构强化阅读的新鲜感
                                                                     ——点评魏维伟《两个老人在街上相遇》




        此诗没有用司空见惯的语言结构方式表达书写对象,而是打破语言规范,用新奇的语言结构使表达对象变得陌生,让由此形成的语言陌生化激活读者的审美情趣。
        “一声呼唤,叫住两辆脱漆的自行车”,起句就用翻新出奇的语言表达,接下来,让语言的表达变形为陌生的结构方式:“于是,两段在皱纹里流淌的历史顺利会师”。以此表达制造语言的陌生化,强化阅读的新鲜体验。将分别已久的两个老人的相遇比喻为两段历史的会师,从读者的阅读感受来说,已够新奇,而说成是“两段在皱纹里流淌的历史”的顺利会师,形成了语言结构的反常特性,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像两截树桩,用彼此的沧桑和经历说话”。把熟悉的两个人变成陌生的两截树桩,抒发了彼此的沧桑,道出了不同的经历,不仅掺入了语言的陌生化,而且运用借喻表达两种不同事物的陌生感受。
        “他们被宽阔的街道变得很小——暂时停泊的两个标点/伫立在尚未结束的句子中”。这样突兀的语言陌生化,让我惊奇、震动,完全是对日常语言进行扭曲、变形,大家熟悉的语言不再习以为常地组合,形成了陌生化的结构表达,却合情合理,没有那种只为陌生的新奇而陌生的感觉。
        总之,整首诗给我的感觉是靠语言的陌生化来增强审美价值,具有审美的高度与语言结构的难度,值得我们欣赏。
         
         
         
         
         
附录:《两个老人在街上相遇》

         
一声呼唤,叫住两辆脱漆的自行车
于是,两段在皱纹里流淌的历史顺利会师

         
像两截树桩,用彼此的沧桑和经历说话
他们被宽阔的街道变得很小——
暂时停泊的两个标点
伫立在尚未结束的句子中
         
                           
        (选自花城出版社《2010年中国诗歌年选》  作者魏维伟)
         
         
         
         
         
         
                                                                                 巧妙切入   勾勒人物
                                                                                             ——点评西屿《抛开》



         写诗需要谋篇布局,选取恰当的角度切入,这样才能出奇制胜,激发读者的审美愉悦。《抛开》就是选择“抛开”这个角度巧妙切入,然后以叙述性的语言刻划倒泔水的“她”,使普通的人物具有了不寻常的生动形象。表面上,以分行的文字逐一抛开她的白发、“她的瘦”、“深陷进去的眼窝”、“她的破衣烂衫”、“她手中的泔水桶”及泔水、“架子车上的塑料垃圾桶”、“散发的腥臭”、“刺鼻的气味”、路人“紧捂的嘴”、“她挽起的裤腿”、“踮起的脚尖”、“脚下的泥泞”及雨点,“只剩下/她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雨中”。实质上,是以工笔画的方式在勾勒人物,让“她”在读者的阅读里引起同情与怜悯,而更重要的,让我们思考在这个和平年代社会生活向前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人生活得这样艰难。是什么原因导致“她”被“抛开”,只她一个人站在雨中倒刺鼻气味的泔水呢?此诗的意义及力量,就在这里。




附录:《抛开》


抛开她的年龄(我不想妄加猜测),她头上的白发
深陷进去的眼窝。她的瘦
抛开她的破衣烂衫,她手中的泔水桶
桶里的泔水,抛开
架子车上的塑料垃圾桶,抛开蓝色
抛开它散发的腥臭,抛开
她挽起的裤腿,抛开她倒泔水时
踮起的脚尖,抛开脚下的泥泞
抛开雨点,抛开
这一切,只剩下
她一个人,静静地
站在雨中


                    
( 选自2011年《诗刊》下半月刊第8期,作者西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3-22 14:33 | 只看该作者
后一首诗歌比较好。是什么原因导致“她”被“抛开”,只她一个人站在雨中倒刺鼻气味的泔水呢?此诗的意义及力量,就在这里。欣赏敏锐的鉴赏力,妙处体会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3-22 14:59 | 只看该作者
异质,新奇,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3-22 15:19 | 只看该作者
“陌生化的语言结构”?
没太整明白。
语言结构怎么会陌生了?汉语言又不是外语。建议对照语言结构进行说明现有的新在哪里?变化在哪里?
我认为现有汉语语言结构是没有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3-22 15:46 | 只看该作者
陌生化,很多年不提了,现在应适当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年的诗太直白,甚至口水化,造成诗质的稀薄。
第一首的作者是离我最近的朋友,前几天还同她通过电话,谈了一些创作上的事情。其实,第一首诗也挺不错,我读到了诗中所特有的那种人生的沧桑感。当然,不如第二首在艺术更鲜明。第二首,所谓的“抛弃”,其实并不是抛弃,反而构成了一副完整的人物水彩画,整首诗充满了一种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命运的强烈同情!通过一次次的所谓的抛弃,一层层实质递进却貌似“既使”的排比,好象要将对人性的同情降低到最低点——即假如只是一个女人站在雨中,你难到就不同情吗?!在艺术效果上大大强化了。我喜欢这种写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7:44 | 只看该作者
唐词 发表于 2012-3-22 14:33
后一首诗歌比较好。是什么原因导致“她”被“抛开”,只她一个人站在雨中倒刺鼻气味的泔水呢?此诗的意义及 ...

谢谢你有此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7:45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3-22 14:59
异质,新奇,学习。

握手、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2-3-22 18:13 编辑
中年人 发表于 2012-3-22 15:19
“陌生化的语言结构”?
没太整明白。
语言结构怎么会陌生了?汉语言又不是外语。建议对照语言结构进行说 ...


建议你先学习一下什克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对语言陌生化(包括艺术手法的陌生化)的论述:“艺术的存在,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就是使对象陌生化(O c T P a H e H N e),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整明白了,你就明白语言陌生化了。另外笔者有篇评论《论散文诗语言的陌生化》在“散文诗界”专栏,我作了论述与解释,不想再此多说了。顺便再说一句:语言结构陌生化是相对惯常语言结构而言,跟外语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8:30 | 只看该作者
瑚图灵阿 发表于 2012-3-22 15:46
陌生化,很多年不提了,现在应适当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年的诗太直白,甚至口水化,造成诗质的稀薄。
第一首 ...

你有独到的见解,欣赏。我个人认为二首都好。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二者好比粤菜跟川菜的关系,喜欢吃哪种就说哪种好吃,其实二者都好吃,各有千秋。喜欢什么与不喜欢什么,纯粹是个人审美倾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3-22 19:31 | 只看该作者
白炳安 发表于 2012-3-22 18:08
建议你先学习一下什克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对语言陌生化(包括艺术手法的陌生化)的论述:“艺 ...

谢谢您的推荐。我去学习了那篇文章。你说“语言陌生化”我能理解,你说的“语言结构陌生化”我仍然不能理解。什科斯基也没有提到“语言结构”。我理解:语言结构就是:语音、语义、语法和词句这几个要素。
诗的语言结构未能出其右。
结构陌生化我还是耳生。
感谢您的文章。有幸能继续读些推荐更好。再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5 22:2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