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6-5 13:43 编辑
湘江记忆
小时候我跟在伯父的屁股后【时间、地点、人物交代】
跳进湘江,一夕湖南的残阳淹没伯父的祼体【事件交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材料已经提供思考的背景,见出主题意蕴的重大。叙述的暗示性,让读者从这一事件,想到历史事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闷热,长沙的妇女散发湘江的泥沙味【这是个通感句,诗歌描写最需要通感】
她们叫我小侄子-小侄子,像不正经的女人【两句可看做是环境景物和人物的描写,暗示出现实世界并不是当年伟人所想象的世界啊!】
韶山路,橡胶厂的林荫道上抱头啃嘴的青年男女【更具体的接近人性解放的俗不可耐的见闻描写】
口水掉在长沙的街道上,疯狂的中国压抑了情欲【伟人们崇高的理想得来的是现实的情欲放纵。这里(包括下文)的“情”“性”抒写是乌托邦梦想失落后的现实世界的——物欲横流的隐喻,不能局限理解。“压抑”反而“放纵”的悖谬书写。】
湘江恶浪滔天,那是一个青年在手淫【更犀利的比喻反讽】
湘江的情欲抵不过洞庭湖的情欲,那是老翁雨中捉鳖【把高尚和卑俗做了对比,悖论中看人性。】
杜甫船头吟诗,哦我伯父清瘦的面容在台灯下低泣【时间并构、人物主体并构,表现诗人恒久的忧伤】
革命的队伍里混进了反革命,“我本是一地质队员!”【具体用冤案的事实鞭打现实,“我”“伯父”“杜甫”等主体并构,深化了古今荒谬尽相一致的主题。“我本是一地质队员!”是讲诗人可以用诗歌勘察见证历史。】
太感人了,被牛肉撑死了的杜甫【超强想象反讽】
太感人了,一个造反派用梭镖捅破了另一个造反派的卵泡【现实反人性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揭露】
湘江风雷急,抱住地质队员的腿-救我一命啊!【现实惶惑中诗人要不忘不辱使命】
一江的裸体翻滚,一江的湖南人踩在杜甫的身上【现实和诗坛相同的处于困境】
2012年5月10日黑夜
好精彩的诗歌!
与小说、散文文本互文的诗写。从来严格的界定文体都是愚蠢的。
这样的诗歌“及物”,是事件、事象、事态描述,写的是“人”而不是“物”。
诗美的元素俱全,符合“好诗歌”的标准。
新诗的种种手法被得心应手的运用,而且跨越了语言和文本建构的高难,其精神向度更是高且深。
仅就这一首,足见朋友们热爱周瑟瑟及其诗歌是很有道理的了。
匆匆读一首。野鹤的具体解读必有讹误,望作者和行家斧正。
仅就这一首诗歌看,只能说和其流派宣言的重要概念沾边而已。“客观”记叙的要素本身尽是暗示意象。除了“直接”的描述外,主观出场已经夸张到想象超现实甚至是写荒唐的程度,比如“杜甫船头吟诗”等。所以原则上讲,“卡丘”“元诗”在这里只是个标签与作者的流派宣言一致(诗歌的共性重叠)也不一致(流派个性)。
个人赞同这样写法。
一箢箕现话
一箢箕牛粪,被吃死了的青草躺在这里热气腾腾
青草本鲜活,叶片上沾满了露水时好漂亮
一箢箕的现话,因为生活贫困,妇人坐在灶窝里说现话
炊烟冒出屋顶,池塘里的水在夏日嗷嗷干叫,上昼晒热,下昼渐凉
女儿水色好,的确凉花衫衣穿得严严实实,扣子扣到洁白的脖颈下
当教师的父亲放心了,他在煤油灯下看《古文观止》快一个月
古文毫无用处,一箢箕现话
2012年5月23日白昼
元诗歌词典
1.箢箕:拼音:yuān jī
解释:用竹篾等编织的盛东西的用具。像现在打扫用的“土簸箕”。
用途:农具,在收割农作物时,可用来把大米或其他农作物抄起来,方便直接拎走或往布袋里装填。相当于一个大撮子。用途接近北方地区使用的“簸箕”。
2.现话:不断重复的话,指人唠叨,喋喋不休的意思。
这首诗歌中的“现话”是诗歌的中心意象,实际上指的是所有的“文化”,书写上最符合“卡丘”“元诗”的诗歌理念的界定了。诗歌在思想意义上,是文化批判和现实批判。
诗歌可以倒着读,最后一节只一句,“古文毫无用处,一箢箕现话”所以“古文观止”令“当教师的父亲放心了,他在煤油灯下看《古文观止》快一个月”,结果呢,家庭教育守旧,“女儿水色好,的确凉花衫衣穿得严严实实,扣子扣到洁白的脖颈下
”。
“古文毫无用处”指代的是传统文化“无用”。那么现代文化呢?现代意识时代意识传达给百姓的是生活的幸福,可是你看,“一箢箕的现话,因为生活贫困,妇人坐在灶窝里说现话/炊烟冒出屋顶,池塘里的水在夏日嗷嗷干叫,上昼晒热,下昼渐凉”。可见现实生活“贫困”、琐碎、平静、寡淡、无聊!不论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意识通通都是“妇人”的唠叨。
开头相对第二节是打了比方,相当于比兴手法,说呀古今所有的文化思想,一开始都很像“青草本鲜活,叶片上沾满了露水时好漂亮”,最终呢,都只不过是“一箢箕牛粪,被吃死了的青草躺在这里热气腾腾”!非常幽默的调侃,实现了对“文化”的否定。文化否定的依据是现实,文化和现实的关系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现话”的方言俚语,被运用到极致。
诗歌的隐喻暗示对比,令诗歌的叙述饶有意味儿。青草和牛粪;牛粪和现话和文化;传统现话和时代现话(这里具指文革)以及和妇人的现话;水色好的女儿和妇人;文革的时代读“古文观止”等,深度辩证的诗思,造成了书写语言上的活泼简洁和结构上的严谨。不可以多一句和少一句,颠扑不破。
满山的蘑菇有的有毒
细舅是捡蘑菇的高手,她穿山林钻坟山
只为了把雨后的蘑菇采回家
她是爱蘑菇的人,不然她不会弯着腰捡蘑菇
连坟山里她都敢去捡,胆小的人只能在蛇坡里转
我几次跟在哥哥屁股后,挎着一只竹篮子
披着雨衣,装模作样捡蘑菇
丛树上的雨水淋在我的脸上痒痒的
满山的蘑菇有的有毒,但我的心暗自喜悦
忧愁是没有用的,要赶在上学前寻遍两座山
篮子里堆满了蘑菇,有的头上吐了蛇的唾液
有的是绿颜色,有的是粉红色
大部分是白色的,像满山捡蘑菇的人的塑料雨衣
细舅死了五年,山林蓬勃,人进不了山
鸟在山头吵闹,无人理会
妈妈有一次夜里起床大吐
全家抬她去县医院,那是吃了我捡的蘑菇
2012年6月9日黑夜
读到这首,我回过头去读重温一下周瑟瑟朋友为我预置的“卡丘”“元诗歌”的名词概念。感觉这个十分符合概念的内容。这首《满山的蘑菇有的有毒》,记叙的是个人和细舅学习采蘑菇的过程,细节的描绘形象生动趣味儿,确实是客观、直接、真实的生活记录。学习采蘑菇,关键是要能区别开哪些蘑菇有毒,有毒的不能食用,结果还是“妈妈有一次夜里起床大吐/全家抬她去县医院,那是吃了“我”捡的蘑菇”,说明“我”还是没有学好,弄出了事故。告诫“我”“装模作样捡蘑菇”是不行的是后患无穷的危险的。
读完这首诗歌之后,我们可以“得意忘言”,放弃这首诗歌,做进一步的思考,诗歌在通过写捡“蘑菇”这样一件小事,阐释了生活的大道理!这也是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一种诗写手法。
譬如我们学习文化知识,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意识,我们首先要学会鉴别哪些个东西是“有毒”的,不能学;生活中,不论是情感生活还是物质生活,我们所面临的首先是会选择,选错对象就要犯错误,后患无穷;从事生产劳动也一样,从大自然获取劳动对象或加工半成品,选择好是必须的。就是学习诗歌理论追逐诗歌潮流,也要在泥沙俱下中选择正确的,抛弃错误的!否则,就一事无成。事物间都有可比性,诗歌就是利用了这种可比性,阐释出了这些大道理,大道理就是真理。诗歌的使命就是感悟生命本真,谛听生活的真理!
而要想学习好,真正能够鉴别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不能做,都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要精细谨慎勤奋和刻苦。
诗歌的重要手法是记叙,也还是发挥的隐喻功能,隐喻过程中,诗写作品具有了“空框结构”,证明了事物在横向具有类比性,就是说事物的存在多有数学上的可拓扑性,所以海德格尔说,“诗歌是存在的拓扑学”。
樟树镇有多神秘
镇长神秘,我可能见过,也可能见过他老婆与崽
那个年代少有的胖子,酷似电影里的胡汉三
一边嗑瓜子,一边作报告
高音喇叭里传出镇长训斥一个女人的声音――
把裤子脱下,把屁股翘起来
抽死你!接着的哭泣杀猪般尖声细气
这迷人的空气啊飘荡
这迷人的樟树气味通过高音喇叭传遍四方
我们爬拖拉机,双手撑在车框边缘往上跳
一车的洋猪中间夹着两个育龄妇女
一个叫贵兰,另一个叫国秋
后者是从湖北蒲圻讨饭来的,做了牛癞子的堂客
洋猪是西洋种,其身份在樟树镇高于本地土猪
我们分不出是洋猪肉好呷还是土猪肉好呷
只是觉得洋猪、湖北堂客与肥胖的胡汉三
都神秘兮兮的,口里夹杂拖拉机的柴油味
2012年6月26日下昼
元诗歌词典
堂客:湖南人对妻子的尊称。
散文式“神秘”记录。任何事物本身都可以加入人的主观认识(意识)。这样的客观记录,无疑在表达存在的意义。意义通过美呈现出来,这样的美就是诗歌的“意蕴美”。“意蕴美”的前提是“形象美”。“形象”运用记叙、描写、说明来表达显现。
来看“神秘”都有哪些?
“镇长神秘,我可能见过,也可能见过他老婆与崽/那个年代少有的胖子,酷似电影里的胡汉三”。“镇长”在人民食不果腹瘦骨嶙峋的“那个时代”独独成为“胖子”,说明了“镇长”鱼肉了百姓!根本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同志”,而是还乡团“胡汉三”式的恶霸!这种对反动丑恶个体本质的认识,能够引发人们对“革命”意义作用的思考和认知及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
“一边嗑瓜子,一边作报告/高音喇叭里传出镇长训斥一个女人的声音――”。官僚主义作风。“呵斥一个女人”,强化了镇长恶霸的品质和作派。下边的两节继续写镇长的残酷统治,“把裤子脱下,把屁股翘起来/抽死你!接着的哭泣杀猪般尖声细气//迷人的空气啊飘荡/这迷人的樟树气味通过高音喇叭传遍四方”。人性泯灭!诗歌的抒情语调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愤懑。
为什么“训斥”甚至把“女人裤子脱下”?原来是为计划生育的事。“我们爬拖拉机,双手撑在车框边缘往上跳/一车的洋猪中间夹着两个育龄妇女//一个叫贵兰,另一个叫国秋/后者是从湖北蒲圻讨饭来的,做了牛癞子的堂客”。计划生育把妇女放进猪里,说明没有人猪不分。猪多人少,更说明人不如猪!“讨饭的”说明当了家作了主的人特别穷!
“洋猪是西洋种,其身份在樟树镇高于本地土猪/我们分不出是洋猪肉好呷还是土猪肉好呷”。暗示那年代重洋轻国、重西轻中、重物轻人,表现了政策偏差执行的本质。
结尾“只是觉得洋猪、湖北堂客与肥胖的胡汉三/都神秘兮兮的,口里夹杂拖拉机的柴油味”。社会恶人的本质及恶劣的经济(拖拉机)环境条件的险恶,被作品暴露无遗!
作品表现的是人的生存环境。表现的是大爱,更是现实批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自然就是呼唤对现实的改造,这是诗人的使命担当!
潭水脚里
潭水脚里是一个地名,此地与我家相距不足半里
属于另一个乡制。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却是异乡
我的姨妈,我母亲的堂姐妹,曾经在夏天的中午
煮了一只南瓜让我与另一个青年吃,我被甜南瓜吃撑了
姨妈家的孩子与我玩得近,上中学后七外公死了
很快七外婆也死了,记得我还请假去参加了葬礼
之后,我们家就中断了与姨妈家的来往
不知什么原因,潭水脚里神秘的气氛一直留在了我的心里
我记得一户人家,有着深深的后院,后院面临一堵高大的崖璧
长满了绿色的爬墙虎,一口深井边青藤青潭青苔,水滴声声下
这户人家,后来我发现居然是我家亲戚,长沙堂兄的舅舅
某个午后与我在大队部里相遇的矮小男人,肩挑一担白米
堂兄的舅舅几年后也死了,潭水脚里的深井青藤青潭青苔
像我家那个中断来往的姨妈,在半里外的异乡依然还活着
第一节解题,交代时间地点人诸记叙要素。
第二节回忆记叙一个青年时候的“被甜南瓜吃撑了”的一个细节。表达了亲戚间的热情友好。也令读者们这些现代人想到,南瓜有什么好吃的呢?为什么还“吃撑”了呢?说明那个时候的物质生活穷困。
第三节记叙的是姨妈这个主要的亲戚关系的脉络,同时介绍了少年孩子们的“玩儿”的欢乐。“参加葬礼”,说明亲戚关系来往密切,长久。
第四节写的是七外公外母去世后,“中断了与姨妈家的来往”的遗憾;“神秘的气氛”是孩子向往潭水脚里而不得再去的伤感,同时结合后文理解,也传达出不谙世事的青年的某种疑虑。
第五节以后三节,是和穷苦姨妈家成对比叙述的另一个亲戚——“堂兄的舅舅”。他的居所“我记得一户人家,有着深深的后院,后院面临一堵高大的崖璧/长满了绿色的爬墙虎,一口深井边青藤青潭青苔,水滴声声下”。高宅深院,富庶幽静,依山傍水,非平常百姓人家。这里的“高大崖壁”,是暗示意象,说明是主人有撑腰的靠山;“爬墙虎”和“青藤”也是暗示意象,暗示主人善于攀高巴结权贵。“水声滴滴下”也不全是景物描写,是不是有暗藏穷苦人们的泪水的意味儿?这个不可以差强,只能猜测。
第六节相对第五节是倒叙中的补叙。第五节是景物描写意象组合段,这一节是社会生活记叙意象组合段。“这户人家,后来我发现居然是我家亲戚,长沙堂兄的舅舅/某个午后与我在大队部里相遇的矮小男人,肩挑一担白米”。前一行说明了“亲戚”关系;后一行讲述“堂兄的舅舅”在“大队部”“肩挑一担白米”和“我”相遇。“大队部”“担白米”暗示出是对“靠山”溜须拍马趋炎附势。“我”在“大队部”,也暗藏意味。
第七节,最后一节。“堂兄的舅舅几年后也死了,”而“在半里外的异乡依然还活着”,是因为一个精彩的取譬“潭水脚里的深井青藤青潭青苔/像我家那个中断来往的姨妈。”
诗歌叙述的是同样的艰苦年代艰难岁月、同样的亲属关系,但是爱我们的姨妈却很穷,而溜须拍马“大队部”的“堂兄的舅舅”,不理我们却“白米”成担送礼干部;我享受“南瓜”却被“吃撑”。这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出了人情冷暖和丗态的炎凉!这就是生活的本真状态,被作者表达的淋漓尽致。生生死死,时过境迁,“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世事沧桑,同样也是诗歌所表现的深意。那个年代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在这首诗歌里也成为神话,这无疑是对“那个年代”的无情批判!
总起来说,诗歌采取的是对比叙述,平淡取材,情节的记叙描写注重细节刻画,突出“描摹记叙”细节真实进行意象思维,从而揭示出了生活的本质——让读者在平常的娓娓道来中,谛听了生活的真理!
这样的文体“互文”写作,是诗歌规范体式和特色诗写完美的结合;是当前诗歌多元写作中的独树一帜的可贵成功的探索!如果文学史由我来编撰,周瑟瑟的“卡丘”“元诗”,必是绽放光彩的一笔!
栏家龙
栏家龙是一个地名,我上小学前的玩耍乐园
这里曾经是被镇压的地主家的宅院,夜里猫叫声声碎
我没见过被镇压的地主生前的样范
我在穿堂风里与地主的鬼魂相遇过,他佝偻,他面善
我一直记得地主鬼魂的样范,夏日里我回家就大发高烧
家里人谁也不懂我为何要发高烧,为何梦话胡话直指向地主大人
人不能总是发高烧,几日后我便好了,活蹦乱跳,在栏家龙的操场上
跟在哥哥的屁股后打蓝球,摔得鼻青眼肿,直到妈妈喊我们回家吃饭
一夜之间地主阴森之宅院改造成一所学校,从小学到初中
一度还有高中也在情理之中,名字叫栏家龙中学,印象中从不见挂校牌
此校归属天井坡乡与樟树乡共有,不知当政者如何分配管辖权
白天是肮脏的孩童,从文肓到秀才,从新式女教师到旧私塾先生
在白天制造出书声朗朗,一度还有英文与国文混杂,鸡鸭穿行于课桌下
最壮观的莫过于左右大屋下的男女厕所,尿骚气在田野稻花香里飘出数里
我的记忆里还有一盏煤汽灯高挂在一个斗得奄奄一息的地主婆头上
她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啊,她垂头丧气,估计内心早就跟着地主老爷走了
有一天早晨我们齐聚栏家龙中学大礼堂,参观地主婆穿着花衣的遗体
想必在野猫的叫声里上吊是惟一的出路。孩子们被那双锈花鞋吓坏了
2012年7月27日早晨
元诗歌词典
样范:样子、模样。
“栏家龙是一个地名,我上小学前的玩耍乐园/这里曾经是被镇压的地主家的宅院,夜里猫叫声声碎”。佛洛依德通过人的早年记忆做人的精神分析。周瑟瑟从心理向外分析这个社会,谈他对社会和历史的见解。那个年月,“地主家的宅院”是有故事的地方。现在,我们该怎样去理解“地主”?“地主”曾经的富庶以及留下的财产?留下的历史悲剧?“夜里猫叫声声碎”很有节奏诗意的但却是闹人的描述,要我们去检省曾经的神秘。
小孩子在许多大人们的传述中惊恐,所以诗歌出现超现实的神秘的一笔“我没见过被镇压的地主生前的样范/我在穿堂风里与地主的鬼魂相遇过,他佝偻,他面善”。他肯定是被残酷地消灭了!很多人都这样说过,“地主”们不都是“周扒皮”,有许多,他们“勤俭持家”,同受苦难的贫雇农一样的形象“佝偻着腰”“面善”见人打躬,一脸笑容。
记得是2007年的年末,温家宝曾经下决心在三农政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镇一体化,结果被美国的金融风暴冲击回来,农民重又返乡。但是全国范围内的实验并没有停止。2012年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国家和人民的十二大,在世界经济稍见复苏虽然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很大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为了加快前进的脚步,政策顺利持续,城乡一体化的大幕迅速拉开了。我的一位女友参加完十二大回来便着手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一个百万平米的工程的规划,要把这个城市周边的农民都集中到里边去,去实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的设想了。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我百思不得其解,女友是不是“地主”地主婆呢?“诗合为事而作”,周瑟瑟的《栏家龙》应该有这个考虑在内吧?
“我一直记得地主鬼魂的样范,夏日里我回家就大发高烧/家里人谁也不懂我为何要发高烧,为何梦话胡话直指向地主大人”。这是作者在反思中恐惧忧心。追求诗写的陌生化(奇化),儿童的视角很具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接着,诗歌从地主写道地主的家。昔日的富人的庄园,今日成了穷人的乐园:“人不能总是发高烧,几日后我便好了,活蹦乱跳,在栏家龙的操场上/跟在哥哥的屁股后打蓝球,摔得鼻青眼肿,直到妈妈喊我们回家吃饭”。
所有制改变了:“一夜之间地主阴森之宅院改造成一所学校,从小学到初中/一度还有高中也在情理之中,名字叫栏家龙中学,印象中从不见挂校牌”。遗留财产的用途也改变了。“印象中从不见挂校牌”,在当时很正常,现在想来别有意味儿。
产权的行政分割及被管辖的人员构成及资质形象:“此校归属天井坡乡与樟树乡共有,不知当政者如何分配管辖权/白天是肮脏的孩童,从文肓到秀才,从新式女教师到旧私塾先生”。
和上边叙述描写的一样,读者看了不觉得荒唐可笑吗?不觉得幽默趣儿味儿吗?周瑟瑟在出色地践行着自己的“卡丘”“元诗”理论。校容校貌:“在白天制造出书声朗朗,一度还有英文与国文混杂,鸡鸭穿行于课桌下/最壮观的莫过于左右大屋下的男女厕所,尿骚气在田野稻花香里飘出数里”,后一句是通感。这荒唐趣味儿的后边还有多少思考?
下面两节合并在一起读,不用解释,已经是妙趣儿横生!“我的记忆里还有一盏煤汽灯高挂在一个斗得奄奄一息的地主婆头上/她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啊,她垂头丧气,估计内心早就跟着地主老爷走了//有一天早晨我们齐聚栏家龙中学大礼堂,参观地主婆穿着花衣的遗体/想必在野猫的叫声里上吊是惟一的出路。孩子们被那双锈花鞋吓坏了”。一个时代的人,最后随着一个时代的终结烟销云散。那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历史在不断地巧合中重叠上演新的剧目。半个世纪又过去,纪元循环成一个甲子又一个......。这就是社会,这,就是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