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角度别致 手法独特(外一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2-3-24 19:05 编辑

                                                                         角度别致  手法独特
                                                                      ——点评季栋梁的《清明》


                   清    明

         一棵草用积攒了一冬的力气
         把清明从地下很古朴地
         顶了出来

         清明有一朵花的脑袋
         从我们的思念里
         抽出芽苞
         一骨朵一骨朵的宁静
         经三月阳光的抚摸
         开到我们的胸前
         我们通过一种仪式走向原野
         我们通过对话
         将清明从节气的意义上
         剥离  让清明成为一种
         约会  成为一种
         守望

                    选自《2006年中国诗歌精选》


        “清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表示节气而已,只有通过感官的具象表述,才能开掘出诗的意境,使抽象的意义从意象的凝合里传达出来。因此,诗人化抽象为具象,创造了一个意象“一棵草用积攒了一冬的力气/把清明从地下很古朴地/顶了出来”。这样,不但生动、形象,而且传达出“清明”的意义是什么。
       选择这样的角度切入,别开生面;用一个拟人化的手法激活了“清明”节,接着用了一个较为独特的比喻:“清明有一朵花的脑袋/从我们的思念里/抽出芽苞”,宁静,经阳光抚摸后,“开到我们的胸前”。这种表达方式,给人一种新鲜感受,有别于“清明时节雨纷飞,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凉悲悒感。
       从抽象转化为具象,再从意象转向陈述,最后才把诗人真正的意图充分地释放:“将清明从节气的意义上剥离/让清明成为一种约会/成为一种/守望”。
      从这首诗的创作上,我们是否得到如此启发:要使诗产生意境,创作主体的切入角度,要留有具象的艺术空间,必须独特、巧妙,具有创造性的张力。




                    
                                                                                     巧  用  修  辞
                                                                                ——赏析西厍的《锯风梢者》


                     锯  风  梢  者

           冬天的枫杨树顶风声鹤唳
           有人携带锯条,攀爬到这最尖锐的风里
           他要把一部分北风锯下来,扔下地
           而风那么高那么硬
           在他下锯之前,就咬住了他的脖领
           他的儿子在树下,用砍刀
           把北风砍得更细小些,以便于
           装进编织袋:他们家的土灶
           急需一些带刺的风声
           吹沸一锅凉水

                        选自诗生活网

        文学作品需要修辞,要想使描写的事件精彩和人物形象感人,借助修辞手法来表达,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诗歌创作离不开修辞,更讲究修辞的技巧;毫无疑问,修辞作为诗歌语言的表现手法,是使诗句增色的一个要素。《锯风梢者》是一首精致的诗,凭借修辞手法,巧妙地用了一些有特点的词,化成有声有色的意境。
       “冬天的枫杨树顶风声鹤唳/有人携带锯条,攀爬到这最尖锐的风里/他要把一部分北风锯下来,扔下地”。诗句以一个成语风声鹤唳形容冬天树顶在大风中极度惊惧之状。这时候,有人却“攀爬到这最尖锐的风里”,要把风锯落,扔下地。这是一种无畏的胆识举动,还是另有原因?在这样的修辞里,诗作者用了两个动词“锯下” 、“扔下”,还用了一个形容词“最尖锐的”,这样整个景状就充满诗情画意了。“而风那么高那么硬/在他下锯之前,就咬住了他的脖领”。把风形容成“那么高那么硬”,传神、形象;“咬”字用得准确、巧妙。读到此处,就会感觉到此风的利害。“他的儿子在树下/用砍刀/把北风砍得更细小些,以便于/装进编织袋”。这是一种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把不可能的结果变得可能,这样的事情只有在诗人的诗里才能做到。从这样的修辞方法里,可以看出诗作者的诗艺技巧十分高超。“他们家的土灶/急需一些带刺的风声/吹沸一锅凉水”。诗作者为什么说是“风声”,而不说是“风”呢?还有,为什么在“风声”前加个修饰词“带刺的”?难道“风声”真的有刺么?现在就来解开这个谜团:若说是风,诗的质感就分量轻了,因为风无声就无声势,有了声就显得声势浩大;故此从风声角度感觉,土灶急需的不是轻风而是大风,只有吼叫的大风才能吹沸那一锅凉水。其实,这“风声”是没有刺的,说有是刺骨一样的冷冽,形容寒冷的程度很深。还有一点需指出,诗作者在这句诗内使用了黑色幽默——那就是用不可能的道具(风声)做出(吹沸)不可能的事情(凉水)。风吹溢一锅凉水可以,却无法煮沸一锅灶内的凉水。在这种黑色幽默的笔调下,诗作内父子的生活现状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是从诗艺方面分析此诗的写作技巧。透过这些技巧读者还能在诗里发现什么呢?诗作者很狡猾,在诗里隐藏了一个秘密,不肯说出来,那就是诗里要反映的内容:砍柴。
       “仔细斟酌用词,巧妙选择和安排,给每个普通的词赋予新鲜的含义,你的表达就会非常精彩”。(贺拉斯语)《锯风梢者》确实是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3-24 22:07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二首小诗,精彩的诗评。学习!{: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22:31 | 只看该作者
青鸟 发表于 2012-3-24 22:07
经典的二首小诗,精彩的诗评。学习!

别客气,请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3-26 09:22 | 只看该作者
这二首诗写还行,我到在学习白老师的诗评方式,寻找到的读入诗歌的契入点;《清明》中几个:我们通过,将等字词的使用,淡化了诗意,诗是含蓄的,带上明确的定置,严重削弱了文字本身所要表现出来的意义。这首诗,只能说是一首直抒情感的诗而已。第二首:好点,但还是用词塑性柔韧度没有完全施展开;,到是如白老师所说,修辞的巧用多少这首诗添加了不少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3-26 20:09 | 只看该作者
“要留有具象的艺术空间,必须独特、巧妙,具有创造性的张力。”您说的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3-26 20:45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欣赏安老师的评论。也让我对新诗的解读多了一个角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21:35 | 只看该作者
澜水微静 发表于 2012-3-26 20:45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欣赏安老师的评论。也让我对新诗的解读多了一个角度。

批评不好弄,吃力不讨好。有什么好建议请提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21:36 | 只看该作者
乐冰 发表于 2012-3-26 20:09
“要留有具象的艺术空间,必须独特、巧妙,具有创造性的张力。”您说的有道理。

握手、致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5 22: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