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二届年会暨现当代英语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北讯(记者郝日虹)为推动诗歌和诗学理论的研究、交流与译介,促进中、美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诗歌创作与学术研究的繁荣,6月8—9日,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二届年会暨现当代英语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与会者围绕英语诗歌传统及创新、英语诗歌的先锋实践与理论探索、族裔文学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

     诗歌的表现形式是与会专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聂珍钊从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代表人物庞德的诗作入手,分析了意象诗对中国诗歌意境及创作方法的参考与借鉴,并以此引申出对美国现代具像诗与中国图形诗互动关系的探讨。聂珍钊认为,读者有时甚至可以不必借助诗歌语言,只需凭借诗歌图形的视觉形象就能读懂诗歌意义。“这种超越语言障碍、实现对诗歌互通理解的形式,为中英文诗歌语言机制、语法结构、音节韵律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契机。”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陈世丹以俄裔美国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为例,探讨了诗与注释所构成的互文结构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学形式。“作品通过诗与注释这两个表面上互不关联而实际互为依存的文本,展现了世界中互相作用和互相沟通的主题,亦表现出艺术与生活之间、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与会者围绕族裔文学的话题展开了讨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教授张爱平表示,跨国作家“新军”在英语文学创作上的日臻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建立在民族和语言基础上的文学概念。“他们的作品聚焦于自己原住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变化,而不是其现居国的移民生活经历。针对此类文学现象,研究者可以从这些作家主要作品的语言运用、混合叙述体、特定读者群等方面重新探讨英语文学的界定问题。”

    会议由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写作中心、《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及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9 01:2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