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声韵改革”的反对声
马淳善
最近《桂海联坛》转载了互联网上《关于传承历史文化、反对诗词“声韵改革”的联合宣言》,并加了“编者按”。按语说:“在此表明广西楹联学会对此宣言全力支持的态度和立场,中华诗词学会(后来的中国楹联学会)有一伙自称为所谓学者们,多年以来打着声韵改革的旗号在中国诗词界楹联界肆意而为,还引发许多省市县级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破坏程度达到了任何外来文化侵略所达不到的深度……”。很明显,“宣言”与“编者按”,是在诗坛联苑挑起内战的宣战书!主要目标对准中华诗词学会与中国楹联学会,来势汹汹的。“破坏”一词的运用,把实践新声韵宣判为刑事犯罪了。
我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之一,是贵州成千上万主张并实践声韵改革者之一,也表明我鲜明的态度和立场:面对声韵改革的反对声,一仔细听,二仔细辨,三决取舍,四和气辩。尤其是和气辩,非常重要。我觉得“互联网”与《桂海联坛》文章中的辩,是有伤诗友、联友之间的和气,是有损联坛、诗界的和谐发展,太不可取啊!
一、“声韵改革”损害传统诗词的文化品质吗?
答:绝不会损害。“声韵改革”只会增强传统诗词的文化品质。说其“损害”,有什么事实作依据呢?反对者的依据是“古人创造的大量词汇、典故、成语等,平仄和谐,具有特定的音声之美”这是对的,但声韵改革并不是要改变古人创造的词汇、典故、成语呀!也不会用今声韵来改换古人的诗词呀!然而,古人创作的诗词,按古声来吟咏,平仄是和谐的,但按今人的声调来吟咏,就不一定“平仄和谐”了。所以,反对者之错是从古人的实际出发,而没有从今人的实际出发,陷入古韵和坚守古韵人的片面性。如果要我谈新声韵是有益于传统诗词文化品质的增强,我可举出众多实例长篇大论来辩证,在此限于篇幅就从略了。
二、“声韵改革”将割裂和消解历史文化吗?
答:绝不会割裂和消解历史文化。任何形式的历史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诗词也不例外,声韵改革会弘扬、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的。反对者把《平水韵》看得非常完美,无可改变,看不到其许多音韵已不适应近、现代人语言音韵的一面;而对待普通话却说:“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会是我们民族从此一成不变的终极语言或不再发生突变的语言。”认为普通话将来也会有变化的观点是对的,但为什么却认为一千余年前的《平水韵》在今天就不能变了呢?况且变,是继承的基础上变,新声韵是继承《平水韵》的基础上变。我省实践新声韵的人都有体会:绝大部分字的声韵与平水韵相符,只有小比例的字不相符。因此,大部分诗词,既符合新声韵,又符合《平水韵》,这不是很好地继续和发展了《平水韵》么?反对者为什么看不到这一事实呢?怎么能说是“割裂和消解历史文化”呢?
三、“声韵改革”割断了与海外的文化纽带吗?
答:没有割断,而是更加强了与海外的文化纽带。反对者有何事实根据下此断语呢?没有,什么事实都没有,完全凭主观论断,并发号施令“制止身边那些以‘改革’名义破坏传统文化”。这给中华诗词学会和数以万计实践声韵改革的人扣的帽子太大了吧!“声韵改革”会更加强与海外的文化纽带,我有事实根据么?有的。声韵改革一、二十年来,一系列全国性的诗词联大赛、出诗词联《大典》,都有港澳台及世界各国的华人参加。他们虽然大多用旧韵,或旧声新韵,因为我们实行“双轨”制,旧韵也容许存在,不像反对者把新韵看成水火不容的东西,采取毫不包容的态度。正因为我们对旧韵采取包容的态度,对连接海外的文化纽带毫无影响,只会更加强。当今世界,又掀起学汉语的热潮,汉语教师如果教学中华诗词,讲的是普通话,必讲清当代诗词与古代诗词声韵的区别。如果自己创作诗词,必须用今声今韵,像现代汉语一样,只能按普通话的语音来讲话;如果按古汉语或方言的语音来讲话,现代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是听不懂的。既然外国人学汉语是按普通话的语音,亦必用普通话的声韵来读来写当代诗词,可以预料:新声韵、旧声新韵、平水韵、三轨并行一个时期后,新声韵会像普通话一样在全世界通行的。“声韵改革”永远都不会割断与海外的文化纽带的。
四、“在南宋《平水韵》成型”“具有非凡的语言学价值”,从此以后就不变了么?
答:不会不变的。任何“成型”和具有非凡价值的东西,都会变的,世界上没有一种可以运用万古千秋而永不变化之物。只有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才是永恒的。凡有点哲学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但后来的变,并不影响它过去“成型”的“非凡价值”。当今用普通话语音为诗,并不影响《平水韵》的“非凡价值”,而是包含了《平水韵》的“非凡价值”。即使大家都不用平水韵了,其历史价值仍在,不但丝毫无损,随着时间长河的永恒,其历史价值也会越来越高的。
五、实践证明“声韵改革”行不通吗?
答:否。实践证明“声韵改革”是行得通的。反对者讲的“实践”,是以什么人、哪些人的实践为事实依据呢?没有具体的何省市地区、何诗词组织、何诗词作者人群的“实践”为依据。而只是凭主观臆断:“几乎所有当代的旧体诗人,都不用新声韵写作,改革开放后受教育的年轻一代,总体文化水平高于上一代人,因而对声韵改革的抵制甚至更强烈,几乎所有的网络诗词论坛,都是《平水韵》的一统天下”依此论断,似乎是《平水韵》一统天下了!请问反对者,你们作过这两个“几乎所有”和“年轻一代”的切实调查吗?你们凭什么代表这三个群体说话?真实情况是如此吗?反对者不从正确的实际出发,而是从敌视新声韵的眼光出发,片面地固守《平水韵》丝毫不能变。对于当代诗词的声韵改革,据我一、二十年的观察和了解到的事实,是绝大多数拥护,只有极少数反对。公开在网络上和刊报上的反对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至于写旧体诗的诗人,据多方面的考察和估计,全国在100万以上。真正用《平水韵》进行创作的只有极少数,约占3%;但他们并不反对新声韵,而是非常拥护的;只是他们大多年老了,习惯了平水韵,不想再学现代汉语的拼音来调平仄声韵了。全用新声韵创作的也只有少数,约占7%(我省95%左右的人全用新声韵,就可占29个省市的3.4%),90%写旧体诗的人用的是旧声新韵。我浏览过全国成百种旧体诗词书刊,大多不标何声韵,考察其格律声韵,多为“旧声新韵”;而且“旧声”也不是全旧声,只是古入声字今作平声的字,仍保留作仄声而已。我认为这种“旧声新韵”也应该划归参与声韵改革之列,不应划给“旧声韵”(平水韵)之列。因它已大大地脱离“平水韵”,大大地接近“新声韵。”因此,反对者认为至今还是“《平水韵》仍占主流地位”而一统天下,是不符合当前绝大多数都拥护声韵改革的客观实际。
六、“声韵改革”是降低诗词的“固有标准”“迁就部分文化不高的老干部”而“媚俗附势”吗?
答:不是,而是其相反。反对者说声韵改革是“降低诗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固有标准来迁就部分文化不高的老干部和其它不合格的诗词写作者。”这不是在对成千成万的老干部参与诗词创作大泼冷水么?这是个态度问题,应该变大泼冷水为热情支持。至于始有“顺口溜”、“老干体”出现,不足为怪,有谁一开始写诗就成为名作佳篇呢?新声韵诗词同其他新事物的出现一样,都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至于是否佳作,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你用敌视新声韵的眼光和《平水韵》标准来评判新声韵诗词,不仅没有一首好诗,连一首“合格”的诗都找不到。同时,好与不好,是比较而言,相对而言的。同一首诗,过去都认为好,现在就不一定都认为好了;此一地的群体认为是好的,到彼一地的群体就不一定认为好了。我们不能讽刺打击文化不高的老干部开始写不出好诗来。实际上也有不少过去文化不高的老干部,经过刻苦学习,也写出不少好诗的。对其他文化不高的工、农、兵、商、学的态度亦一样,只要能积极学写诗,都要热情积极地鼓励。如我省有几个县的乡镇村,也建立诗词组织,甚至标名为“农民诗词学会”,出现了不少农民诗人,农民诗刊,农民诗词集。这些农民诗按《平水韵》标准来衡量,当然是“佳作几近于零”的。但都是中华诗词走向复兴、走进农村的前所未有的好事啊!还有诗词进校园也一样,我敢说我省是走在全国前面的,已经出了不少校园诗人和校园诗书刊报,通过两次全省性的比赛,就当前全国学生层次的水平而言,确实涌现不少当代诗词佳作。反对者如果能心平气和地讨论和研究诗词改革问题,我们可以寄一些最近出版的大中学生的诗词佳作给你们,欢迎你们以扶植的态度来对待我省学生写的新声韵诗词。
七、《新华字典》能否成为当今“正统格律诗”的声韵标准?
答:我说能。反对者说“不能”。广西廖副主编以讽刺的口吻、嘲笑的态度,给以《新华字典》为声韵标准的新声韵“创出”“歌诗”“歌辞”“双句”三种新体裁时说:“对新声韵诗作这种明显有别于正统格律诗的诗歌……”,“明显”地表露了 廖先生把新声韵诗词排除在正统格律诗词之外了。谈到中华诗词的“正统”地位,已丧失九十年了!现今的诗联学会,从首都到地方,多数省市县乡都已成立了诗联组织,诗联刊报书,数以千计,诗坛联坛,热闹非凡了二十余年,尚未得到文学的正统地位,何况新声韵诗词呢?但我坚信,只要整个中华诗词的进一步复兴,复兴再复兴,总会有复兴“正统”的一天。新声韵诗词绝不会长期排除在“正统”之外。推行声韵改革,正如我国推广普通话,并不排除方言的使用一样,中华诗词学会提倡新声韵,也并不排除旧声韵。也如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一样,实践新声韵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的。中华诗词学会推行“诗词进校园”,据我省的诗教经验,大中小学语文,语音皆以《新华字典》为准;推行普通话,推行新声韵诗词,形成全国一个统一的语音标准。一比较顺利,二能够持久。《新华字典》、普通话,新声韵诗词,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样,新声韵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啊!前途无量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以1950年国务院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为当代中国人语音标准的《新华字典》。这样,何愁新声韵将来会不会成为正统格律诗词”的声韵标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