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肃诗歌:祖国西部的那片高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经济发达地区一般人的眼光看,甘肃是祖国很远、很穷的一块地方。对应这种常识上的认知,所以我相信直到现在,关于诗歌和甘肃的关系,许多人依然是知之甚少的。但事实上,“山川不幸诗人幸”,甘肃虽然远、穷,不过甘肃诗歌——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甘肃诗歌,却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荒芜和落后,迄今为止的三届鲁迅文学奖评奖中,甘肃诗人王久辛、辛茹和李老乡、娜夜四人先后两次获奖,四人四部诗集占三届15部之三分之一。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骏马奖”)评奖中,甘肃东乡族诗人汪玉良获得诗歌一等奖3次;马自祥获得1次,藏族诗人伊丹才让获得2次,丹真贡布获得1次。此外,高凯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首届“闻一多诗歌奖”,老乡获《人民文学》、《十月》诗歌奖,小米、蝈蝈、古马、叶舟、人邻获《人民文学》诗歌奖,阳飏获《星星》跨世纪诗歌奖,牛庆国获第四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等等。全国各类诗歌奖项中都有甘肃诗人的名字,各种诗歌选集都不缺甘肃诗人的作品。由是,著名诗人、《诗刊》主编叶延滨就曾说:“我认为甘肃是中国很重要的一个诗歌大省”。
  从文学史一域谈论新时期以来的甘肃诗歌,如下几个关键词不能不被特别提及:1、《当代文艺思潮》;2、“西部诗歌”;3、《飞天》文学杂志特别是它的“大学生诗苑”栏目。这些名词及其所代表的人事要么在美学思想的认知上,要么在诗歌范式的建构上,要么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诗歌创作氛围的营造上,不同程度地影响或推动了甘肃诗歌几十年的发展。
  《飞天》编辑和诗人老乡是新时期以来甘肃诗歌“源泉式”的人物,他写作的三个突出特征——特异的西部景观描绘、执着的乡土情怀抒发和精致的现代诗艺探索,中经林染、阳飏、张子选、娜夜、周舟等传承播散,可以讲从内在的质地上规约了其后甘肃诗歌发展的基本流向。在此期间甘肃诗坛虽然出现过几个异类——如唐欣和高尚等,但他们的价值却并没有在甘肃同人圈子中得到普遍的认可。
  此次师榕为“中国诗歌地理·甘肃篇”所选的23位诗人的23篇作品,自然不足以完全代表甘肃诗歌的形象,甘肃还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如高尚、周舟、雪潇、离离、李满强等,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借助于业已选中的作品,人们还是可以看到甘肃诗歌大体的面貌和水平。
  甘肃诗歌突出的一个特征即在于对地理的借重。此地理或是自然的,或是文化的,特异的自然意象和文化符号,不仅将陌生的地域山川展示于人,同时也营造出一种迥异与都市的边地人生的奇幻和自在。“生活在别处”,在这个人人热爱旅游的时代,相信梁积林、谢荣胜素朴、净省的原生态表达和叶舟、彭金山、梅里、雪潇、包苞等人对于传说、宗教和乡野西部充满想象的描绘是能够逗引一些人生发到甘肃走一走的意愿的。此外便是一种宁静心态的修持。这样的修持,或缘起于对于喧嚣时代的反拨,即如人邻、李继宗、阿信的作品所示,他们在诗中对于简单、自我的罪与罚和内心的强调,使其文字的写作本身就像是一种静静打坐式的修行;或根本就是一种未曾被惊扰的自然状态的呈现,即如王若冰、师榕、紫冰和樊海霞的表达,生活如是,天老地荒,风吹心动,那些安静的观望、诉说、聆听和承受,宛若四季变迁中身边花草的开落兴败,可谓“荣也寂寂,枯也寂寂”。
  不过,在其中的一些优秀的作品——如人邻、古马、高凯、第广龙、于贵锋等人的作品中,除了上述的特征之外,还可以发现一些更值得嘉许的品质。它们首先是对于时代、人性或存在等一些重大话题的勇敢指涉或巧妙介入,这样的指涉或介入使其诗歌从内在的质地上显现出某种可贵的当下性、批判力、大气和厚重;其次是对于文本内在张力的精心设计,或是现实和虚构,或是外部和内在,或是城市和乡村,种种富有差异性的内容和词语的并置或对照,不仅使诗歌语言的所指趋向更为广大的意义空间,而且也从根本上增加了它们的可咀嚼性。
  目前的甘肃诗歌表现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一批极富实力的诗人或调或逐渐的搁笔,新生代诗人普遍的技巧训练和人生修为的不够,所以目前的甘肃诗坛,虽然局部不乏亮点,但是整体上却已经显现出了一种式微或衰退的征兆。“防患于未然”,对此,我想甘肃诗人是必须应该给予警惕的。(来源:天水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7 07:4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