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文竹:《文本形态:半个世纪的见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1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方文竹:《文本形态:半个世纪的见证》
                                                    ——与《散文诗人20家》有关的散文诗宏观

         

         我这里用“半个世纪”而不用“新中国”或“建国后”之类的提法,意即响应学术界曾有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①的提法,以免去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文学之累。自然时间所言说的是文本本身的发展现象。更重要的是,这样来言说散文诗似乎更贴切些。因为,当代中国散文诗的发展与意识形态(通俗地讲就是社会政治)的关系并不是像常人想象的齿轮咬住机器那样的密切,而是有着自身的独特规律。我一直相信:意识形态仅仅只是作家进行写作的材料。明眼人一看便明白,我说这些的潜台词是:在这半个世纪里散文诗的发展语境总的来说是健康的,散文诗作家不是没有“怎样写”(我一直坚持认为:对于散文诗来说,“写什么”并不重要。)的自由;散文诗发展的问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缘于自身。当我阅读《散文诗人20家》(耿林莽、谢明洲主编,2004广西民族版)之后,更坚定了这个看法。
         意识形态对散文诗影响不大的实践证明是:该集中前10位经历过各种政治灾难的老作家(年龄均在60岁以上)在各个时代都写出了优秀作品,而且至今仍是散文诗界的中坚力量,如耿林莽散文诗的“到位”,许淇的词牌和城市体,李耕的精警,等等,其影响至今仍然大于中青年作家。这与当今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界的形势颇为不同。
       目前散文诗的最大问题仍然在于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方面:大量作品雷同化平面化而缺乏个性,公共写作、广场写作流行(集中20家也有一定数量作品),私人写作、探索写作贫乏。这既有题材方面的问题,也有艺术手法方面的问题,而关键问题是散文诗作家的生活积累、知识储备、天才成份和拚劲的不足。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当今的文坛不重视散文诗,但作为我们写散文诗的关键要拿出“硬货”来才有说明力。
        不可否认,从该书收进的20家来说(不能否认:还有一些同样优秀的散文诗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并未编入该书),每位的实力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耿林莽先生以一个行家的眼光一一予以评说(笔者在此不再赘言了),并认定散文诗“文体的整体质量,呈现了实质性的提升,说她正在向着更为成熟和健康的方向发展着,当不是一句虚妄之言”(《序》)。相信大家都会同意。
         令人欣慰的是,散文诗这一文体形态基本定型。尽管有些作家如耿林莽、李耕、王尔碑、唐大同、方文竹、陈计会等倾向自由汉诗韵味,而郭风、邹岳汉、喻子涵、沉沙等则迈着散文步调,但都是地道的散文诗文本。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多年来人们对散文诗的定义的争论,争论各方都从散文和诗的角度来言说。其实,这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散文诗,顾名思义,散文,诗,而真正的散文诗并非散文和诗的相加(尽管两者的成分有多有少)。现代西方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而一个整体必然是一个“格式塔特质”。②可见,散文诗就是散文诗,她成为散文诗后,与散文或诗当然有关系(与其它文本如小说、绘画、音乐等也有关系又何尚没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她有着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散文诗”只不过是一个不得已的说法罢。当然,散文诗的定义的长期争论也不是坏事。我曾提出散文诗的 “自律”与“他律”以及“未完成性”(来自“他律”),意即如此。
        但这还远远不够:当代散文诗的巨大发展空间还远远没有让我们开拓出来。同样,它的“未完成”是散文诗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③
        我永远尊敬的耿林莽先生在该书《序》里认为方文竹“曾致力于现代主义技巧的研究、借鉴和吸收,也曾有因消化不良而出现瘤块的负面影响”,我百分之百承认这种批评的精当。但我同时也认为,当代散文诗绝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地打破自身的僵化格局,要吸收人类文明全息性的成果,写散文诗的要不断地进行试验、探索和创新,而试验、探索和创新,必然有失败。而失败的意义在于它为成功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和启示。公正地说,比起诗歌和小说来,当代散文诗的探索和试验还远远做得不够,这也是散文诗界比较沉闷的原因之一。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方面老作家反而走到了前面,耿先生的散文诗就具有探索性:打破日常语言成规,垒起耿式文本建筑。而他特有的“戏说”则上升到历史层面的戏拟和反讽,颇具后现代的风格。出于种种考虑,我仍然坚信:当代散文诗的希望就在于她的试验品格和探索性。
        针对这20家,我还想到在当今的散文诗界,作家的文体身份认同也出了问题。鉴别一位作家是否是“散文诗作家”关键看他是否是仅仅写散文诗。我认为这很糟糕:看一位作家是不是散文诗作家,主要不是看他写何种文体(意即仅写散文诗而不写其它文体),而主要是看他的散文诗成就。如郭风还是散文家和儿童文学作家,耿林莽、李耕、许淇还写散文随笔,许淇还是一位画家,王尔碑、唐大同还是诗人,等等。不是么?如此推理,作为优秀诗人的昌耀,他的大量的同样优秀的散文诗作品理所当然被拒之散文诗界的门外了。在这里,我提出散文诗的“专业写作”,意即专心致志地把散文诗当作散文诗来写,关键是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

————
①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P1,东方出版中心1997。
②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P11-12,人民出版社1984。
③      拙论《“集团冲锋”中的文本自觉》,《散文诗世界》2004年第8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13:2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7-31 14:58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散文诗的探索相比于诗歌小说,明显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7-31 15:18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散文诗的最大问题仍然在于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方面:大量作品雷同化平面化而缺乏个性,公共写作、广场写作流行(集中20家也有一定数量作品),私人写作、探索写作贫乏。

有意义的指向。。{: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15:23 | 只看该作者
没经作者同意,私下转载,定性:窃。艺术称谓:雅贼。{:soso_e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7-31 16:0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作协要重视散文诗,要制定奖励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7-31 17:16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学习的地方和值得实践的地方都太多了。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7-31 18:1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丶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1 00: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8-2 08:26 | 只看该作者
但我同时也认为,当代散文诗绝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地打破自身的僵化格局,要吸收人类文明全息性的成果,写散文诗的要不断地进行试验、探索和创新,而试验、探索和创新,必然有失败。而失败的意义在于它为成功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和启示。

{:soso_e163:}{:soso_e1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9 09:4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