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土层 于 2013-8-3 17:55 编辑
【新作时评】:警惕矫枉过正的救赎
——也读杨林的诗歌《灯》
黄土层
《灯》
与你重逢,是在我交出灵魂之后,
将世界所有的黑,
藏在体内。
风,不能替我吹灭一切原罪,不能示人的私欲,
烧毁成灰。
你将我的忧伤倾倒在地,我成为你摇曳的影子,
成为你透明的水。
你是我双手合十生出的那缕火焰,
让我身心合一。
在闪烁之中飘忽,你是我最陈旧的地址,
当我将自己邮寄给你,什么时候,
我还能返回尘世。
杨林的《灯》的确是一首值得评析的好诗。好就好在它的多义性,深邃性,以及内在的哲理性。读者审美角度不同,其折射的东西将各异。由我看来,首行中的“灵魂”与“灯”等同。一个有灵魂的人就是一个心里有灯塔的人。反之,则是黑暗。
起句“与你重逢”,就有了唤醒记忆的意思。心里藏满黑暗的人未必能意识到自己是黑暗的。此时确实意识到了。救赎因此开始。有了意识,就有了诉求,看到“灯”就想抱进怀里。彷佛要把逃出体外的灵魂再次收了回来。这使得处于困厄或劣势的一个生命个体复苏了体内翻身的激情。
“风,不能替我吹灭一切原罪,不能示人的私欲/烧毁成灰”,风不能,但是灯啊,你能!想象命运是一口缸,里边蓄满了苦厄和黑暗。
“你将我的忧伤倾倒在地,我成为你摇曳的影子,
成为你透明的水。”
这就是灯,将“我”的处境打破了。倾倒出的东西是黑色的,负面的。倾倒行为是排毒行为。“我”真的将要有救了。
“你是我双手合十生出的那缕火焰,
让我身心合一。”
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也即高潮部分。黑暗中的“我”原是支离破碎的,分裂的,不具有有机体机能的。现在的“身心合一”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合一,体内的黑暗终于点燃了。“蒙蔽中的自我”获得了砰然一声的新生之象-----火焰。此时,是一个点,恰到好处的点。黑暗差不多驱散,灵魂复苏了。完成了救赎。但奇怪的是“在闪烁之中飘忽”,那座灯不仅驱散了“我”的黑暗,还用“光”不适当地俘获了“我”的一切。也即过度救赎了。灯驱散黑暗是好的,让灵魂回归是好的。如果把一切,包括自我都被光所焚烧攫获,不啻是别种形式的绑架。
这是需要警惕的。
“你是我最陈旧的地址,
当我将自己邮寄给你,什么时候,
我还能返回尘世。”
这是诗人担心的事情。也是诗歌意境上递进了的层面。不是谁都能递进上去的。一首诗的成功就在于它的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不是生硬吸引眼球而是自然地引你仰望。
总体看来,杨林这首《灯》采用了简洁的语言,层层勾勒出一个个体从困厄或黑暗中一步步突围的历程。之所以不落俗套是因为落脚点没在突围之后,就收场了,而是机敏地揭示出避免突围之后的另一种陷入。充满了辩证法。作为一首新诗近作,看出诗人杨林熟稔的语言技巧和深厚的生命之思。他在一首小诗里构建出了广阔的诗意空间和不短的生命幽径,几个“转弯”明显而步步洞开,令人读之快意。写诗是有点风险的,正如我们的生命,每迈出一步都是一步的惊心。只有智者才不会受到伤害和覆灭。既逃离黑暗的围困,又躲过了光焰的灼伤,而诞生出完整而健康的自我。
2013-8-2
(字数1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