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韩青龙 于 2015-9-18 13:24 编辑
记得在六十年代末,还未读小学,父亲常常让我坐在一张小方凳前学习写字,写的内容全是《纪念白求恩》等“老三篇”。父亲是个坚守唯物主义论的“反革命”,因为说了一句“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谁吃了芒果,谁也活不到一千二百岁,毛主席吃了,也活不了一千二百岁”。虽然是读书无用的革命年代,但他深知道,可以学好毛主席著作,多认识几个字,懂得汉语的基本语法,对人的未来要好得多。
冯谖的《在主席像前罚跪》,如果是真实的故事,那应该是“父亲”别样选择。也许如韩庆成所评,“我不知道这首诗是否有虚构成分”。如果是虚构,那作者实在不易,如此的构想,思想也绝妙。至于比喻为患难的狱友,可显内心的苦涩。“以五十步笑百步”,写出了作者的心灵的反叛。作者敢于以父亲为原型,虚构反叛的情节,反应出九零后的一些思潮,也值得父亲们的深思。无论虚构与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