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84|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作时评”(2)“天人合一”的生命象征 ——读李荣的《隧道之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0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人合一”的生命象征
——读李荣的《隧道之诗》
  宫白云

  
  诗的呈现在语义之外,这是我近读诗人李荣的《隧道之诗》感悟最深的一点。李荣这首诗总共不过十行,但容量、涵盖面却巨大、宽广。我相信这是诗人深思熟虑的效果,诗中的三次穿过“隧道”,三次所“想”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王国维的“悬思——苦索——顿悟”的人生三重境界。虽然意义不尽相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在意象、语言、形式的建构以及思想的给出上都可谓别出心裁。特别在语境的创造上,诗人李荣在这首诗中做了很好的探索。
  创造语境是诗写的一种技巧,李荣使用的得心应手。他在这首十行诗中创造了三种语境,三种语境,三种人生状态,而诗人似乎轻描淡写地就把它们呈现,这里没有新奇复杂的形象,却让人感觉到一种纵深的力道直逼心灵。诗中“隧道”这个形象我个人认为是诗人个我生命的一种象征,三次的穿过,分别代表了诗人生命的三个阶段。
  同时“隧道”本身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还具有想象的扩大性。记得里尔克在致青年人的书简中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让每一桩印象,以及每一情感的胚胎在它里面、在黝暗中、在不可言传的无意识里完成,超越知识能达及的范围,并以深深的谦逊及耐心等候一种新的清明的诞生。”而李荣的这首《隧道之诗》,在我看来就是诗人把“隧道”这一形象转换到生命的胚胎中,让一种象征与生命合而为一,从而抵达一种顿悟的境界。
  呈现在这首诗中的是生命的三种状态被生活本相紧紧攫住的面孔。三种穿过,从“想到”到“不想”,是对“生命”个体的内在思考,以象征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生命本身就像一条时光隧道,怎么样去穿过?生命给出命题,生活给予答案。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沙特说:“人,做为世界中之存在,最后是他自己的无与消失。”从这个角度去考量,“隧道之诗”也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终极思考。在这里,生命与生活是并列或者是互为一体的,诗人的三种穿过旨在去重新认识生命的真相。让我们来看:
  
  “肠子都悔青了”
  这是我第一次穿过隧道时想到的一句话
  
  俗语直接入诗,“肠子”代表身体,也代表个我生命,也可泛指生活,从人体的“肠子”转到“隧道”,再由“隧道”转到生命,一场置换悄无生息、不动声色,而这种置换完全靠“我”的思维意识所进行。显然这个“肠子”在这里是指“我”这个主体,而“悔青了”是指这个主体所做的一些“后悔”的事情,“第一次”暗喻着“我”的人生一些初次的故事。什么样的生命或生活能让“我”在“第一次穿过隧道时”,“肠子都悔青了“呢?诗人不是抛出了问题,而是直接给出言外之意,这个言外之意可以多重指向,或者是悔之生命的诞生、初次的爱情、青春的茫然、生活的困惑等等,这种不拘于单一事物的句法,很见性格与弹性,语义或意味在言辞之外,特别“肠子都悔青了”那种语气的表现力极尽渲染之能事。让我们从中窥见“我”之少年或者说“我”之人生第一阶段的冲动、无羁、不问结果、东突西撞的不成熟的状态。
  
  “我们都来自不同的隧道
  谁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
  这是我第二次穿过隧道时所想到的
  
  到了“第二次穿过隧道时”,“我”已经过了青涩时期,开始学会思索了,“我们都来自不同的隧道”,显而易见是在说,每个人生命的诞生都是不同的,因此诗人说“谁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颇有些宿命的味道。问题是“我”是否去认这个宿命?显然这里有无奈的挣扎与消极的对抗。我个人认为这一节有些单薄或者说狭窄,不足以支撑,如果再多一句或几句对生命这一状态的描述或阐释会更好。
  
  现在,再穿过隧道时我已经什么都不想了
  它不过就是一条隧道,不过就是
  把河东的营盘路与河西的咸嘉湖路
  连在了一起,像一对失散多年的亲人
  握紧的手再也不愿松开

  至此,前两次的“穿过隧道”已成为过去时,现在才是进行时,“什么都不想”不等于什么都不去做,“不想”只是不去纠结,是更加的从容、豁达,生命还在那里,“它不过就是一条隧道”,从生到死,生命还在继续,“不过就是把河东的营盘路与河西的咸嘉湖路/连在了一起”。胡塞尔认为“语言是使认识成为可能的先验性条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住所”,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是人类拥有世界的唯一方式”。具体到李荣这首诗,具体到这一句,语言状况已经成为生活状况,并在真实的生活中得到了印证。我虽然没去过长沙,但我百度了下,那条“把河东的营盘路与河西的咸嘉湖路/连在了一起”的江底隧道是真实的存在,如同生命就鲜活在每个人的个体之中。换句话说,生,不管你愿不愿意,它就在那里,死也是,从生到死,是生命的必然过程,你从河东的营盘路到河西的咸嘉湖路,必须要走过江通道,想不想都必须要走。而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像一对失散多年的亲人/握紧的手再也不愿松开”,是的,生与死难道不是这样吗?生握着死,死握着生,谁能松开呢?
  当语言进入到这种语境,已经是改变了的含义,意味更加深远深长。可以说李荣在生活中捕捉到的“隧道”这一形象,已经在他的诗中演变、延伸为“天人合一”的生命象征,“隧道之诗”也成为“生命之诗”。
  我对诗人李荣这首《隧道之诗》的理解与解读只是站在我个人的视野与角度。艾略特说:“你读它是怎样,就是怎样”,我读到的《隧道之诗》就是如此。

2013-8-23
  
  附:《隧道之诗》
  
  李荣
  
  “肠子都悔青了”
  这是我第一次穿过隧道时想到的一句话
  “我们都来自不同的隧道
  谁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
  这是我第二次穿过隧道时所想到的
  
  现在,再穿过隧道时我已经什么都不想了
  它不过就是一条隧道,不过就是
  把河东的营盘路与河西的咸嘉湖路
  连在了一起,像一对失散多年的亲人
  握紧的手再也不愿松开
  
  2013-6-3 于长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8-23 09:09 | 只看该作者
很受启发,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8-23 09:53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既有瞬间的灵感,同时又经历了深思熟虑和反复修改,意象的指向是复杂和多元的,白云的解读值得信任,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8-23 11:32 | 只看该作者
亮{: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8-23 16:1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9:05 | 只看该作者
刘斌 发表于 2013-8-23 09:09
很受启发,学习了!

谢谢来读。。多批评。。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9:05 | 只看该作者
李荣 发表于 2013-8-23 09:53
这首诗既有瞬间的灵感,同时又经历了深思熟虑和反复修改,意象的指向是复杂和多元的,白云的解读值得信任, ...

李兄信任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9:06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8-23 11:32

谢子青亮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9:06 | 只看该作者
星月诗风 发表于 2013-8-23 16:17
欣赏,学习!

多批评。。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8-23 20:24 | 只看该作者
白云的评用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11:3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