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回首话兴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年回首话兴废

2013-08-23 07:29   来源:解放日报  谢冕   

    编者按:近日,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诗词学会联合举办了 “新旧交融抒心声——新诗旧体诗创作论坛”,诗人、评论家等40多人参加论坛。就“新旧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其中的契合点与相容处在哪里?如何才能求得比翼双飞?”等话题,进行了研讨。在此,我们刊发知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和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韩作荣先生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新诗从这里起航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在1917年,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也是在1917年。两篇文章相隔一个月。胡适在文中讲到他的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其所指涉多数均为反对旧诗词而言的。至于陈独秀的“三个推倒”,指的也多是旧体诗词的积弊。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当时叫《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更名《新青年》),就是说,中国的新文学革命和新诗革命的最初的声音,是从我们此刻开会的上海发出的。从那时起到现在,时间过去将近一百年了,也就是说,新诗的建立和旧诗的被“推倒”到现在,也是将近一百年的事了。
    今天由上海的朋友邀集从事新诗和旧体诗研究的各界人士在这里开会,共同商讨中国新诗和传统诗歌(即此处说的“旧体诗”,随后简称“旧诗”)的关系问题,即在新诗革命的一百年后重新检讨二者的分与合、革命与批判、对立与融合、破坏与建设、契合与融汇,其间的正误、得失、兴废等问题,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一件事。我们的会议在举行的时间上、在地域和场所的选择上以及在与会人员的构成上都有着非常浓厚的象征意义。也许更有意义的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建设”,我们已经告别了昨天,而一百年前的昨天的主题是“推倒”。
    这里的“建设”和“推倒”二词均见诸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当年陈独秀行文的次序是“推倒”在前,“建设”在后,这是非常有趣词序的颠倒。时间走了完整的一个圈,我们回到了原点,但这绝非重复,而是一个伟大的前进,包括我们为这个前进付出的代价都是伟大的。

     对立或者融汇

    中国的诗歌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如同中国的文学艺术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一样,它从来都是与国家兴亡、社会盛衰、民魂重铸这些重大话题联系在一起。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势中落,列强虎视,危亡时刻,艰难时势,救亡图存是第一要紧。此时寻找中国积弱的原因,猛然回首发现了传统的旧体诗,发现这些诗与当日气氛的极不协调,于是便把一切导致中国落后的因由往它身上推,便对这个假想敌施以旷日持久的讨伐。
    新诗的诞生是近代中国为开发民智、振兴国运、强国新民整体追求的一个部分。新诗的建立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最重大的成果。新诗实现了以白话代替文言的变革,因为新诗的试验成功而促成了新文学革命的决定性胜利。新诗的这种变革从表面上看,是语言形式上的变革,是文体革命,其实正如胡适所言,根本是为了新思想、新事物的引进与表达,是为了表现新的时代与新的生活,新诗于是成为了与时代进退、与世界风云、与民众的思想情感相连接的极为重要的沟通工具。
    从总体的情势观,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旧诗的批判与打倒、新诗的试验与建立,这一系列文化改革的事件,乃是当日中国的头等大事。国将不国,国已不国,还谈什么田园情趣,谈什么风花雪月,谈什么抒情和审美!人们轻薄旧体诗自有它的历史的、社会的缘由。大抵社会形势紧张,革命情绪激扬,人们处理文化的和艺术的问题容易冲动甚至表现粗暴,总是顷刻之间,必欲毁之而后快。一百年前推倒旧诗,与六七十年前推倒北京城墙,前者是精神层面的,后者是物质层面的,其情一,其理同。
    五四的起因是一场爱国运动,其间涵括着一场文化更新和文学变革的运动。这番革命的结果诞生了中国新诗,这是好事;同样,这番革命的结果导致传统旧体诗的消失,这未必是好事。先谈前者,即新诗的建立,很难想象如今的中国人,除了新诗,还能找到怎么一种更能传达现代情感的诗的方式?历史是往前走的,正如江河不可回流;历史又是不可割断的,也如江河不会断流。不论是晚清的诗界革命,还是五四的新诗革命,它们都是以旧诗为革命的对象的,这都是不可回避的史实。然而,这种新诗对于旧诗的简单取代,却是值得反思的历史悬案。
    总是讲新诗是舶来品,这话不含贬义,也是事实。但辩证地看,新诗绝非是自天而降的。新诗生长于旧诗,它们共有一个源头,它们都是用中国文字写成的中国诗——它们之间流淌着永远割不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韵。这样的判断在以往是人们所讳言的,但今天不同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经成熟的中国诗歌界,对那场百年前的“革命”进行新的省思,重新提出善待中国诗歌传统的问题,借以为新诗发展提供新的助益。这种建设性的思路,也许不会再被简单地理解为后退或保守的吧!诚然,新诗的初始是“以夷为师”,极而言之,是“用中文写外国诗”,也有讲“全盘西化”的,但主张是如此,实行起来却未必。

     永恒之魅力

    现在反过来看曾被人们目为“谬种”的旧诗,其实在当年它就已被妖魔化了。诚然,旧诗有它自身的诸多局限,却拥有无可比拟、也无可替代的永世价值。中国传统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最能体现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的极致。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数万里的壮丽山河,全部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灵感,都被历代诗人的锦心绣口所熔铸,结成了堪与日月同辉的诗性传承。所以说,传统诗词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华,中国语言——汉字的魅力在历代诗人的吟哦之间被发挥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境界。
    旧诗在语言的运用上非常考究,它在词语的精炼、准确、传神上把汉语的魅力发挥到惊人的完美,其中包括了当时受到极大质疑和责难的格律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传统诗歌自诗经开始,历经数千年的淬炼,创造了后世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度,旧体诗词的写作,在意境、在情趣、在韵味上,所达到的成就是空前的、甚至是难以超越的。单就韵律这一点来看,我们的前人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捉摸透了,就语音言,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两句之间,低昂互节,轻重错置,求的是“异音相从,同声相应”的原理。玩铸字、玩炼意、玩神韵、玩性灵,旧诗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诗歌自远古绵延而来的诗性传统。
    历史上对旧诗有过毁旧立新、废旧立新的说法和举措,其实对于我们世代相传的、诗学传统不仅不可毁、不能废,而且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之。

     只论优劣无新旧

    诗歌只有优劣,无所谓新旧。昨天的新,就是今天的旧,今天的新,就是明天的旧。今来古往,你我交融,诗中难辨,二者往往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从“新”的角度看,它一定有着“旧”的影响,影响的侵入是不可阻挡的。你可以不承认,但你无法拒绝,因为你是中国人,你写中国诗,你不可能把中国的影响完全消除,退一步说,这种消除做得到吗?有益吗?诗歌的历史已经证实,不是凡是旧的都不好,也不是凡是新的都好。
    近来旧诗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舆论的障碍解除了,人们有充分的自由享受旧体诗写作的快乐。人们在它有节奏感的铿锵的音韵中得到满足。写旧体诗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些人取得了喜人的成就。手边有一个材料综合地总结了近年来旧体诗词创作“诗意生活从田间到城市”的盛况。但是总的说来是佳作不多,其间懂音韵的、合平仄的更少。许多爱好者古汉语的修养差,不懂音韵且不说,不会用文言写作,更不会用典——一般说来,适当用典是必须的,这一点,有写作经验的人们都清楚。许多旧体诗近于顺口溜,介乎快板与民歌之间。总之,不像。
    新诗也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杰出的诗人出了不少,也有诸多名篇传诵于世。但新诗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在当下,由于不适当地强调口语化,使诗中充斥着垃圾一般的废话,这种倾向把新诗语言的先天弱点无限地放大了,冲破了诗歌可容忍的底线。这底线就是形式上的精炼与内涵上的诗性。其实诗无新旧,只有优劣,我们不能因为“白话”而忘了“诗”,也不能因为“新”而忘了“诗”。现在的问题恰恰是,我们写的不是诗,而是繁冗的废话。我说的是相当多的一部分,当然不是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9 04:2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