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学会说不
——读陈小玲诗集《孤单的草垛》有感
阅读一部诗集,首先要找到打开诗集的门。
我以为,这扇门就是该诗集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是作者精心选取的,它是作者情志的载体。
陈小玲的诗集,名为《孤单的草垛》,这个名出自于诗集中的同名诗作。
那么《孤单的草垛》一诗,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那么就让我们先好好欣赏这把钥匙吧——
哥哥,今年春节我没有回到故乡
我坐在异乡的山坡,背对故乡,面朝衰草
我向返城的弟弟,打探每一位亲人
吃着故乡的米花糖,闻到故乡的柴火饭香味
哥哥,不长大多好
是田野里疯跑的孩子多好
是草垛里钻进钻出捉迷藏的孩子多好
是啊,哥哥,我们都回不去了
哥哥,凌晨两点我醒着
冷雨敲窗,初春的夜又冷又长
夺眶而出的泪水,不是我过得不好
只是我啊,总是看见故乡孤单的草垛 (2011年2月11日)
这首诗,字里行间荡漾着深情的叙说。
诗人离开生养她的乡村,来到现代的都市。都市的繁忙,使得诗人没能在春节回到故乡。只能向弟弟打探每一位亲人,只能在米花糖里闻一闻故乡的柴火饭香……诗歌的第一节,就如此强烈地抒发着对故乡,对故乡亲人的念想。
每个人有自己的故乡,都会思念故乡与亲人。
如果一首诗歌仅仅表达于此,那么它就谈不上是一首上佳诗作。可贵的是,诗人陈小玲在这首诗中,写出了一种沉痛——“我们都回不去了”。的确,每一个人都回不去了。再也不能成为“田野里疯跑的孩子”成为“草垛里钻进钻出捉迷藏的孩子”。
一个回不去,写的当然不只是个人的回不去,也是时代的回不去。
当然,故乡还在那里,乡村还在那里。诗人回去过没有呢?其实她回去过,只是她看到的是“故乡孤单的草垛”。也就是说,地理的故乡还在那里,而精神的故乡呢站着的是那些稀稀落落的草垛,孤单的草垛——这也是乡村日益凋敝冷落的写照:青壮年大量外去打工,乡村留下的尽是老弱病残。
这正如诗人诗评家程一身所说:“在城市的巨力吸附下,乡村日益孤单、空虚,甚至失去了慰藉游子的功能,以至成为离乡者怜悯的对象。”
诗人并不是过得不好,但面对故乡,泪水夺眶而出。因为此刻,故乡就像她风烛残年的父母,或曰父母如同日见苍老的故乡?
可见这是乡情亲情交织的泪水,这是一种对美好回不去不能重享而感伤的泪水。这也是让我们感动的泪水。
一首诗能小中见大,平静中见沉痛,叙述中见思考,应该属于上乘之作了。
细品“孤单的草垛”——孤单是一种情感,草垛是一种象征。
这就暗示了诗人行走在人世间,一路行走一路怀念,一路用笔或键盘记录人世的温暖或苍凉。诗人是敏感的,草垛的孤单其实是诗人的孤单,是草垛所象征的乡村乡亲的孤单。可以这么认为,这一首诗所蕴含的情感,是诗人情感的代表,所显露的戚戚是乡村传统伦理日益凋敝变异的无奈伤感。身在欲望都市的诗人却坚守着她信奉的传统道德,自然不免孤单。
在我看来,《孤单的草垛》不仅仅是陈小玲的代表性诗作,在这首诗里还隐藏这她诗歌的密码。这个密码是解读赏析她大部分诗作的密钥。那这个密码是什么呢?
是“不”——“哥哥,不长大多好”“哥哥,我们都回不去了”“不是我过得不好”。你看一首诗中多次出现不字。这个不字,表明了对现在的否定,是体现诗歌主旨的关键词。
这个不字,还多次出现在她诗歌的题目里,如《你是看不见的》《不说爱》《我不想说》《如果风不再吹》《当我不再感动》《我不后悔》《不是我的》《我不应该来的》(第一辑无处可逃);《你要一个不少的还我》《还会不会有今天的温柔》《那不是风》《沉默不语》(第二辑红尘陌路);《故乡,我回不去了》《悲伤这一页,我翻不过》等。
这个不字,多次出现在她的每一首诗歌中。题目中有不的诗歌自不待言,那些题目中没有不字的诗歌中,不也是屡屡出现——
如《如果生命还有轮回》
我认真地想过了
如果生命还有轮回
来世,我不写诗, 不做女人
我不做蒲公英, 风一吹, 就漫天招摇
我不做玫瑰, 不以爱的名义存活一生
成全我吧,让我做一株满身是刺的苍耳
一生只开一次自己看得见的花朵
让所有见到我的人,都指责我
偿还我今生欠下的, 与祸害过的人
如《再看沅水》
走着走着,就来到沅水
什么也不说,只说今天的阳光真好
一个人在江边漫步真好
一些心思,暂且挂在静默的残柳
今天, 我不面朝沅水流淌的方向
不提及一次次经过的码头
不看一次又一次渡我的轮渡
不关注南来北往那一张张面容
今天,我只想摸摸沅水的内心
捞起那块流落江水的石头
把它紧紧揣在手中,顺流而下
寻找与我一样看水的熟悉背影
如《我愿是荒凉戈壁流浪一生的狼》
不愿是那低头沉默驯服的羔羊
不愿是那小心翼翼披着羊皮的狼
我愿是那荒原戈壁流浪一生的狼
孤独,幽怨,温柔,剽悍,野性张狂
江南不是我家乡,春花秋月不是我眠床
茫茫雪原,漫漫戈壁,飞沙走石里奔跑,猎物
暮色苍茫,寒风呼啸,凄厉的嚎叫
是我自由高亢的歌唱
我愿是那荒原戈壁孤独一生的狼
一生流浪
一生寻找
一生痴狂
够了够了,这么多的例子足以说明了吧。我敢说,你只要随意翻开她的诗集,你所看到的那首诗肯定有不字,不信可以打赌哦。
那么诗人为什么喜欢说不呢?
不是什么?是思考,是否定,是决绝。
这个不字,在诗中常常起到这么几个作用。一是促发读者的思考,为什么不呢?不的背后是啥呢?而是不的大量运用是一种排比,可以让我们感知诗人心情的激荡起伏,往往有着渲染、映衬(反衬)的作用;三是:说不是需要勇气的,可见诗人对社会人生的一种思考,对是与非、爱与恨的一种抉择。
说不,其实就是否定之否定,是艺术的辩证法。
说不也是诗人与文人的最大区别。
千百年来,文人唯唯诺诺,只有诗人敢于说不。就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说出了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出了自尊!诗人陶渊明更是向社会说不,退隐躬耕于田园,让我们看到了自爱。
说不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格!
陈小玲的诗歌,大量运用不字句,使得诗歌感性与理性交织、表象与内质背离,思考与叙述纠缠,蓄势和突转的结合,从而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张力。
所以,在我看来:不字就是她诗歌的密码,读者阅读的密钥。
一个不字里,多少历练思考得来,一个不字里,包含了诗人多少的无奈,纠结,清醒。草垛之所以孤单,就是因为它站立于大地,坚守田园。诗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诗人坚守着良心,时时刻刻审视这个社会,并为之呐喊。
让我们勇于说不,让我们向说不的诗人致敬!
让我们在不字里,自我否定,自我书写,不断探寻真正的有意味的人生。
2013/8/22 楚云
2013/8/23 改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