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只属于梁小斌——山城子诗话[9]
文/ 山城子
近期在网上阅诗,碰见了几枚“钥匙”,且也是“丢了”。
说“也是”,是指梁小斌早年曾有过这事,并以《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声明于《诗刊》。我当时就看到了,感觉不是一个“耳目一新”可以了得,而是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没法忘却。我曾窃笑着说:“小梁,别找了。我这里好好地为你收藏着呢!”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这首诗,是梁小斌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说是成名作。作品是以年少经历文革为素材背景,含蓄地抒写了文革之后中国青年一代思想极度迷惘又不甘迷惘的心理状态,从而从内容上鲜明地烙印了时代。与之同时,诗人娴熟运用象征手法用意象说话的技巧创新,又从表达方式与艺术效果上楔进了中国当代诗歌史。至于后来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那就很必然了。
现在我想对也是“丢了”“钥匙”的人说:别丢呀,这种事应当只属于梁小斌。理由是:不是诗人的焦裕禄尚且懂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想说早年我自己动手打家具,锯子、刨子、凿子等工具都是从别家借来的,但竟也打出了自己设计的又结实又漂亮的大立柜、书柜和落地床。尽管工具是借来的,但手艺毕竟是我自己的,所以高兴。倘若不是自己设计自己工艺,而是从别家抬来个现成的,然后刷刷油漆,改个拉门,换个抽屉,那就是两回子事,怕是谈不上手艺了。象征手法是诗创作的工具,自然谁都可以用的,但象征物不是工具,而是人家品牌的商标。若是具体到每一首诗的商标,都得自己动脑动手来设计来创造,却万万不可顺手拈来别人的东西。
或说:“钥匙这东西谁裤腰带上没别一串呀,你梁小斌丢得,我怎么就丢不得?”记得这样的句式,鲁迅先生曾给阿Q用过。那是阿Q也想动小尼姑的时候,但小尼姑不乐意。阿Q就愤怒了,说:“和尚动得,我怎么就动不得?妈妈的!”个中道理自然是一样的了。
我不想说第一个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极不中听的话了。从艺术的角度平视,毕竟绘画还有临摹课,我早年喜欢绘画的时候,也曾临过齐白石大师的墨虾,不过是贴在自家的墙上自美一回罢了,若是拿到画市上去卖,就倒人胃口了。
最后回到题目上来,那把“丢了”的“钥匙”,当然只属于梁小斌,这正如纸上鲜活乱蹦的墨虾,只属于大师齐白石一样。
2009-4-20于黔中文化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