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中年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应该进行怎样的担当?——评李以亮诗歌《逆行》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3-8-26 02:3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21:}兵兵不太懂得诗歌,但我从普通人的角度看来。这首诗叙述很普通,就像小抱怨。而且确实有表意叙述不合理的感觉,正如老师所分析。因为作者的表意对读者产生误导,所以也很难达到他心中想要的暗喻结果。比如说人们对他这首诗歌表意的质疑,就影响了人们思维自然的进入到他想要的埋伏圈里去。所以兵兵也认为这首诗的表里结合是失败的。失败在了他的表意直面文字上。从这篇评论里我学到了好多的知识,兵兵非常佩服老师的才华。是的任何诗歌必须表意流畅,流畅中埋伏内涵。现在的新人类诗歌都讲究大量崎岖堆砌,基本上丧失了大众阅读的兴趣,却被一些诗人狂推不休这种也是误导和悲哀啊。还有一些诗歌写的直接就是说几句话,但一些名人却进行炒作也降低了他本身。不遮掩的评论就是相互提高的对作者和大家都是有益的,兵兵强烈支持{:soso_e157:}{:soso_e157:}{:soso_e1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3-8-26 07:1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李以亮老师来不来我们流派网,不过我以诗论诗,说错了他应该会见谅。

这首诗,主旨应是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但我觉得,这首不算是好诗,如果把它纳为经典诗歌,我很想知道我们心中的经典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本诗最大的硬伤在于不够大气,有点书生意气,语言格调一般。
中年人老师的评论很详细,佩服中年人老师愿从多个方位去评论一首诗歌。

以上言论,说错了敬请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09:16 | 只看该作者
绝不收兵 发表于 2013-8-26 02:33
兵兵不太懂得诗歌,但我从普通人的角度看来。这首诗叙述很普通,就像小抱怨。而且确实有表意叙 ...

从兵兵回帖的时间看,是凌晨两点半,这个时间还没有睡觉,真是很辛苦。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最安静,最静心,最能写点什么。于是兵兵写了上面的这些字。
我为此而感动!
谢谢兵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09:21 | 只看该作者
荒原猛士 发表于 2013-8-26 07:18
我不知李以亮老师来不来我们流派网,不过我以诗论诗,说错了他应该会见谅。

这首诗,主旨应是表达对现实 ...

谢谢猛士前来参加讨论。
你一大早就起来了,是个勤奋的人。很高兴看到你的评语。
谢谢猛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3-8-26 09:23 | 只看该作者
中年人 发表于 2013-8-26 09:16
从兵兵回帖的时间看,是凌晨两点半,这个时间还没有睡觉,真是很辛苦。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最安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3-8-26 10:18 | 只看该作者
中年人 发表于 2013-8-26 09:21
谢谢猛士前来参加讨论。
你一大早就起来了,是个勤奋的人。很高兴看到你的评语。
谢谢猛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6:52 | 只看该作者
荒原猛士 发表于 2013-8-26 10:18

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20:34 | 只看该作者
春风化雨 发表于 2013-8-26 17:16
1.请你提供一个让无韵诗人接受新韵观点的方式吧!新韵人都恭敬着你呢!
2.请你告诉我,怎样的做法才能 ...

在我的这个楼里,我想你应该知道,门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23:52 | 只看该作者
增加了一部:
四、从汉诗传统诗理看《逆行》
王昌龄(698-约757年),字少伯。著有《王少伯诗格》,亦称《诗格》。《诗格》把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和意境。这里的“境”指诗的艺术思维的材料、对象;物境指自然景物;情境,即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意境,大致是指想象与幻想中的事物。“诗有三境”条中所说的为诗在“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诗格》中所提到的“形似”,并非和“神似”相对,而是和司空图说的“离形得似”的“似”相同。“神会于物”与“神之于心”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心物交融“应会”,再把客观存在的具体物象纳入作者主观“心思”之中才能获得真正神似。
诗有五忌 。其中四忌曰理短。五忌曰意杂。理短则诗不深,意杂则诗不纯。 《逆行》显然是理短意杂了些。
诗有四不入格 。其曰:轻重不等,用意太过,指事不实,用意偏枯。《逆行》用意太过或用意偏枯是显然的。
古代诗作理论于今诗创作是一脉相通的。万变不离其宗。上面的机理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立意和张力的关系。古代作诗机理于古诗如此,于今诗亦然。读古书对于写今诗仍是有益无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3-8-28 22: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于近日在京召开,众多网络管理者、网络名人齐聚一堂,共话网络社会责任,达成共识,共守“七条底线”:
一是法律法规底线;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
三是国家利益底线;
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
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
六是道德风尚底线;
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


无底线便无规矩、无秩序,更无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5 13: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