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惠特曼创造了散文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惠特曼创造了散文诗




青海·李万修





    世界上的散文自由诗,是由十九世纪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创造的。

    惠特曼创造新诗体,完全摆脱了“民谣体”。他说:“为了描述宇宙万物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创造力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必须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脚韵、格律等等。”他创造的空前自由的诗体,甚至连标点和语法逻辑都完全“自由”了。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自由诗的怀胎就有些不正常,因为它脱开了“民谣体”和抛弃了传统性。

    惠特曼高呼:“现在是打破散文与诗之间的形式壁垒的时候了。”这实在是“道破天机”的一句话。因为如果散文和诗的形式没了区别,那么散文也就可以分行写了。这就是说,惠特曼的“诗”,原本就是“分行写的散文”。《草中集》收集了惠特曼全部的诗,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每首诗都是“分行写的散文”,而且大部分行很长,有的竟达三、四十个字。

    英国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就很看不惯惠特曼过于自由的诗体,并轻蔑地说他:“只不过间或是一个散文大师而已。”事实也证实了这种批评的正确性。他的民主思想和文学上勇于探索的大胆创新精神,逐渐深入到许多作家中,但在艺术上追求他的人并不多,这恐怕主要的原因是与他的诗太自由而造成的。

    我国“五四”时期的郭沫若受过惠特曼的影响。在诗的形式上,他虽然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但他自己并没有达到“绝端”,也没完全进入惠特曼。然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诗自由得比惠特曼还惠特曼,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也太不应该!因为我国有我国的诗传统和诗精神,与他们有着民族性的特殊的差异。

    惠特曼创造了散文自由诗,而他生活在十九世纪。由此可见,散文自由诗在世界上的出现,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历史。而在我国的产生还不到一百年。如何对待散文自由诗,在整个世界上也是一个争论的热点,这值得我们慎重的深思,万万不可轻率地效仿。
                                         2002.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2-12 11:10 | 只看该作者
    再 论“无 韵 非 诗”

重阳JM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这就是诗的“定义”。因此说,“韵律”是中国诗的本性,是决定“诗”与“非诗”的本质条件或标志。这是历史定论,也是学术定论。目前,弄不清“诗”与“非诗”的区别,是个普遍现象。
    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说法是:“诗确实有有韵和无韵两种,这在学术界早有定论。外国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中国汉代前也有无韵诗,五•四后就不待说了。说无韵诗不是诗,不符合古今中外的文学史。构成诗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在有韵诗中,韵也只不过是一个方面。……”
    说“诗有有韵和无韵两种”,这话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怎能又说无节奏无韵律的文体也是诗呢?难道这就是学术界“早有”的定论吗?!这个“早有”早到什么时侯?能早过五•四运动以前吗?在中国“新诗”出现以前,有谁听说过“无节奏无韵律的文字”就是诗呢?况且还是“学术界”的“定论”!那么,这种所谓的“定论”除了给诗界造成混乱,还会有一丝一毫的学术价值吗?“诗有有韵和无韵两种”的谬论,正是中国当代诗界混乱局面的根源。也是无韵非诗泛滥的依据。至于说外国诗有押韵的和不押韵的,那是外国人的事,也是十九世纪“惠特曼现象”之后的事。可以说,如果不是“早有”外国诗的不押韵,也不会有中国崇洋的无韵诗的泛滥!
    说到惠特曼,有人说:“我们不要贬低惠特曼……”其实,我们并不想贬低惠特曼。惠特曼提出“冲破诗与散文的形式壁垒”,是说散文也可以用诗的分行的形式写,说明散文与诗没有了形式的区别。但并不能说明分行的散文就是诗,并不能说明分行的文字就是诗的一“种”。 实际上,分行的散文还是散文。视无韵的分行文字为诗的是引进无韵诗的中国人。因此,中国也就有了“诗有有韵的和无韵的两种”的“定论”。这与惠特曼根本是两回事。正如《三国演义》里“草船借箭”的故事,虚拟草船为战船的是诸葛亮,实视草船为战船的是曹操,两者的“心境”天壤之别,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说“诗有有韵和无韵两种”。那么,“种”是什么意思?“种”与“种”是有区别的,但不是“质”(指形式的“质”,不是内容的“质”。)的区别。如果是“质”的区别,就不单是“种”的区别了。比如说“树”,有各种树,但它们都必须是“树”!如果不是“树”,它便不是树中之一“种”,它便是“树”之外的其它什么了。就是说,“树”的一种,决不会是“石头”;“铁”的一种,决不会是“面包”;“人”的一种,决不会是“稻草” ……。那么,“稻草人”会是人的一“种”吗?同理,诗有各“种”,但都必须是“诗”,不是诗,便不是诗中之一“种”。“无韵诗”本质就不是诗,也不会成为诗的一种。所以,说“诗有有韵和无韵两种”,根本就是“诗圈子”里的无稽之谈,决不是“学术界”的定论!“诗圈子”代替不了“学术界”。若真有了那个荒谬的“定论”,“学术”也就不成其为学术了,其“定论”也必成为历史的笑谈!
    至于说“中国汉代以前也有无韵诗”,其实那是一个误解。中国自古以来对诗的界定都是有韵律的,历史事实也是如此。中国自古以来就从来没把无韵文字当作诗。“无韵不成诗”是中国诗界的古训之一,坚定不移,始终不逾。特别是“格律”时代,更不容许“无韵”之诗。“无韵非诗”是“无韵不成诗”的缩写或简写。中国汉代以前有无韵诗,并不奇怪。而且,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无韵诗总是有的。但在“无韵不成诗”的古训中,无韵诗总是在不断地被淘汰。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留有几粒“沙子”,有什么奇怪呢?除了无韵诗追崇者,又有谁会视它为中国诗的一“种”呢?!事实上,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无韵诗,历来就没被视为中国诗的一“种”。正如当今无韵诗的泛滥,必定会在未来的历史上遗留下大量的“泥沙”。但“淘尽泥沙始见金”,这就是历史的必然!难道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不正是如此吗!至于说无韵诗已被编入什么“全书”或什么“大典”,那是编书人的事。“上帝”不是也被编入“大典”和“经书”吗?更何况当今的种种“大典”多如乱石,各取所需而已。
    至于说“构成诗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在有韵诗中,韵也只不过是一个方面”。这话说得对。但构成诗的“要素”的诸多“方面”中,必有一个“方面”是起主导作用的。“韵”当然是诗的一个“方面”,但它是诗的起主导作用的一个方面。有了这个“方面”才成诗,没了这个“方面”,其它的“方面”再多再好也不是诗!如果说“诗意、诗情”是构成诗的主导要素,那么,许许多多的散文既有“诗意”又有“诗情”,难道它们都是诗吗?!如果是这样,文学史上又何以有散文与诗的区别呢?如果说“分行、断句”是构成诗的主导要素,那么,把所有的小说,文章都分行、断句,不都成诗了吗?!如果稻草人,木头人都是“人”的一种,那么,世界上一切具有人型的东西不都成“人”了吗?特别是当代高科技的机器人,拟或未来的高智能的电脑人,不但会是“人”的一种,而且还会是超高级的“人类”了?!
    说“无韵诗不会消亡,也不应该消亡。”这话,真是太高明了。“稻草人”“木头人”不但没消亡,而且还演变成“机器人”了,谁说它会消亡呢!“真”与“假”是相互依存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未来的世界如果没有“假”,“真”也就不存在了。诗也如是!     
2003.7.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2-17 21:05 | 只看该作者
我更欣赏于惠特曼的庞杂与开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22:2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