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诗当日记 的“民间诗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75岁的王乐意是谯城区沙土镇张庄村王大庄人,高中毕业后成为一位地道的农民,后来慢慢地喜欢上了诗词,自己便尝试写作。从伟人颂,到风景诗,再到劝谏良言,他写作的诗词内容多样,村子里的人都喊他“诗人”,他也很乐意别人这样叫他。

  平时除了种地以外,老人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写诗上。他说,他是见啥写啥,每次写诗都是当成日记一样来写。到现在,他已经写了很多诗词,一写就是三十年。虽然腿脚有点不利索,但是提起写诗的经历,老人却精神抖擞。“我喜欢写诗,不图别的,就是感觉写诗的时候很快乐。”王乐意笑呵呵地说道。

  爱上写诗,老人更期望自己有佳作。

  “一女贤良数孟姜,二郎担山赶太阳,三人哭活子金树,四人四马投大唐。”这是王乐意在二十多年前写的《论古代·十字翻》诗,在这首诗中,他把数字“一”到“十”,用一首诗来形容,类似于一种文字游戏。诗中,老人把数字用顺口溜式的诗句翻来翻去地表述,很是生动。而且,诗中用大量的历史故事和名人事迹串联起来,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为了把文章写好,尤其是在写历史性题材时,王乐意都会翻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他说,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历史,不过现在时间久了,知识都遗忘了。如今,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写了一篇上千字的《历史纲简》,每当遇到记不清的知识,就一页一页地翻看历史书。“燧人氏钻木取火暖人间,禹王治水能行船,文王治下周公礼,儒家留下诗书篇,”这是《历史纲简》的部分内容。王乐意用通俗易懂,押韵成章的语句描述了自盘古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因为我的文化水平不高,写下的不够详细,以后还得多看多写。”王乐意显然对自己的写作有更高的要求。

  ▲▲颂生活

  除了写历史名人和事件,王乐意也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村里的好人好事和国家政策,以及他走过哪个地点看到的景象,这些都会成为他写作的内容。

  “仰望木兰坟一丘,名扬四海应九州。松柏枝下眠忠魂,女中魁元名千秋。”这首诗是王乐意老人路过木兰坟时所作。在王乐意老人家中,像这样的诗摆着厚厚的几十本。“南征北战几十秋,为国为民鲜血流。一世忠心为革命,烈士陵园名千秋。”这是不久前,王乐意老人经过市区烈士陵园时,灵感一来创作的《路过烈士陵园》。

  年纪大了,老人更多的时候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自从有了孙子以后,看着孙子慢慢长大,他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感触,便写下了《养子容易教子难》这首诗。之后关于育人的诗也慢慢多起来。“我希望我写的诗歌能教育到孩子们,也想把文字写得更有意义。”他满怀期望地说。现在,一手好字,一首诗词,便成了王乐意老人的精神财富。他说,以后还会继续写下去,什么都阻挡不了他写诗的乐趣。

  采访中,王乐意老人拿出他写的《养子容易教子难》给记者看:“养子容易教子难,唯恐子孙路走偏。望子成龙有建树,百年眠目笑九泉。”老人说,他从小就喜欢读诗,后来喜欢写诗,生活中的所感所悟他都喜欢用诗作的形式表达出来,已经儿孙满堂的他喜欢用写诗的方式教育子孙。

  “诗是汉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像我们那一代人,年轻的时候想上学是很难的事,所以自己非常珍惜当年的学习机会,好不容易学会了不少汉字,自己要在有生之年多多学习,多多写诗,歌颂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变化。”王乐意说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来源:亳州报     记者刘景侠实习生杨双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9-3 20:13 | 只看该作者
三人哭活紫荆树?兄弟分家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9-3 20:19 | 只看该作者
南征北战多少人,为周为纣具作尘。一时东海起鬼雾,急向霄壤问封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9-3 21:26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写诗,不图别的,就是感觉写诗的时候很快乐。”王乐意笑呵呵地说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9-5 09:57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有深厚的民众基础。需要诗人去感受人民的真挚情感的需要,去满足他们“特殊”的口味是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20:5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