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苏蕙儿 于 2013-9-4 10:33 编辑
【读《红楼》,看惯了菊花诗,咏蟹诗,便觉已是咏菊之极了。故朋友邀我新写咏菊诗,我首先觉到的是可以改一改形式了,譬如用词谱写,或写成新体。今天一大早,有感于夜梦,便上网随心而作,写了十句微诗。我便也想到了用微诗之形式咏菊。及至后来,觉得也是不够自己一吐心意的,故又想到了散文诗。不管别人做过没有,这已是创了一些新,算作是文章得意了。现在便以散文诗形式写来,不以博众家一笑为本意,而是因爱菊之故。】
伊人新似故,约赴菊花盟。陶令如知我,秋风梦寄侬。——《五绝.秋风寄梦》
又是一年秋风时,黄叶已见了许多,旅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怕是爱菊的缘故。只是今年的菊花枝叶儿才长出新来,不知又会惹了多少相思。
菊已是旧友了,平时不到时节也会念着想着,何况今番已是秋时了,该去探望一下才是。只是怕会才思不畅,误了心情,却是白费了一番苦心准备。
未曾想今儿恰好是七夕,也是巧了,平白地做文章时想出很多新花样来,便想借着“七月七”的民俗,上个香,供上茶点,然后在瓶里插上几枝菊,算是花了一点心思,平日里的怠慢也可以化解了。
其实以前总是粗心大意的,除了把林妹妹和红楼里的菊花诗一直放在心里,平时实在不敢说殷勤。倒是菊亦爱我如故,似乎天生的姐妹,于是便想做一些纪念的文字,算来是因我们相知一场,谁也舍不下谁的缘故。
打小我是看着菊花长大的,见过的品种也说得上丰富。紫的,白的,黄的最多,见得少些的是青色和紫黑色,另外其他一些橘红色淡紫就显得俗了些,算来只有蓝色和大红色的没见过了。
关于菊,我是深爱了她的骨的,这不知会不会引人嫉妒。记得开得很盛的时候,它也总是很淡淡的,在一边倚着秋风,让人生生地爱煞。这也是因了自己骨子里是不爱了红尘的。
总想学着她的样:气清骨媚,英姿冲飒。每每念着黄巢“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诗,便有一股子潇洒生发出来。何况是“冲天香阵透长安”,任是木讷不解风情者,也会露出几分赞许和喜爱,这也都是旧话了。
相忆很多,笔上却话短。那些儿时的恋慕写起来总是有回肠之感,怕是一天两天也说不完,就捡着最记忆深刻的说了,也是关于林妹妹的。那年也只十一周岁,每日里放学回来的必做之事就是抄书了(当然,除了描红、功课之外),那时看红楼常常会为黛玉儿流泪,这也怨不得,谁让这个城市的美人太多,小家碧玉如云,三天两头会坐到一起说说体己话儿,拿出自己的绣花样儿大家一起评品,也就怪不得自己会那么地迷着红楼和书里的菊花诗了。
关于菊花,还有很多的记忆:刺绣上的,花样上的,瓷器上的,茶杯里的,枕头上的.......其实每件想起来都会感到旖旎,怕是用谱儿谱出来唱出来,才可以慰籍一下内心愁煞爱煞的感觉了。
因爱菊花诗,也会生出一些痴心来。譬如会到瘦西湖的花市里去走动。一到秋天,更会去那里访菊,除了问那些贩子们菊花的价格,剩了的时间就是拍出一堆艳照,生生儿地剥夺了菊花秋风里的享受和傲迎霜雪的自由。
现在有时也会在闲暇之余坐下来,整理出那些关于菊花的照片,前后比对着,看看各个地方菊花的差别,也为了此生得此花为知己的纪念吧。
若有闲暇,必是要把《菊花赋集》拿出来的,那里都是菊忆的影子,算是不负了她的相伴清寂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