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之思向美与哲学的无限靠近”
——《北残自选集》读评
宫白云
北残是80后一位重要诗人兼批评家,他本身文学博士的身份让他的诗歌深具浓厚的文学意蕴与审美价值。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埃德蒙斯宾塞在他的《牧羊人日记》中说:诗不能由劳作和学问产生,却又以劳作和学习作为文饰;它通过某种“热情”和神圣的灵感输入才智中。北残正是如此,他的诗不是由“学问”产生的,但却为他的诗写提供了很直接的滋养成分,他把这些养分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到他的诗歌创作之中,与自然万物、生活现实融为一体,这在他新出版的诗集《北残自选集》中既可照见。北残的这本诗集共分五辑,分别是:第一辑《故乡在北》,第二辑《小人物》,第三辑《大音希》,第四辑《外物》,第五辑《把一个女人的名字念到天长地久》;创作时间为2006-2013年。诗人以他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形成诗意,以小我呈现大我,或苍茫凝重,或自省沉思,让自身同存在本真地发生关联。
1 第一辑《故乡在北》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我们所做所说所歌唱的一切都来自同大地的接触。”可以说,土地是诗人写作的根脉,具有母题的意味。每个优秀诗人心中都会藏有故乡的情结,当这种情结进入诗歌时,它就不再是单纯的记忆与怀念,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生活对人生对土地的深刻理解与广义的延伸。正如北残这本诗集第一辑《故乡在北》所主要表现的那样:《村庄》、《土地》、《农民》、《一个名叫赵家垓的地方》、《白色稻草》、《我的乡村》等,它们不是空泛的概念或名词,它们是具体的存在。“除了给予/它选择了沉默”(《土地》);“一个人到底有多少说不出的依恋”(《张望一个雪天》);“三十年之后/故乡的风继续吹着/我弄不明白/是什么让它永远/与我保持着亲和的力量”(《沉默的风景》);“站在风吹起的记忆里/我将自己凝想成一束想象/在狼籍的瓦砾上重新建构曾经的旧居/我的泪水开始了瓜分每一个四季(《尾声》);“这是雨水或秋风带来的消息/故乡在北,有蒲菡萏/故乡在北,雁阵惊寒”(《故乡在北》)。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看到诗人已与那片故土血脉相连,不至如此,血脉相联的更有那深植骨髓里的亲情:“所有的疼痛,让我想起母亲的疼痛”(《母亲的疼痛》);“三更夜的霜花硬了/妈妈,你快回去吧/你的那件陈年的旧棉袄/总让我愧疚的泪流满面”(《母亲》);“今年的冬天我要回家/我不希望你总是老泪纵横/撅动的嘴唇让我说不出言语”(《父亲》)。不容置疑,故土、亲情已融入诗人的血液,成为诗人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多少无眠沉在瞩望之中,多少隐秘、深沉的情感都与那片生他养他的故土、亲人密切地关联,它们是诗人的精神归宿和永在的生命原乡。诗歌是他这些情感与精神的载体,在这些诗歌里,他把自己放了进去,把生命放了进去。他不是在简单的感观层面上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内部进行挖掘,直抵生命的内核。如他的一首《村庄》:
炊烟从上空飘出,天黑下来
鸡鸣,犬吠,羊叫,唤猪的声音
鸟与兽,禽与人,各自归各自的家门
夜渐渐地探出浅深
静落在鸣虫的口中
孩子们都累了,进入酣甜
做着明天与今天一样的美梦
勤劳的女人们,收拾起碗筷
男人的嘴角叼起烟卷
倦意一来,就很快都上了炕头
很多人其实与鸟兽一样
他们并没有考虑明天
——《村庄》
此诗的笔法看似浅近,却实含深意。通过“炊烟、鸡鸣,犬吠,羊叫,唤猪、鸣虫、孩子、女人、男人”等景象,衬托出村庄原始的自足状态,而诗人却独立在诗外默默地看着这一切,貌似闲适中透出悲凉。最后以一句“很多人其实与鸟兽一样/他们并没有考虑明天”而留下余音。全诗以诗人对“村庄”的敏锐观察或者经验展开,让它们同自己的思维意识接通,从而使一种自然状态有效地负载起他诗歌语境的提炼,将诗歌所表现的寓意从一般的“鸟与兽,禽与人”的层次剥离出来,导向生命与存在的形而上层面,不经意间达到一种哲学的高度。自然、质朴,却时见奇妙,如他的另一首诗《那条河流》:
总是在泛滥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留不下自己的子孙
当所有的一切都归于荒芜
你苦苦地哀求一棵大树
不要死去
——《那条河流》
全诗语言简朴却寓意深刻,从拟人化的形象中渗入诗人着意要突出的忧患意识,通过无根的河流来寓无凭的形而上道理,在自身的意义中,启示多方面的思考。诗语平淡,形象却弥久,且蕴不尽之意,将内心的忧患,化为一种唤醒。
2 第二辑《小人物
这一辑《小人物》应该称得上是北残最接近生命本体的写作。这些诗歌真诚至性,不带面具,有自我反拨的意味,直接面对现实的生存状态,面对现实生存的处境下内心的忧虑、挣扎、孤独、甚至迷茫、空落的心理,“在路上/我的影子,让我更寂寞”(《在路上》);“喜欢三更,喜欢它纯洁的静/喜欢在夜晚独自写诗/喜欢昙花/喜欢短暂的梦/喜欢三更忽而过了,听见喳喳的鸟鸣/喜欢窗外几净的天/喜欢山也空空,云也空空”(《空空》);“撑一尾长篙,向着自由的方向。/不再打扰任何一种世俗,连心爱的桃红也要放弃。/我要与这木舟,/在神秘里尽一次漂流。/看大海,是孤独,还是自由?”(《船与漂流》);这样的写作在本质上执着地面对存在与内心,它们是诗人或者说这一群体所必然的历程。这通过他的一首《小人物》既可窥一斑:
习惯了十寸见方的安宁
与几本书为伍
与简单的思想为邻
偶然写下些静谧的不安分
不预想、不设想不可见的来临
任大风大浪归于江湖
任大起大落归于风云人物
只想着些即将来临的小温暖
只想着些即将来临的小幸福
我们只是些小人物
——《小人物》
这首《小人物》很能够说明诗人的生存现状,它是对身陷其中的生活发言,是从真实的此在现场走向生命和灵魂的拷问,貌似安于现状,实则寻求突破,在现实的处境上接通其复杂的心态,把内心向现实的一些妥协、无奈以及磨合通过心理的自我暗示不无酸楚地勾勒和影射出来,这种暗示的效果,不露痕迹,很见功力。
3 第三辑《大音希》
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解为:“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北残把他诗集的第三辑命名为“大音稀”,可见他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美学的反映,揭示了一切美与艺术的既诉诸感性,又超越感性的特点。如“红尘淡忘了无数帝王/历史却为一场灾难记下实录/倾城的太阳之光,再次布置下/故乡原有的风景/所有的空间顿时丰富”(《原风景》);“他们,他们,他们,还有他们/不会为罪恶产生一点点羞耻感/他们欺骗了款冬/它们欺骗了梨花/他们欺骗了紫罗兰/看吧,愤怒已经摩拳擦掌/声音已在风中霉烂/是谁,还在那为强盗们辩护/又是谁,还在将撒旦们夸赞”(《徒然草》);“我发现我仍旧对我的哲学无动于衷/我对自己的生存做了三十年的梦/我仍然不知道我是否应该态度鲜明/站在某个领袖的立场/成为对方强有力的敌人/可是内部的某些思想正在消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证明自己还是自由的”(《不幸的生存》)。这些“声音”从有意味的形式中让寓意在言辞之外通过我们的直觉和感悟通达,也就是说,诗人追求的是“声音”背后隐藏的东西,是一种形而上的意味。让我们来看他的《大音稀》:
我相信野草有自己丰富的词汇
在弹指间,能写满宇宙广袤的空间
然后借一场风
拉近与野火的距离
让大鸟回归青铜时代
让青天遁入呼吸
让桃花在镜子里照见自己的颜色
让隐者歌罢,悄然隐去
这是一场迅速而来的变幻
一切都在转瞬间湮没无遗
谁能够注释这日月轮转
只有那击打苍冥的声音经久不息
——《大音稀》
从“相信”开始,伴随着诗人精神思维的驰骋,沉思的主体“我”渗透到万千世界,让自身的生命存在升华为整个宇宙的生命存在,这种终极价值的领悟与生命沉思超越了个体的层次而达到哲学认识的深度。诗人没有像现实主义诗人那样去再现现实,而是让我们透过他给出的意象“大鸟”、“青天”、“桃花”、“隐者”去观照和反思历史,反思现实。这时候诗所触碰到的就不单单是诗人个我的精神漫游,而且还关涉到超越现实之外的对返璞归真境界的追求。
4 第四辑《外物》
外物的基本含义是指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也可谓超脱于物欲之外或者外界的人或事物。在文学畸形发展的今天,到处充斥着无根的写作,北残的这些关于“外物”的诗歌是对“无根”写作的有力抵御。他致力于对“外物”的深层挖掘,接通地气,与日常的现实生活对应,接受思想的拷问,打破形式和结构上的连续性,让思考,想象超脱于人或事物之外,体现了北残作为80后一位智性诗人思想和心智的宽度,也是对有些人说80后是不会深思的“漂浮的一代”的有力回击,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对“为何写作”的深入思考,这从他的这辑诗中就有体现,如“谷仓里有血汗与泪水/谷仓里有虫子与耗子/谷仓里装着灵魂/谷仓里有灵魂在被腐蚀”(《谷仓》);“阳光将树的脑袋刺穿,雪/飘了一夜,盖住它的尸体/几个影子在历史里行走/哽咽一次次卡在喉中/风绕过林子,统一了北方/月光流了一地,冲淡书写的历史/几只鸟饿了,开始找寻食物/爪子,在地上画出古老的文字”(《几只鸟》);“诗人都看不见你的方向/我把一只风铃挂在梦的枕边/看你怎么敲响”;“有时候逃避是惟一的自由/死亡通向最美的纯真/真正的诗人只端坐一方海岛/看海鸥翩翩/这自由的信使/它们于大浪惊涛里闲庭信步/诗人只愿意看到这一面/尽管这高傲的信使/也从大海里捞拾”(《逃避》);“看到花儿开/我必须想到你/看到麦子熟了我必须想到你/看到野火疯狂我必须想到你/美,与你有关/生命,与你有关/真理,与你有关”(《风很美》);“我的内心就是我天下的大势/任何历史的写作都是矫揉造作/我只愿意往开阔处去,往无限处去/在历史的空白处/歌,或者哭/我只尊重我自然的选择”(《歌,或者哭》)。诗人在这些诗中投入自己的生命灵魂,让自己的心灵感悟自然地与宇宙万物交汇,营构出蕴含生命哲理的境界与生命内部至深的玄机,这些通过他的一首《外物》体现最为深刻:
不言而喻,事物的力量
时时都在进行闪耀
看得见的,看不见的
击穿,暗涌,或者突然袭来
他们按部就班
没有谁渴望
时时重复组合崭新的宇宙
我们只是期待
太阳能够每天照常升起
——《外物》
如何写出思想性与深刻性兼具、而又不显得生硬枯燥充满诗味的诗歌,北残这首短诗《外物》找到了很好的通道。他用几个简单的动词“击穿,暗涌,袭来”串起复杂的现实,把种种抽象的玄思实实在在地呈现出来,让人突然有种前人所未道的新意感觉。第一节诗人采用的是很少入诗的陈述句,第二节是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平常话,但这样的组合却产生了神奇的效果,诗人的诗才由此可见。整个说来,这首《外物》虽然表现的是抽象思维,但又不限于此,对于现实生活里的矛盾与困惑十分巧妙地呈现,经得起一读再读,特别结尾,越读越见其妙,在人与现实互为交织的情境中,让一种朴素的理想照耀诗行,照耀人生。
5 第五辑:把一个女人的名字念到天长地久
毫无疑问,这一辑诗人主要着力于情爱方面。情爱是生命的本体,是欲望的根本体验方式,它贯穿人类的生命过程,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生命能量与情感经验,它直接抵达生命的深层内核。“原谅我在你的红粉世界里戛然而止/请让我坐一会,稍有些喘息/我们一起喘息/雨雪在降落,雨雪会继续降落/面对你我有些望洋兴叹/我的视野,还只在天地之间/我的小宇宙,我的小算盘,我的胸膛/我只能让你一个人栖息/我的逃避,我的野火/我的燃烧/我沉浸了/沉浸于一个完好无缺的名字/你的河流是那样地神秘而安”(《守望者》);这样的诗写渗透着诗人的生命情调,在精神与身体的双向契合中,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欲望交融互渗,在美的关照下抵达和谐之境。“亲爱的,我就是你的小奴隶/我喜欢你的殖民/我愿意奉献我的海岛/奉献我的热带雨林和香蕉/我愿意你默默地望着我扬帆远航/无论是绕道地中海还是好望角(《明天》);“海风吻着海浪/海浪吻着沙滩/沙滩延伸着一座城市的荒凉/一只竖起羽毛的鸟/在高楼之上拼命迎接闪电/光环,刹那间就照亮了大海/一个裸体的女人/在一个裸体男人的怀中醒来”(《竖起羽毛的鸟》);“我依然相信你是来年的芳草/我愿意无限地靠近你/我不为我编织的那些花园而叹息/我只为秋风里那些坚毅的撤退”(《秋风辞》)。维特根斯坦说:想像一种语言就是想像一种生活形式。从北残这些诗歌的语言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他的“生活形式”。这些语言达成的境界,使平凡的生命获得了料想不到的丰富与生动。当然,这些诗中所覆盖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天人合一的生命景观,它包含的生命意义在你读完他的《把一个女人的名字念到天长地久》后会更加地心领神会:
你要我把一个女人的名字
念到天长地久
直到坟墓上开满
她名字一样的花朵
那些花朵,流经日月
流经遥远的海誓山盟
流经一树梨花
一条冰封的河流
然后,从冬天的雪山翻过
你说,你不需要墓碑
不需要花圈,不需要酒酹
你要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竖起,让野山葵竖起
让这山泽,成为你死后
耀眼的一面旗
但却不留任何名姓
——《把一个女人的名字念到天长地久》
“把一个女人的名字念到天长地久/直到坟墓上开满/她名字一样的花朵”,没有比这样的情爱更动人的了,当爱通过“坟墓”这个对应物呈现时,那种地老天荒、天长地久的味道就进入生命的永河九转回肠起来。当你一字一字去读它的时候,那些语言蕴藏着的说不清楚的味道让你痴迷不已,仿佛每个字词都布满了魔力与灵性,你把玩着,为之深深的感动。这样的诗歌散发出一种铭心刻骨的力量与诗性魅力,轻而易举地就捕获了你的心。我想,把爱与“坟墓”相联,也许正是这首诗的魔力所在吧。
总的来说,北残的这本《北残自选集》是完全建立在存在基石之上的生命写作,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它的那些精神主体上的“顿悟”或者说哲思蕴藏着诗人厚实的现实底蕴,他诗歌中呈现的生命意识与哲理和情感合一的资质,饱含着诗人生命的求索与知性的审美。正如他的诗观所说:“是存在之思向美与哲学的无限靠近。”以“自然化万物”的哲学思维磨炼着诗性,求索生命的价值。在艺术风貌上追求自然意理化的意境形态,使存在的元质构成呈现出深层的内蕴。其诗性魅力主要表现在诗人自然流溢的生命情感与现实人生的精神觉醒上。
解读诗歌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解读诗人的生命历程,它的难度在于,解读者以个我生命之思去揣测另一生命之思,如果幸好在同一通道,将是写与读的最好相逢,尴尬的是往往误入岐途时甚多,但岐途也有风景,这于我足矣。
2013-9-9 于辽宁丹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