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埙羽 于 2013-9-11 11:54 编辑
与山共鸣的使命(序言)
——读程洪飞诗集《第十三根肋骨》
盛 敏
写作者首先有一种耐久的、具备如何去思考万物生老荣枯的态度,其次我们要驱逐、反抗物资丰沛之后的扰袭,拒斥沉迷于一种限定在所谓趋之若鹜的定型风格里。我看程洪飞先生就是那种蓄积多年能量的书写者,在经历了孤独、成熟的生活分析之后,他选择了喷涌的书写盛宴生活,就是说它在字、词、词汇的组织中找到了属于自己营造的拱撑世界。我们有我们设法绕开的世界,也有我们不得不冷漠对待的世界,更有我们浸淫进去而不愿退出的自我框定的某个特定的闪光元素,在程洪飞而言,就是从心底深入磨出的对一草一木、一种与多种情绪最终达到和谐相厮的那么清新消化了的情感,其程度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绝对寂静与草木的交叉喧闹,各种植物、动物饱蘸诗歌之后的雀跃,以及流泉照耀、雪骨子冷之后的斑斓漂泊。
我想他是一个彻底把自己丢在一种韵律中的人。在独处中催生想象,在彼岸里找到飞翔。思维的图形是植物、飞禽字母兴奋吟唱的运动图形。他在用一种看似胶连在一起的句型,描述、陈述自己的表达意愿上的雄起欲望——在缓慢侵蚀的古风音律中,在叶子与落花的相互视觉中,一个隐士与当代人思考上的语言焊接体俨然陈列,这是绣出来的健康的织锦,也是把理性完全揉碎撒在字词分配适宜的具体表达物上——能说这一组组诗不是程先生呕心沥血的编织物吗?
使命的建立就是取决于信息的抓捕。我们不是在草丛中微笑舞弄星光的人,不是在秋意里饮醉大山的顽童,更不是全身孕满甜美果子的山中之王,所以我们的肩上永远不会停栖一只鸣叫的鸟。程洪飞先生的梦想已经遁出了人的城市,他在废气与轰鸣吃掉我们拥挤的住所外体验当代仅剩的场景——越来越少扑向我们的新鲜解释了我们的堕落与破败、麻木与劣质。
当然程先生把文字视为它的肋骨有其独有的感悟。我倒是希望他思考一下将来写作的走向,或者说当风格已经决定了走向,也许风格就成为了寓言。在我们日益扩大的写作版图上,分类的重要性将支撑追求的长久性,据说拆掉了肋骨还可以再寻找新的骨架——这就需要写作者粉碎已有的东西,思考充满尖刺的未来。
写作是我们的沉思、孤独之病。它的有效与发光在于自己生活找到一个支点,或当作给自己生活兴奋、持久的一个手段,刨掉一切干扰激情澎湃的虚假的生活细节,如何防止思辨衰退、词感枯萎、音律消弭、欲望低颓才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在离散的当代生活中均要守住的最后一片天空。
我认为程洪飞先生孜孜守望的天空永远是那么充满了魅力,读过这本集子后我们再讨论放肆的思想之旅吧!
2013年8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