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深味浓 繡口锦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意深味浓  繡口锦心

——品读《山禾庄诗文选》随感


姚  义



蛇年荷月,《百川》执编范秀岩先生将他的大作《山禾庄诗文选》寄我,并在扉页写了“请姚义先生雅正”,实在让我“喜之不尽”了。我与范先生仅在2010年7月麟游县举办的丁芒诗词艺术研讨会上见过一面,并未个别交谈,此后大约由于我连续两年订阅了《百川》,蒙他错爱,在该刊上发表了我数首诗习作而对我有了印象。我是个文学爱好者,各种文体都尝试写过,总由于用心不专、功夫不到,蹉跎大半生,却没有什么好成绩,仍停留在学步阶段,我戏称自己是个文学的“票友”而已。拜读《山禾庄诗文选》,愈读愈有味,已连续读了两遍。我将她放在枕边,每入睡前读上几页。夜里醒来顺手拿起再读几页。有时读得高兴不由得出声吟诵,惊扰了对门邻居,以敲门作警告。
在文学的所有体式里,我最钟爱的还是诗歌,中外古今名家的诗集也读过不少。有的只是顺手翻翻,不合我口味便弃之不顾,有的确实因读不懂而舍弃。今读《山禾庄诗文选》则一读即上瘾,我不由得自言自语:“山禾庄里出诗仙,叩门即见范大贤。”。
对于范先生的大著,近年的《百川》里已有不少文朋诗友,或写诗以赞之,或撰文以评之,可以说是好评如潮,有口皆碑了。这里我只能就个人读后的浅薄认知说出自己的感受。
首先是书中那诚恳、真挚的浓郁感情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思想共鸣。例如读《七律•古稀初度吟》,我确实被诗中那乐观、淡定、沉着、律己的心境和涵养而感动。年届古稀的老范,在生日来临之际,回首半生,有过社会动乱的挫折遭遇,有过“隐身农家”的苟安,有过“煮本草”以安魂的自慰,如今面对镜中白发,却没有人生无常的感慨嗟叹,而是把执编《百川》当作神圣事业,正要千舟竟发,大干一翻,立言立德于社会。“共窗莫设遮眸缕,放眼南山豆苗稠。”这是对自己奋进的期冀和猛省,是说我耕耘的这陇田园,一定会禾苗茁壮,而绝不会重蹈陶渊明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窘境。诗的第二首是写自己在作了心脏支架手术后,仍然耕作不息,坚持锻炼健身,诗中充满乐观自信,可谓豪情满怀,让人钦佩,把此诗与《五排•放支架杂感》对照起来读,那种“苦涩偏釀句,炎凉如润肠。”的惯看生死、处变不惊的淡定,如若没有高尚的律己修养是很难以达到 的,这才是真正的“寒甚见梅芳”了。读至此,我不仅赞赏其诗的高雅,更使我从诗中对诗人高尚品格而叹讶不已。又如《放飞春歌——《风度集》序》,让我敬佩的是文中不单是对徐增学先生的诗集《风度集》作了恰切中肯的评价,更主要的是对徐增学先生在创作上的热忱引导鼓励,使其诗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他从自发的抒情言志,到对文体的自觉追求,写诗更注意了韵律、粘对的讲求,这与范秀岩先生的善于引导有很大关系。相信有了范先生这样的好园丁浇灌、辅导,徐增学先生的诗创作定会突飞猛进、更上一层楼。
其次,穷形尽象的比况描慕,增强了诗文的品味,使读者反复吟读而品咂不尽。如《七律•寄日本政要》:
一经二战假联姻,  既败权当压寨人。
妾有奸谋终害己,  夫无善骨总伤民。
和平仅是毒刀鞘,  基地焉非注毒针?
掠岛强军难救死,  还须认罪赎奴身!
诗中对当今日本政要的丑恶嘴脸描画得何其逼真形象!二战后的日本,根本没有从侵略战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反藉此后“美日同盟”的庇护,把自己当作“美国的压寨夫人”,实则同床异梦、心怀叵测;而充当夫君的美国政要,对这个“压寨夫人”也仅仅是当作棋子而暂时利用罢了,既无“善骨”,又焉能不“伤民”,他们口唱 的“和平”,不过是战争“毒刀”的刀鞘而已。如今日本的政要“安倍”之流,正在积极扩军备战,叫嚣要修改“和平宪法”,对原本属我国有领土“钓鱼岛”视为己有,强行永远占领,不单严重损害了中日传统友谊,也严重威胁到东亚的和平安定。日本政要的狼子野心,现已昭然若揭。诗人高瞻远瞩,早已看穿他们的阴谋,但在诗中仍进行着耐心地规谏:“掠岛强军难救死,还须认罪赎奴身!”诗中把日本政要比作心藏“奸谋”的压寨夫人,把美国当局比作本无“善骨”的强梁寨主,既逼真传神又十分恰切。又如《七绝•路边草》:
娇杏妖桃几夜残,  我栖路边自悠然。
何曾肥水频浇灌,  一样崴蕤笑九寰。
本诗以物喻人,把路边草人格化了。丛生道路旁边的小草,并没有人去浇灌培育,却能茂密地生长不息,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这不正是那些靠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强者形象的写照么?又如《七绝•题农家女吟友田间小照》:
锄罢草荒追罢肥,  还为底事锁蛾眉。
今宵网上诗联賽,  锻字敲声用重锤。
全诗不用比、兴,直陈其事,把农家女吟友用心作诗的形象生动地写了出来。因何吟诗,因”网上诗联赛”而积极参与。这可是当今的新生事物,说明劳动人民已成为真正的文化主人,农家女既会电脑上网,又关心诗歌赛事而积极参与,这是多么新鲜的事。诗中第四句“锻字敲声用重锤”,字字珠玑,极有力度。再如散文《考分》,从高考第一天的天气写起,写出了考生、考生家长各自紧张、焦虑、惶恐的心情,写到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殷切期望;又从自己多年接送外孙女上学的经历写到对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期望,又回到对考分的焦虑,举出几个典型事例,既表明对以考分衡量成绩的必要,又难防考分背后的暗箱操作。两处《齐鲁晚报》上报道过的典型事例的引出,说明既不能不要考分又不能唯考分是据。全文有述说、有议论,放得开又收得拢,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散文“形散神聚”特点的熟练掌握。没有长期生活历练的积累,又焉能达到这样从容不迫,流水回环般的自如。
再次,语言的通俗流畅而又形象、炼化,显示了诗人朴实、严谨的风格特征。笔者曾读过近年出版了的一些诗文集,发现有三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有些诗词有“掉书袋”的现象,用词冷僻、怪异,凭借字典也难以读懂,比方有一首凭吊屈原的七绝诗,全文仅28字,可注释用了一页半,看了注释看原文,仍有含义不明的模糊感;这样的作品其读者到底有多少,可想而知。有些用自由体写得现代诗,写得朦胧到不知所云,比艰深的文言文还难懂。笔者读不懂一位诗人的诗曾电话询问过,他说:“你想怎么理解都行!”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还有一种是有的诗写得过于清浅大白话,有的只是一些空话套话的堆积而已。诗必须押韵,但押韵的文字并不全是诗,比方学中医常读的“汤头歌诀”,有如《三字经》、《百家姓》等通俗读物虽押了韵却不能叫诗。范秀岩先生的诗、词、联、自由曲,其用语非常通俗、明朗,同时又非常生动、形象,有着很深的修辞、炼句功夫。如《七绝•斥贪》:
猫鼠同盟旷世坚,  州衙府县总相牵。
吮干娘乳剜娘肉,  敢啃江山敢啃天。
这首诗的语言可谓最通俗不过了,读了无人不明白,但其形象的典型不是随便就能说出来,诗人肯定是对当今那些披着“公仆”外衣实则贪馋成性,官商勾结极尽贪污腐败之能事的人见识得多了,极为憎恶,这才能发出“ 吮干娘乳剜娘肉,敢啃江山敢啃天。”的呼告!可谓力透纸背。如若让笔者来写,就写不出这么生动恰切的诗句来。再如《七绝•竹帚吟》:
娇姿翠丽依江崖,  嫁尔无辞净子阶。
最是堪怜颜老后,  任由铮骨化为柴。
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竹帚极尽了用之于生活环境的最大功能,使人联想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不也是这样的吗?竹帚精神在召唤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有造福于社会的公仆精神。又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等19篇为《百川》双月刊各期写的卷首语,高屋建瓴,“立片面而居要,”既点出每期内容所指,又指出编刊人员与所有《百川》作者应有的共同担当,目标明确,方向正确,可看作每期刊物的主旨和导言,读了让人对刊物了然于心又受鼓舞。这些卷首语的标题大多采用古人诗词中的妙言警句,起到“标目立其意”的积极作用,显示了范先生很深的学养。笔者行文时每每为找不到好的标目而困惑,从这方面也须向范先生很好地学习。
一颗正常的苹果树,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结出的果实其大小丰满和成熟程度各有差异,《山禾庄诗文选》总体上看是属上品佳作,值得学习、珍藏,但也并非完美无暇,我感到其中有少许诗写得粗浅、表象了些,少了蕴涵美;个别诗句中用词生涩冷僻,不够大众化;一些楹联“对句”似乎有过于玩弄文字技巧的癖嫌。当然这只是些枝节缺点,并不影响书中的整体优势。
我对范秀岩先生无限崇敬,虽然他比我小几岁,但其学养、道行、诗艺堪为我师,他的诗艺功夫,我只能望其项背,实在佩服之至,我诚心以范秀岩先生为师,在他作品的积极影响下,我的写作定会有较大的进步。行文至此,不由得吟出四句顺口溜作为本文收束:
丁门旗下汇百川;  诗美文佳范秀岩。
指点给力虎添翼,  乘风破浪勇向前。

2013.9.8于西安兴隆园

※《山禾庄诗文选》范秀岩著   作家出版社2012年出版

(姚义,1936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日生于甘肃灵台,长庆石油学校退休高级讲师。著有诗文集《心有灵犀》、《姚义文艺评论集》、《姚义古风新韵集》等七本。系“中华新韵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1 09:43 | 只看该作者
意深味浓  繡口锦心
——品读《山禾庄诗文选》随感


姚  义



蛇年荷月,《百川》执编范秀岩先生将他的大作《山禾庄诗文选》寄我,并在扉页写了“请姚义先生雅正”,实在让我“喜之不尽”了。我与范先生仅在2010年7月麟游县举办的丁芒诗词艺术研讨会上见过一面,并未个别交谈,此后大约由于我连续两年订阅了《百川》,蒙他错爱,在该刊上发表了我数首诗习作而对我有了印象。我是个文学爱好者,各种文体都尝试写过,总由于用心不专、功夫不到,蹉跎大半生,却没有什么好成绩,仍停留在学步阶段,我戏称自己是个文学的“票友”而已。拜读《山禾庄诗文选》,愈读愈有味,已连续读了两遍。我将她放在枕边,每入睡前读上几页。夜里醒来顺手拿起再读几页。有时读得高兴不由得出声吟诵,惊扰了对门邻居,以敲门作警告。
在文学的所有体式里,我最钟爱的还是诗歌,中外古今名家的诗集也读过不少。有的只是顺手翻翻,不合我口味便弃之不顾,有的确实因读不懂而舍弃。今读《山禾庄诗文选》则一读即上瘾,我不由得自言自语:“山禾庄里出诗仙,叩门即见范大贤。”。
对于范先生的大著,近年的《百川》里已有不少文朋诗友,或写诗以赞之,或撰文以评之,可以说是好评如潮,有口皆碑了。这里我只能就个人读后的浅薄认知说出自己的感受。
首先是书中那诚恳、真挚的浓郁感情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思想共鸣。例如读《七律•古稀初度吟》,我确实被诗中那乐观、淡定、沉着、律己的心境和涵养而感动。年届古稀的老范,在生日来临之际,回首半生,有过社会动乱的挫折遭遇,有过“隐身农家”的苟安,有过“煮本草”以安魂的自慰,如今面对镜中白发,却没有人生无常的感慨嗟叹,而是把执编《百川》当作神圣事业,正要千舟竟发,大干一翻,立言立德于社会。“共窗莫设遮眸缕,放眼南山豆苗稠。”这是对自己奋进的期冀和猛省,是说我耕耘的这陇田园,一定会禾苗茁壮,而绝不会重蹈陶渊明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窘境。诗的第二首是写自己在作了心脏支架手术后,仍然耕作不息,坚持锻炼健身,诗中充满乐观自信,可谓豪情满怀,让人钦佩,把此诗与《五排•放支架杂感》对照起来读,那种“苦涩偏釀句,炎凉如润肠。”的惯看生死、处变不惊的淡定,如若没有高尚的律己修养是很难以达到 的,这才是真正的“寒甚见梅芳”了。读至此,我不仅赞赏其诗的高雅,更使我从诗中对诗人高尚品格而叹讶不已。又如《放飞春歌——《风度集》序》,让我敬佩的是文中不单是对徐增学先生的诗集《风度集》作了恰切中肯的评价,更主要的是对徐增学先生在创作上的热忱引导鼓励,使其诗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他从自发的抒情言志,到对文体的自觉追求,写诗更注意了韵律、粘对的讲求,这与范秀岩先生的善于引导有很大关系。相信有了范先生这样的好园丁浇灌、辅导,徐增学先生的诗创作定会突飞猛进、更上一层楼。
其次,穷形尽象的比况描慕,增强了诗文的品味,使读者反复吟读而品咂不尽。如《七律•寄日本政要》:
一经二战假联姻,  既败权当压寨人。
妾有奸谋终害己,  夫无善骨总伤民。
和平仅是毒刀鞘,  基地焉非注毒针?
掠岛强军难救死,  还须认罪赎奴身!
诗中对当今日本政要的丑恶嘴脸描画得何其逼真形象!二战后的日本,根本没有从侵略战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反藉此后“美日同盟”的庇护,把自己当作“美国的压寨夫人”,实则同床异梦、心怀叵测;而充当夫君的美国政要,对这个“压寨夫人”也仅仅是当作棋子而暂时利用罢了,既无“善骨”,又焉能不“伤民”,他们口唱 的“和平”,不过是战争“毒刀”的刀鞘而已。如今日本的政要“安倍”之流,正在积极扩军备战,叫嚣要修改“和平宪法”,对原本属我国有领土“钓鱼岛”视为己有,强行永远占领,不单严重损害了中日传统友谊,也严重威胁到东亚的和平安定。日本政要的狼子野心,现已昭然若揭。诗人高瞻远瞩,早已看穿他们的阴谋,但在诗中仍进行着耐心地规谏:“掠岛强军难救死,还须认罪赎奴身!”诗中把日本政要比作心藏“奸谋”的压寨夫人,把美国当局比作本无“善骨”的强梁寨主,既逼真传神又十分恰切。又如《七绝•路边草》:
娇杏妖桃几夜残,  我栖路边自悠然。
何曾肥水频浇灌,  一样崴蕤笑九寰。
本诗以物喻人,把路边草人格化了。丛生道路旁边的小草,并没有人去浇灌培育,却能茂密地生长不息,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这不正是那些靠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强者形象的写照么?又如《七绝•题农家女吟友田间小照》:
锄罢草荒追罢肥,  还为底事锁蛾眉。
今宵网上诗联賽,  锻字敲声用重锤。
全诗不用比、兴,直陈其事,把农家女吟友用心作诗的形象生动地写了出来。因何吟诗,因”网上诗联赛”而积极参与。这可是当今的新生事物,说明劳动人民已成为真正的文化主人,农家女既会电脑上网,又关心诗歌赛事而积极参与,这是多么新鲜的事。诗中第四句“锻字敲声用重锤”,字字珠玑,极有力度。再如散文《考分》,从高考第一天的天气写起,写出了考生、考生家长各自紧张、焦虑、惶恐的心情,写到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殷切期望;又从自己多年接送外孙女上学的经历写到对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期望,又回到对考分的焦虑,举出几个典型事例,既表明对以考分衡量成绩的必要,又难防考分背后的暗箱操作。两处《齐鲁晚报》上报道过的典型事例的引出,说明既不能不要考分又不能唯考分是据。全文有述说、有议论,放得开又收得拢,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散文“形散神聚”特点的熟练掌握。没有长期生活历练的积累,又焉能达到这样从容不迫,流水回环般的自如。
再次,语言的通俗流畅而又形象、炼化,显示了诗人朴实、严谨的风格特征。笔者曾读过近年出版了的一些诗文集,发现有三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有些诗词有“掉书袋”的现象,用词冷僻、怪异,凭借字典也难以读懂,比方有一首凭吊屈原的七绝诗,全文仅28字,可注释用了一页半,看了注释看原文,仍有含义不明的模糊感;这样的作品其读者到底有多少,可想而知。有些用自由体写得现代诗,写得朦胧到不知所云,比艰深的文言文还难懂。笔者读不懂一位诗人的诗曾电话询问过,他说:“你想怎么理解都行!”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还有一种是有的诗写得过于清浅大白话,有的只是一些空话套话的堆积而已。诗必须押韵,但押韵的文字并不全是诗,比方学中医常读的“汤头歌诀”,有如《三字经》、《百家姓》等通俗读物虽押了韵却不能叫诗。范秀岩先生的诗、词、联、自由曲,其用语非常通俗、明朗,同时又非常生动、形象,有着很深的修辞、炼句功夫。如《七绝•斥贪》:
猫鼠同盟旷世坚,  州衙府县总相牵。
吮干娘乳剜娘肉,  敢啃江山敢啃天。
这首诗的语言可谓最通俗不过了,读了无人不明白,但其形象的典型不是随便就能说出来,诗人肯定是对当今那些披着“公仆”外衣实则贪馋成性,官商勾结极尽贪污腐败之能事的人见识得多了,极为憎恶,这才能发出“ 吮干娘乳剜娘肉,敢啃江山敢啃天。”的呼告!可谓力透纸背。如若让笔者来写,就写不出这么生动恰切的诗句来。再如《七绝•竹帚吟》:
娇姿翠丽依江崖,  嫁尔无辞净子阶。
最是堪怜颜老后,  任由铮骨化为柴。
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竹帚极尽了用之于生活环境的最大功能,使人联想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不也是这样的吗?竹帚精神在召唤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有造福于社会的公仆精神。又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等19篇为《百川》双月刊各期写的卷首语,高屋建瓴,“立片面而居要,”既点出每期内容所指,又指出编刊人员与所有《百川》作者应有的共同担当,目标明确,方向正确,可看作每期刊物的主旨和导言,读了让人对刊物了然于心又受鼓舞。这些卷首语的标题大多采用古人诗词中的妙言警句,起到“标目立其意”的积极作用,显示了范先生很深的学养。笔者行文时每每为找不到好的标目而困惑,从这方面也须向范先生很好地学习。
一颗正常的苹果树,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结出的果实其大小丰满和成熟程度各有差异,《山禾庄诗文选》总体上看是属上品佳作,值得学习、珍藏,但也并非完美无暇,我感到其中有少许诗写得粗浅、表象了些,少了蕴涵美;个别诗句中用词生涩冷僻,不够大众化;一些楹联“对句”似乎有过于玩弄文字技巧的癖嫌。当然这只是些枝节缺点,并不影响书中的整体优势。
我对范秀岩先生无限崇敬,虽然他比我小几岁,但其学养、道行、诗艺堪为我师,他的诗艺功夫,我只能望其项背,实在佩服之至,我诚心以范秀岩先生为师,在他作品的积极影响下,我的写作定会有较大的进步。行文至此,不由得吟出四句顺口溜作为本文收束:
丁门旗下汇百川;  诗美文佳范秀岩。
指点给力虎添翼,  乘风破浪勇向前。

2013.9.8于西安兴隆园

※《山禾庄诗文选》范秀岩著   作家出版社2012年出版

(姚义,1936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日生于甘肃灵台,长庆石油学校退休高级讲师。著有诗文集《心有灵犀》、《姚义文艺评论集》、《姚义古风新韵集》等七本。系“中华新韵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3 17: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