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皇帝的新装”及其它
——解读微紫的《金色池塘》
张无为
读微紫的诗《金色池塘》,最初感觉是凝练、跳跃,诗中意象呈交叉对比绚烂多姿,由于省略的空白过于宽阔,一时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细细体会就会嗅出诗中隐秘的味道,而且有层次地,当然也有不确定性。
就《金色池塘》及其所属的组诗《一切永在16首》,我说过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时间”,这是现代哲人常常冥思苦想的存在形式之一。组诗标题即是时间的命名,而诗中诸如“季节在瞬息间更替交迭”、“从晨昏到正午,我惊异于这奇异的感应”、“这是纯粹生长的时刻”、“在时间巨大的镜面上”、“我的身体将苍老/但我的灵魂将静止在时间之中”等比比皆是。诗人书写对时间的敏感观照,常常基于对存在况味与价值的辐射。相对的当然是“空间”,微紫的空间大多也在时间坐标轴上的具体展开,个中的追问即诗意肌理。
那么《金色池塘》在时空之间呈现的是什么?我想,作者由此感悟的应该包括——人对自我设计的美丽幻影的复杂体验,特别是在以我观物中对生命状态及意义的确认;生命个体与群体的存在关系,特别是确认有限的个体生命在无限时空之间存在的荒诞事实与兑现的可能本质。
1、从“金色池塘”本身作为人们心中造设的景观考察
首先,就其比喻机制而言,它饱蘸着人类向往金碧辉煌的文化心理原型,并因此为之感动异常。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无论是好莱坞同名电影中对老年愿景的期待,还是中国“金色少年”杂志刊名的创意理念。然而在这首诗中,那些却全然都不是,它让 我更想到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树最顶端上的白色花苞“在眺望什么/它看到了下一个季节?”诗人起始即移情于物,换位体验树的存在感,但接下来并未由此延伸下去,而是跳转到自我“接受”“草地上的落叶”以及“像草丛间万千的微虫”的假设,个中潜含了人生孤独痛苦及寻求释放的寄托。在这里,似乎无知无欲的落叶、昆虫才最万幸,因为它们虽然“短瞬间”,但由于“自在,盲目,无觉”,因而不会有“人世的苦痛”。因为,春夏的“阳光把草叶的绿汁映亮”是事实;“而在冬天,它变成了一个金色池塘”则更加令人艳羡。
我由此想到——无论什么家畜被导引在去屠宰场的路上,都会因为一无所知,才仿佛一如既往,甚至格外激情有加……所以,在智慧生命的仿生学背后,确定无疑的是智慧自身必然的悲哀一面。这并不稀奇,人类在独享情感富有的同时,也必须承受复杂情感的多方面冲击。如果人不能心满意足地接受一切,那除非是摆脱所有的情感负累。人本来就包含着又智慧带来的复合况味,这该是诗中应有之意,又是内心矛盾的必然。
其次,诗的末节似乎意在解决如上的矛盾,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诗人感受到,草地上在每个季节都安详、寂静,无论是“阳光把草叶的绿汁映亮”的生命显在呈现,还是“在冬天,它变成了一个金色池塘”的隐性存在。但问题是,冬天的“金色池塘”究竟是什么?是斜光反射的强加还是黄叶浮盖所致?其“透彻之美”何以体现?正是在这里,也是在此关键点上,理想的虚幻本身颠覆了其存在依据,那么所谓“透彻之美”也就成为皇帝的新装了。最后“仿佛归宿”则进一步将恭维皇帝新装的所有人和盘托出,曝光在我们面前。其实,我们也应该感受到,自己身上似乎同样有不存在的衣服。
问题更在于,安徒生在他的童话里表明,揭穿皇帝新装的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而事实上,《金色池塘》的本来面目,则是仅仅靠天真无邪无法揭穿的。所以,作者在诗首节的疑问口吻,已经显示出立场;第二节开头的“如果我也能接受”是全诗结点,此后均系假设,直到完成;那么,结句“这透彻之美,仿佛归宿”即成为反讽。
这样的立场也使我想起,在阿拉伯的一个故事中,酋长为摆脱痛苦去民间寻访快乐的衬衫,结果人人都说不快乐;直到寻访到唯一一位快乐者,他却上身赤裸,没有衬衫。《金色池塘》不仅同样表达了类似的无可奈何,并且也显示出面对无可奈何的平静。在封闭的时间之瓮没有漏网之鱼,这与面对时间黑洞有所不同,宿命在你意识到与意识不到是一样的,而前者必须自己好自为之。
2、从个体生命存在与无限时空之间的关系考察
那么,人与万物系平等的存在物,但互通却仅仅是一种猜测。正如诗开头,人无法体会树与花的生命意志。接下来,是试图融入自然,并从中似乎感受到人的不过尔尔,而这也才可能使人得以摆脱痛苦。况且个体生命长度十分有限。
而“会有一天/你将不再为人世的苦痛而哭泣”就可以解读为生命个体的完结,其中的“你”兼有多种指代。由此,诗意即转向观照生命与永恒的可能性了,而“金色池塘”就成为自在之物必要的存在憧憬,像上帝一样永远是生命灵魂的抚慰。因此,这与前面的意义大相径庭,作者是于荒诞中,在追问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此勿需再展开。
此外,诗中的意象对比书写进一步确证,意识者自我思想者的存在特质。如树与我,树的顶端与下面的草地,树顶端的花苞与草地上的落叶,白色花苞与金色池塘,万千微虫的盲目、无觉与人世的苦痛、哭泣……对比关系显而易见并且自然顺畅,色彩感也强烈。这种设定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它们在错落的层次中,进一步强化了丰富的表达。诗中与时间关联最密切的“动与静”也变幻着交叉出场,这显然是水到渠成的。可以说这也是作者自身的灵魂舞蹈,其生命状态就在其中。正如作者说:“风吹过万物,生命的河水渡过我们的心灵,这和鸣之声,即是我所认为的诗。”
2013年9月17日11:48:15
附:微紫诗歌《金色池塘》
这棵树,最顶端上的白色花苞在眺望什么
它看到了下一个季节?
如果我也能接受,像草地上的落叶这样
像草丛间万千的微虫这样
短瞬间,自在,盲目,无觉……
会有一天
你将不再为人世的苦痛而哭泣
每个季节,草地上都安详,寂静
阳光把草叶的绿汁映亮
而在冬天,它变成了一个金色池塘
这透彻之美,仿佛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