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青悠然 于 2013-9-18 15:59 编辑
从单纯学会承受和生活 —— 读 微紫 诗歌《金色池塘》 随笔
文/子青悠然
于色彩,个体有偏好。当一首诗歌有明显的色彩标识时,我会揣摩,走进诗者构筑的文本空间。阅读微紫诗歌《金色池塘》,我不能否认初读的小小悸动。文本结句金色池塘的归宿,仿佛天地深处久久不愿归去的落日,汲进万物悟透,默默凝成一枚永存哲性的朱砂,隐于空灵的世界。形体消失,但精神盘旋云际。
通读全诗,从顶端的白→地上的绿→沉默的金,在这色彩的走势中,个体以为蕴含了生灵思想的发端,过程中的挣扎与思索,直至体悟后的泰然与从容,简单概括为生命的个体意义从单纯学会承受和生活。
粗浅拆解:
“一个草木型诗人,她崇尚自然风物,抵触金属之气。” 诗者起笔从木本植物开始,探寻生命的本真意义。有人云,一位好的作家不应该坐井观天,而应是天上观井。毫无疑问,“顶端上白色花苞的眺望”不仅打开云端的窗户,更为读者的走进和遐想启迪了高度。“这棵树,最顶端上的白色花苞在眺望什么/它看到了下一个季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私以为,以顶端的白色花苞寓意人类初发的单纯与梦想。因无知而无畏,因未知而期待,似乎这是青葱的定律与轨迹。
俯视的内省,更清晰思想的需求。文本第二节首句“如果我也能接受”其转承的巧妙,为之后的文本意义敷设了很多可能。“落叶和微虫”,是诗者不屑地。腐烂的销声匿迹和盲目的逍遥自在,其实质是无觉的麻木和永恒的空无。对于失去了痛感的生灵,即使活着又与一具行尸走肉有何分别?“如果我也能接受,像草地上的落叶这样/ 像草丛间万千的微虫这样/ 短瞬间,自在,盲目,无觉……/ 会有一天 /你将不再为人世的苦痛而哭泣” 人世的苦痛,我们必须学会承受,文本第二节诗以言志的指向性极为明确。
因为,生命意义的存在并非“生下来活下去”,如何生活,成为文本的题旨所在。日子消费之后,寂静着虚空,延续汁液的流淌成为生命光亮的唯一存留。“每个季节,草地上都安详,寂静/阳光把草叶的绿汁映亮”由此,即使一切可见的失去温度,乃至消亡,但因了一番历经后的悟透,沉淀和内心映射的交融,“金色池塘”成为归去的永恒存在。"而在冬天,它变成了一个金色池塘/ 这透彻之美,仿佛归宿" “金色池塘”并非具象上的呈现,那是精神构筑的完美家园。
纵观全诗,诗语清新,诗思剔透,诗核内敛,微紫的《金色池塘》不失为一首佳作。
附:
金色池塘
文/微紫
这棵树,最顶端上的白色花苞在眺望什么
它看到了下一个季节?
如果我也能接受,像草地上的落叶这样
像草丛间万千的微虫这样
短瞬间,自在,盲目,无觉……
会有一天
你将不再为人世的苦痛而哭泣
每个季节,草地上都安详,寂静
阳光把草叶的绿汁映亮
而在冬天,它变成了一个金色池塘
这透彻之美,仿佛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