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志,1972年生,罗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主编。198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诗集、小说集多部;其作品多次获徐志摩诗歌奖、《诗刊》一等奖等奖项。先后从事过编辑、记者和企业管理工作。
那还是1990年夏天,黄冈地区文联在罗田天堂寨举办一个笔会,就是在这次笔会上,我因阎志的小说《看山屋》认识了阎志。
通常在笔会上,主办方都要给我们看作品,以便与作者交流。看过几篇小说后,我粗粗翻看了下《看山屋》,不觉眼睛一亮,便又细细读了一遍。就是今天,当我写这篇文字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小说中的这一幕:德生爷在临死前执意要搬到看山屋,只因那屋是他曾经流逝的梦。
阎志来自深山,他又走向山的深处。在他父亲为之奋斗大半辈子的林业战线,开始了他最初的社会生活。阎志是个有心人,他开始用他有点迷茫的眼睛观察人、观察事、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观察事与事之间演变的态势,并用笔记录下来,开始了他最初的文学生涯。《看山屋》已显示出阎志在小说创作所具有的潜力。更令我惊叹的是,阎志刚写这篇小说就应邀参加这次笔会,满打满算才十八岁。
临行时,阎志又将他自己的诗集《风铃》送给我,他说,这是他16岁到18岁的试笔。我读了他最初的几首诗,望着还是个孩子的阎志,便对他说,你可以写下去,以后多看、多读、多写。
一手写诗,一手写小说,阎志确实显现了他的才气与灵气,我便对参加笔会的丁永淮谈了我的感觉,这是个可造之材,建议给他一个新的平台。
不久,阎志调任黄冈地区文联,任《鄂东文学》编辑部主任。1993年夏天,他和时任黄冈地区群众艺术馆文学部主任的刘醒龙联手在罗田青苔关举办笔会,又邀我参加。一见面,他递给我一部诗稿《童年的鸟》,邀我写篇导读文章。几天后,我细读过诗集后,发现他的诗较三年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便以《童年的鸟,飞向何处》作答。
一年后,刘醒龙调来武汉市文联任专业作家;不久,阎志也辞去公职,只身来到武汉,在一家报社当了名记者。冥冥中似有什么在召唤着他,他白手起家,一张桌子、一间房子、三个人,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1996年底的某个冬日,在他的广告公司渐有起色、在他闯荡十年、从大别山深处的小镇一直走到大都市,他要将他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悟动手写一首长诗。不久,这首长达2500行的抒情长诗《纪念与挽歌》写完,他显得有点兴奋,将这部长诗的初稿送给我评点。《纪念与挽歌》是写在一本练习本上的,我是细读慢品,一章一章,越读越兴奋,掩卷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我之所以兴奋无比,不仅仅是因为在湖北还没有一个青年诗人写如此规模的长诗,更是因为这是一部以诗人自己的成长经历为经,以我写物、以情写景、以经带纬、以象表意,关注现代人的心灵变化,发掘现代人生命中的文化意蕴。这部长诗,与其说是青年诗人阎志的心灵史,还不如说是一代人在变革时代的精神追问。更为难得的是这部抒情长诗,大胆突破了以前抒情长诗的樊篱,在长诗的结构和技艺上作了全新的尝试,具有开创性。
后来他几经打磨、数易其稿,为此《诗刊》社还举办“现代史诗暨阎志作品研讨会”。2010年,花城出版社和台湾华品文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出版了《纪念与挽歌》最新版,海峡两岸著名学者、诗人谢冕、郑愁予等撰文推介这部长诗,认为这部抒情长诗完整而清晰地呈现一代人的精神成长史,是时代精神命运的巨型寓言。引起诗坛广泛注意。同时他先后获2007年度中国最具实力诗人奖、徐志摩诗歌奖、完美文学奖等多种奖。
如今,阎志已是国内一位声名显赫的青年企业家,他与他的“汉口北”的成功,在我看来,是诗的激情与想象为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谢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