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秋》(之七)《峨眉山月》
文/戴永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悠悠,江中月影沉沉。山水相融,水月相融,人影相融,诗情相融。
一幅静谧的中国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山朦胧,水宁静,月无语。惟有一江秋水,静静地在诗仙的灵魂深处流淌。月,是山的眼神。水,是山的柔情。山,是酒仙的守望。
峨眉山月,一江思念撒满清溪,奔向三峡,秋夜行舟,割舍不下青山吐月的依依恋情。
仰望空中月,月是情人的明镜。俯视一江水,水是情人的眼神。一俯一仰,倾注了酒仙一腔峨眉山月的情愫。
月走。舟走。人走。山,巍巍不动。心,恋恋不舍。情,绵绵不断。
半轮秋月,一江情水,吐出《峨眉山月歌》,先醉自己,然后再醉山、水、月与天下人。
月光如水。江水如歌。
水中之山:山,脱去萦绕的雾,清澈成水的骨头。山,让水有了站立的脊梁。
水中之月:月,脱去重叠的云,明亮成山的眸子。月,让山有了宁静的灵魂。
一座秋山,承载着万里江山。一江秋水,流淌着生命血脉。一枚秋月,明亮着灵魂情思。
峨眉山月,醉了诗仙的心,美了唐朝的秋。
酒仙一生爱酒。而今夜,不需把酒问青天,只需端起一江秋水,再端起一壶月光,诗情依然从一滴母性的水涟漪,水潺潺如泉喷涌,浪滔滔如海澎湃。
山,是诗仙的骨头。水,是诗仙的血脉。月,是诗仙的诗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