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新韵使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品推荐] 重阳《新韵说》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3:57 | 只看该作者
13/23何苦“假冒”
/ G) `: u. u9 p2 P0 E7 G+ w- r4 S0 k. b——请您归队7 p, ?$ y+ v) q" v8 Y% S# P

! t0 M9 E4 L6 N- q1 s   “华夏诗报”总120期刊有《谨防假冒》一文,文中例举了“假冒”旧体一例,“假冒”新诗一例。
3 q  K9 g' u& f; k8 ]    其一是假冒旧体。《天安门诗抄》中之《三台令》:“总理,总理,我们离不开您,千缕哀思惊天,万语警言动地。动地,动地,化为几重霹雳。”
0 K& O1 i, G( n: H5 I& {    文中说它“……虽然标明为词,其实是完全不符合词的格律要求的一首白话诗。”
, _' b8 {, w! B' A( z    其二是假冒新诗。《刘大白新诗》中的《送斜阳》:“又把斜阳送一回,花前双泪为谁垂。旧时心事已成灰。几点早星明到眼,一痕新月细如眉。黄昏值得且徘徊。”4 F1 q6 M8 ]1 ~5 B( S. a( q
    文中说它“……是一首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的《浣溪纱》”。( H" Y2 R  Y$ j8 a  C+ P1 {. L
    说来也真是可悲可叹!既然用现代语写现代诗,何苦标上旧词牌,落得个“假冒”之名而让人“谨防”呢?而继承了传统诗风,又何苦冠以“新诗”的桂冠,也落得个假冒之名,亦让人“谨防”呢?然而,历史遗留给我们数千个旧词牌,被今人延用的有几个?大多数还不是成为“历史陈迹”或作了“历史垃圾”!即便是延用的几个,又与现代、现实有何干呢?那些与现代意识毫不相干的旧词牌,现代诗人们何苦去“假冒”而遭人“谨防”呢!但不知还没有被指称为“假冒”的现代“旧体”、“新体”中,又有多少是“假冒”的呢!诚然,“新诗”既然拒传统于千里之外,那些传统式的“新诗词”是不容靠边的,更何况冠以“新诗”的桂冠呢,难怪被人斥之为“假冒”而加以“谨防”了。' z% H1 |' f' ?; Y9 v
    那么,称“古”不能,称“新”不行的“假冒”品,该属什么呢?这种文化现象说明什么又预示了什么?当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迪呢?
% o9 J  s0 p: E7 f6 k! t  L    现代诗人写现代诗,用的是新声新韵,写的是新人新事,反映的是现代意识;中国人写中国诗,中国诗有中国诗的诗式诗貌,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没了传统也就没了民族。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法则,也是继承诗传统的唯一科学的法则。“继承优良传统”之说,是符合这一法则的。它既是“肯定”又是“否定”。“肯定”不是“照搬”,“否定”不是“推翻”。“新韵”就是对传统诗词的“否定之否定”。从而得以创新和发展。/ f2 [4 A- o. Z
    我们既不“假冒”古人,也不“假冒”洋人;我们要做现代的中国人;我们要做中华民族的传人!) W0 N3 i3 }" R" m, K4 n  C$ `
    新韵者们,请您归队!
, q3 J1 p% \) L" ^1 K    新韵游子——自度曲,回家来吧!
* C* @) r1 h1 ~% R  H; P# F% v' }8 K0 Y

* _( D5 {) a* E& J9 @) e/ {-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3:59 | 只看该作者
14/23新韵形体辩(一)  1 L$ O) ?5 g: {. i; A  R8 o/ p
  “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法定使用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是“新韵”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因素。她采用了普通话韵母四声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h  W" }- _. |; _
    “新韵”是传统诗词萌发的“芽”,长成的“秧”,结出的“籽”;“新韵”是对传统诗词的否定之否定。正如一粒“籽”的萌芽、长秧,是对“籽”的否定,而后又结出了“新籽”,而这粒“新籽”,就是对原来那粒“籽”的否定之否定。尽管它们形体相“似”,但毕竟不“是”。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直至新品种产生的进化过程,就是在这种不断地否定之否定的演变中产生与发展的。“新韵”的产生与发展,或可以此作比。
3 X& R5 j% [+ T4 b' t7 A) T    “新韵”与传统诗词和自由新诗似是而非,它不像传统诗词那样古板,也不像自由新诗那样散乱。可以这样概括地说:“新韵”是不标律不挂牌的传统诗;“新韵”是有韵的现代诗;“新韵”既有别于“旧体古诗”,又有别于“无韵新诗”;“新韵”不是格律诗,也不是自由诗;“新韵”就是“新韵”!这里的“韵”,既是相对于“诗韵”而言的“韵”,又是相对于“诗体”而言的“体”。正如唐诗、宋词、元曲,既是“诗”、“词”、“曲”,又是“体”一样。它是中华诗词的延续。“诗”、“词”、“曲”、“韵”,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个奇妙的链节。可以说:“新韵”今天是生长于格律诗与自由诗的夹缝中一棵坚韧的“根”,明天将是生长于格律诗与自由诗这块肥沃土地上一棵挺拔的大树!
3 t& [, ]0 `+ r$ m! x+ G    无韵不成诗。“新韵”必须是有韵的。韵,是中华诗词的根,当然也是“新韵”的根。有了韵,也就有了根,也就有了传统,也就有了民族。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个“韵”字。但这里的“韵”,已不仅仅是指惯用俗成的押韵,而同时,也是指新韵诗体的“体”。1 u" @( _; b7 P0 v3 o3 j
   “新韵”必须是用“诗语言”写成的。“诗语言”是中华汉语中最简约、最精巧、最富诗意的语言。“新韵”是诗语言在韵中的组合。散乱的语句不是诗语言;污秽的语句不是诗语言;晦涩的语句不是诗语言……。语言美是新韵的风度,心灵美是新韵的灵魂!+ k# u2 }% ~5 \+ W" Z1 u: J+ T+ G  E3 }
" ~8 _( }; k2 B
8 y! H9 k8 G8 l- M; _) l$ n3 z0 B% L4 H
" ~; x7 t( O0 i; l4 f
; w9 v9 w+ e5 q  N* E6 I
15/23新韵形体辩(二)   
  \+ U: {( d5 x" @$ U. ? 纵观诗史,横览词海,“五七言,四八句”是中华诗词的基本形态,也是“中华新韵”的基本形态。1 n2 m; R- _9 M2 R% H. P( p: Y
   “五七言,四八句”这种诗体形态,是与中华民族语言、音韵、习俗特征相适应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典型的最基本的诗体形态;是中华民族诗歌艺术数千年来发展演化而成的自然产物。4 o5 W% Q; r9 K- `' U( O/ ]' N
    所谓基本形态,就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自有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典型的最基本的形态特征。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正象我们人类,不管是男女老少幼。还是黑白黄俊丑,或是坐卧跑跳走,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但其基本形态仍然是站立天地间的“人”。8 m0 ^2 y. x2 }( s& w, }3 ?8 T
    比如自然界里的水,不管它是冰雪雨露,还是气雾云霜,尽管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但它们的基本形态仍然是“水”。
9 Q7 V# @' _' |/ f! K' x+ O! j+ k    又如自然界里的植物,尽管大树参天,小草伏地,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但它们的基本形态仍然是“根茎叶花果(籽)”。
- E. V3 ]% q8 j: \4 }; D/ t    再如:鸟飞羽,虫行弓,兽走四蹄,鱼游流线等等,尽管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得它们各有各自的基本形态。6 H6 M) V3 ]$ k
    因此,自然造就万物,形态顺应自然,乃造化也。
7 f, O- J3 O$ U( Q    中华民族的语言特征造就了中华诗词的基本形态;中华诗词的基本形态顺应了中华民族的语言特征。造化也。- W8 ^  p6 b9 ~3 s2 J
    外国的语言特征造就了外国诗歌的基本形态;外国诗歌的基本形态顺应了外国的语言特征,造化也。
  ?% M# {% V  Q& [   “五七言,四八句”是“中华诗词”的基本形态,也是“新韵”的基本形态,造化也。
  m% _9 ~  T) C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新韵基本形态的“五七言,四八句”,决不是承袭固守僵式!而是由此而延伸,而缩减,而升华;取精短之意,以章节谋篇;形随意合,自然巧成;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千差万别。象征而已,仅此而已!1 F9 E- w% L4 ]0 K

. b$ a% k) d+ n% `$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4:01 | 只看该作者
16/23韵,是中华诗词的根  - k# I+ \& c1 h/ R&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产生了“有韵白话诗”。如胡适、郭沫若等人的“有韵新诗”,那就是“新韵”的“芽苗”。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除了受固守传统势力的制约外,主要是受无韵自由散诗的制约,特别是受“西化”势力的挤压而没有发展壮大起来。但它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诗歌的发展方向,虽然很弱小,但却是主流。因为,韵是中华诗词的根,是一条主根,是一条定心骨,是中国诗文化的生命线!正如中国人现时流行穿“西服”,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西服”再好,受用者再广泛,甚至被人尊为“礼服”,被视为现代意识的标志,但它毕竟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而最终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世界上很多民族和国家,用自己的民族服饰作为“礼服”,这不但不能说明他们的落后,反而证明了他们的坚强与尊严,反映了他们的骨气和民族精神。* [7 i5 W  X8 K; x9 U- m: p/ K
    中华诗词是中国诗歌的唯一代表,有韵诗歌是中华诗词发展的唯一方向。无韵自由诗,哪怕它发展得再广泛,走得再远,尽管它没有象“西服”那样坦率地被标明为“西诗”,但必定不能成为中华民族诗文化的代表,最终不能成为中华民族诗文化的象征!
1 N1 y8 ^; j* @5 ^1 W    中外结合或许是一条新诗路,但必须以中华民族诗传统的特色为主。只能做中华民族的主人,决不能做“外化”的奴隶!! W& n2 O  p+ w1 j: D! S7 P9 X
       
* C& W' D) t. ]
4 ]: T/ \( {4 {+ Y6 `% U/ |7 D, A2 L; h# }( K% D8 q9 v+ Y8 a
' }! c3 l9 s* ], Z) j8 ?
17/23新韵,是中华诗词的升华  6 w, u& }; H8 B* h1 z* Y0 P
  新韵,不是格律。新韵是对格律的突破,是新诗体的创立。但新韵的创立与发展不妨碍格律的流传;格律的流传也不妨碍新韵的创立与发展。
# i4 v* e" }; \    格律是被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用惯了的固守僵式。而今人仅仅用它写了新时代,新内容,就说它是发展了,变化了,岂不是欺人之谈!所以,只能说那是格律的流传。) f. g) u! X  T8 `6 C& m, i# S- C
    我们所说的格律、新韵,都是指诗体形式或创作方法,并不指其写的什么内容。正如千百年前的诗人词家用格律写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内容,而今人亦用格律写了现时代的社会内容,其内容天差地别,而格律并没有变。亦如所谓“旧瓶装新酒”,“旧瓶”装了新酒,就说那“旧瓶”发展了,变化了,岂不是自欺欺人吗?请问,所谓格律诗词的题材新了,角度新了,意象新了,语言新了,尾句新了,就等于格律新了吗?即便“旧瓶”装了三新酒,五新酒,百新酒,千新酒,最终还是没有改变那只“旧瓶”,因此,“旧瓶”还是“旧瓶”。所以,也只能说那是格律的流传。
/ l& \; t2 f' p/ J    格律如果采用了普通话韵母韵,便成了新韵格律。但是,单独改韵,还不能引起格律的变化,还没有改变格律的内结构,且仍然标律挂牌,所以它仍然是格律的流传。( f2 Y5 P- {2 \8 j, }$ l
    新韵诗体,是广纳博采诸诗体精华的新型诗体,当然也包含了格律的精华。新韵虽然开放了平仄,改革了韵律,打破了格律的内结构,不拘泥于僵式,但它并没有抛弃其启承转合赋比兴,对偶联句音韵律等精彩部分。相反,正是在这些基础上灵活运用而建立起来的。破格破律,并不是全盘否定,并非完全抛弃,正是要继承,要发扬,要创新,有破有立。所以说,新韵才是真正的格律的突破,才真正是新诗体的创立与发展。可以这么说:不知格律的人,就不会理解新韵的意义;要做新韵者必先知格律。新韵创作,决不是随心所欲地乱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韵创作是有规矩的!" \( i. t+ T) q. L% ?- }" L" M
    提倡推广新韵的目的,就是要将中华诗词再度升华,以求发展,以求更好!1 @0 {7 T) a7 c; B.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4:03 | 只看该作者
18/23新瓶新酒意韵浓  - y, A; P" G. M# X, w! S
  某诗友在来信中说:“……没有平仄还成什么诗?”这话说得对,但不准确。应该这么说:“……没有平仄还成什么格律诗?”如果这么说,我是十二分赞同的。因为,没有平仄,确实不能成其为格律诗。格律诗必须严格平仄,而且还要有拗必救。不过,信中又说:“……不要太严格。”这就放松了自己。什么意思呢?不恭的说就是遇有“严而不适”时,可以“打个马虎眼”,“请君高抬贵手”。这不就说明了格律“严而不适”的弊端吗?这也正应合了“新韵”的意思。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共通的。
) T' z( s1 N2 }5 r8 ]    新韵提倡“和声对韵,自然巧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和声对韵中自然包含了平仄,但不拘泥于平仄,是自然巧成的活的平仄,不是固守僵式的死的平仄。当然,这种诗,不能叫“格律诗”了,所以叫“新韵”。这里的“新韵”,既是相对于“旧韵”而言的“韵”,同时,也是新韵诗体的“体”。因为,鉴于白话自由诗抛弃了“韵根”,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个“韵”字。
3 D1 P1 q: Z+ G- M    中华新韵学会顾问,巴黎《龙吟诗社》创建人,八十九高寿的薛理茂老先生,最近来函中说:“……要依章(中华新韵学会章程)发展会员,鼓励后学,要设立新韵指导组,为初学者改正,指引,促进学习兴趣和刊出新韵专栏。”在这里,薛老先生为我们设计了一个推广普及新韵的策略与方案。就是说:新韵是新生事物,还没被人们认识和理解,需要辅导和指引,需要培养兴趣,需要促进和鼓励,还需要开辟一个培育后学的园地(专栏)。这真可谓任重而道远!由此可知,某些诗友对“新韵”尚无完整的认识,是可以理解的。
- s& H# {0 B. i* \: M) u9 c    至于“旧瓶新酒”一题,已是几十年的老调了。只要到商场(书市)看看,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现代意识的产品包装大战,即可自悟。现代意识将“旧瓶子”摆到哪里去了,只有寻旧者独具慧眼才能看得到。至于“新酒”,则更是处处可见,随手可得的,何必专寻“旧瓶”装的呢?事实上,“新瓶装新酒”生意要好做得多!
% U, _3 o" ^9 Z3 F, z; X: Z0 D7 S  A$ L! W  ?2 i1 F
  X% n, c' _' w* P7 L) t

0 x8 Y! @. A& @+ D19/23新韵先锋——顺口溜 % G) K" {- V4 X4 f! D
   那些不守格律,不拘平仄的仿旧体诗词,常常被所谓诗歌权威们或自称诗歌行家们一言以蔽之曰:顺口溜。甚至嗤之以鼻或加以嘲笑,随即被弃之于字纸篓。
4 z2 ]1 ^! ~' N% m    然而,新韵理论却认为,顺口溜是应时之作,是最新诗语,是民歌之本,是新韵之源。没有顺口溜的产生,便没有民歌民谣的形成,也就失去了新韵的现实基础。因为新韵的根基之一是民歌。所以说,顺口溜是新韵的先锋,应该祝贺它为新韵开山劈路!
% O7 q8 b! L3 B! Q9 Y    重视和发掘顺口溜(含现代民歌、民谣、快板书等)的创作与提炼,是新韵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将它们从所谓诗歌权威们的字纸篓里解放出来!要从人民大众的口头上发掘出来!使其成为新韵的活鲜鲜的养料。
4 f. v- q7 L$ t' a& F0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4:05 | 只看该作者
20/23新韵脊梁——古体新诗  6 t% z2 ~' Q2 e( p' t8 S" P
  古体新诗,或曰新古体诗,已提倡了数十年。贺敬之等老前辈为之付出了诸多心血,成果斐然;台湾诸君,亦极力推广,影响深远。4 f5 m+ K! ]( N- \
    古体新诗,是古今结合的典范。它继承了传统的体式,是中华诗词基本形态的展现。在推广普及新韵的过程中,古体新诗是个很好的借鉴。它突破了格律,是中华新韵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坚硬脊梁。但它却单一地固守着那只古老的“蜗牛壳”,不作形体上的发展变化。新韵工作者的任务是要将其改造,使其在与自由新诗的结合中,朝着新韵形体多姿态的方向发展。
% |1 U. j1 G; B: M- j# D3 K& U) A# a/ f$ p/ h( I0 l7 `# u6 ]
* U  h- a; X3 `( J& U
+ ^: Q1 n2 l( |0 s, C: N. w9 h  [
21/23新韵明珠——现代有韵歌词
+ Z, a& ?( w5 G2 C' v; |   一曲《十五的月亮》唱彻长城内外,一曲《常回家看看》唱遍大江南北。如此诸多的现代有韵歌词,童叟皆知,家喻户晓,美妙的《茉莉花》不但传唱全国,甚至传遍全世界。对于风行潮涌的优秀的现代歌曲,我们抛开它的曲谱艺术和声乐艺术效果、鲜活的内容及现代先进的传播手段之外,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其现代有韵歌词。
. E1 F& H. D/ q1 p5 z/ [2 [3 b现代有韵歌词(含各种戏剧的唱词及影视插曲等),多为有韵新诗歌。它通顺流畅,韵律优美,节奏清新,现代口语,大众风味,传统色彩深浓。是典型的新韵体现代诗歌,可视为新韵的璀灿明珠,是新韵创作的现实楷模。新韵者应学习它,借鉴它,将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加以新韵化的提炼,让更多的新韵明珠出现!
- q0 {- ^% C+ t$ O7 k3 I'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4:08 | 只看该作者
22/23中华新韵辩3 |0 A7 s, z) F6 `6 _% k+ e
中华民族的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5 w% k9 v) D  b. r: K# J新韵,就是《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简称新韵。见之重阳编著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谱》简称新韵谱。采用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体。新韵既指诗韵又指诗体。
+ U2 j% Z$ n! a" z3 |9 r) K$ z; ^“新韵”是平水韵等古诗韵演化至今的结果,平水韵等古诗韵是新诗韵的前身.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辩证地发展进化.1 v8 \$ r( V  s( U4 ^; H
   “新韵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以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6 e8 Q( J5 _" [重阳著“中华新韵说”不同于中华诗词学会所编的民国期间的《中华新韵》的翻版,它是“十三辙”“十四韵”等古诗韵的修编或改进。而且仍保持e与o混韵;eng与ong混韵等不实用的现象,特别是“切韵”的不可取。
- w8 U' F3 k# h  W' l( B8 e( F而现今所俗称的“中华新韵”应是中华新韵学会推出的重阳著《新韵说》一书中的“新韵”:即“采用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此“新韵”既指“诗体”又指“诗韵”(重阳编制的《新韵谱》)。是中国当代最科学最实用最新型的新诗韵和新诗体。此“中华新韵”非彼“中华新韵”,两者不是一回事!/ Q* d, o# f7 e9 Q0 B  H

2 x9 O# ]; @& W* h" H. f; [5 y& n) r# B

. c8 ~4 R% \0 e7 G; @23/23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 T' A2 ?8 j- O$ ?2 C  H/ |2 [
“新韵”,就是采用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它与旧体诗和新诗似是而非:似诗者不标律,似词者不挂牌,似曲者不拘调,似“新诗”但用韵,可韵句尾,可韵句中(韵律节奏)。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它每首行数不限,每行字数不限(但应力求精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形随意合,意尽形止。长可千言万语,有章有节,短可三言两语,一字千金。大可歌天地宇宙,万里长风;小可吟社会百态,微羽小虫。以普通话为本,四声韵入诗。不学鸟语怪腔,不忘祖宗;不纳淫秽污朽,不忘时代;剌恶赞善,激浊扬清。集传统之优于一身,拒晦涩虚玄而不妄。为时代主旋律挥毫,为四化建设展喉。以美化心灵、促文明进步为大任。
9 x. |7 {* C, S# V5 s6 `* u    “新韵”诗词在青少年中普及,在二十一世纪振兴,是改革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u4 n' g( E/ T  {  d/ e6 u
    让我们为“新韵”鼓与呼。为“新韵”开山劈路,为“新韵”的发展、壮大、繁荣、普及而奋斗!
0 c+ {5 P$ \8 ^         1997年-1999年散发于各期《艺苑》报。
0 Z& C) y8 ^' r3 w1999年8月编入《世界学术文库》一书。4 _% {* I3 y  I% t2 l1 f( R
2000年1月编入《新韵》一书。
# s8 T9 ^& N( s0 h; r8 I; k4 c
, z* y- M) [: u& l; x' v- ]7 A2 d4 r  ^8 f5 A8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7-26 01:3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