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3中华新韵辩
" Z/ W! {$ m: f! S: D" W' T/ e中华民族的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 ]: p* W% y- K/ ?- e4 l/ e新韵,就是《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简称新韵。见之重阳编著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谱》简称新韵谱。采用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体。新韵既指诗韵又指诗体。
$ K: e# d# i( y* I- T: ~, p“新韵”是平水韵等古诗韵演化至今的结果,平水韵等古诗韵是新诗韵的前身.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辩证地发展进化.
7 x5 D. m2 D/ y o, a# }* p “新韵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以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4 Y; |. [# o% d1 H) k" E+ y
重阳著“中华新韵说”不同于中华诗词学会所编的民国期间的《中华新韵》的翻版,它是“十三辙”“十四韵”等古诗韵的修编或改进。而且仍保持e与o混韵;eng与ong混韵等不实用的现象,特别是“切韵”的不可取。; a; T- Z% G6 q4 ?) i8 M: n& x) X
而现今所俗称的“中华新韵”应是中华新韵学会推出的重阳著《新韵说》一书中的“新韵”:即“采用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此“新韵”既指“诗体”又指“诗韵”(重阳编制的《新韵谱》)。是中国当代最科学最实用最新型的新诗韵和新诗体。此“中华新韵”非彼“中华新韵”,两者不是一回事!8 M/ o7 l' U8 t5 r5 E# B; k
: I' C+ |' Y6 L( J# A
4 v7 J# `7 ~1 O/ P [5 w
0 a4 ?2 b/ F6 A) C% l
23/23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2 j8 U5 N9 ~* S/ m* s% v C “新韵”,就是采用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它与旧体诗和新诗似是而非:似诗者不标律,似词者不挂牌,似曲者不拘调,似“新诗”但用韵,可韵句尾,可韵句中(韵律节奏)。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它每首行数不限,每行字数不限(但应力求精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形随意合,意尽形止。长可千言万语,有章有节,短可三言两语,一字千金。大可歌天地宇宙,万里长风;小可吟社会百态,微羽小虫。以普通话为本,四声韵入诗。不学鸟语怪腔,不忘祖宗;不纳淫秽污朽,不忘时代;剌恶赞善,激浊扬清。集传统之优于一身,拒晦涩虚玄而不妄。为时代主旋律挥毫,为四化建设展喉。以美化心灵、促文明进步为大任。
6 _ l6 z3 A# l7 `# x, `3 g5 W3 J, S “新韵”诗词在青少年中普及,在二十一世纪振兴,是改革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 b& z5 _" E: ^+ G5 v
让我们为“新韵”鼓与呼。为“新韵”开山劈路,为“新韵”的发展、壮大、繁荣、普及而奋斗!
# f' f: S/ L. q* e' v2 O+ `/ V 1997年-1999年散发于各期《艺苑》报。, t1 L' V# w" s, F
1999年8月编入《世界学术文库》一书。
. }3 {* U/ J7 I& z0 L! K0 b2000年1月编入《新韵》一书。
: ]+ Y. U2 `, E, ^' s
) T. B% T# c7 v F K4 }6 J g' F+ B) b,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