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海,我的祖宗海》
——血肉里继承的亲情!
首先,纵观此诗。犹如一个青年渔民的喃喃自语。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一下子就带我们走进了‘他’内心的回忆世界。在那块土地上,爷爷、奶奶、祠堂、神庙等意象都充满继承和传统的意味。
因此整首诗仿佛是一个人,站在那片土地上,找寻一种根的意识。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曾经提到过,许多国家都会选择在边界建立国家公园。不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宣布疆域主权,还能提升公民的国家意识。但我们中国是在08才批准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之前从来没有。那么我们靠什么来维持和巩固对故乡的情感呢?
诗在后面提到了坟,坟是埋葬过祖先的大海,提到了清明祭拜。我忘记是哪位诗人说过:没有埋过先人的地方不能称之为故乡。我们对家乡的情结,不是想着你在那里生活了多少时间,而是在于那块土地上是否埋葬过祖宗,是否流淌着你的血脉。说到底,是一种血与肉的亲情。
诗在第一段,就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小渔村的现场。‘渔村的天空/突起乌云/像一个变脸的无赖/妄想把渔民的春天/掳走......’,这让我一下子就联系到南海争端上面。在争端面前,我们的渔民只能作为最无辜的受众,眼睁睁的看着这片生养故乡,风云聚变。我想,如果失去南海,那他们也将会成为最痛苦的一群人。谁能忍受祖先的魂飘零域外呢?他们没有枪、没有炮、武力不能解决,也就唯有怒骂嚎啕,才能稍微宣泄一点心中的愤怒了。
作为同胞兄弟,其实都可以体会到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的痛苦。——失去那片海,他们去哪里打渔呢?失去那片海,他们去哪里祭拜祖先呢?失去那片海,祖先的魂怎么回来呢?浪迹四方?遥望南方?偷渡回乡?
正如诗中所说,为了等待我们的亲人,黄昏时分,打渔归来。
我们绝不能失去那片海!
末:自从南海争端再度被推至台前,我就一直寻思着想为其写一首诗,尽一个中国人的绵薄之力。但正如乐冰先生所说:这种时政类的诗不好写。写不好就成了标语、口号。更何况我对南海的历史不甚了解,对在南海边的生活无从所知,故迟迟不敢提笔,实为遗憾!
但今有幸一睹乐冰诗人的作品《南海,我的祖宗海》,及其提供的周边,感到不甚唏嘘!不仅使我对南海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情感,也使我对生活在南海小村的渔民充满无限的敬意和友情。。。。。其中感慨颇多,不吐不快,故留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