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与哲理(图) 2013-11-10 来源:羊城晚报 作为西班牙最负盛名的诗人,希梅内斯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诗人中的诗人”,因其“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而荣获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最近,国内首次出版了他的经典散文集《生与死的故事》(陈苍多译,漓江出版社),精湛的文字以及隽永的故事,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展示了当代大师的印象派风景。
《生与死的故事》是一本抒情诗加人生小品,分“金色年代”、“慈悲的肩膀”、“所谓长故事”、“自然的罪行”等四个部分。全书几乎是展开的一幅幅印象派风景,自然少不了抒情诗、生活小品的意味,然而几乎不需要多少凭籍,在卖香蕉的年轻女孩眼中,在无情的废墟里,在枯叶的笔记上……不用解读已经揽哲理入怀,掬深情于心了。在这里,以光和影的巧妙差异,捕捉人生各种细微的情境,希梅内斯几乎达到了化境。
希梅内斯的小故事,往往能透露出不寻常的哲理。诸如他写到,一个人生前执意把一切安排得条理井然,死后挖墓穴的人却把他的棺木永远摆歪;又如,“你整个一生有一个秘密的愿望,就是去发现一个人,把她生命的绝对真理告诉你:你能够了解她的生活,就像了解你自己的生活。”而“道德的美”,在孩童或成人之中总是显得伟大。这些深刻的哲理,给人深远的启迪。
希梅内斯追求散文的美,认为它是知识的源泉,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希梅内斯的美见证了他鲜明生动的意象,诸如:“他是来自乡下的一个安静的老人,在胸膛中载着自己的心,像地中的一棵植物,而在上面的眼睛中则是植物的女儿。”又如,“字迹是手臂的女儿,而手臂像一朵很长、很柔软、很温暖的花儿,憩息在我们的肩膀。”精致的比喻,想象的巧妙,既妙趣横生,又引人深思。
希梅内斯谈论人生的诸般境况,会让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触动,即便是无限的怅惘,也是很好的灵魂体验。他认为,爱与痛苦的惨相,在“劣质诗人”眼中伪装成残酷的喜悦;当爱与痛苦升华、成长时,它们就混合在一起,勾勒出一种幻影。在《这个世界为了成为一个世界,吃掉了自己》中,他说和谐一致需要战争,战争是寻求和谐一致,所以世界上必有战争,而战争也是自然的;和平是腐败、愚钝,它是死去的生命,战争的死亡是生命的死亡。这让我们对生与死有了新的认识。
希梅内斯在西班牙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西班牙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创作得到了拉美诗歌代表人物鲁文·达里奥的赞赏。达里奥在一篇文学评论中写道:“我刚刚读了一位新近出现的安达卢西亚诗人的作品。他刚刚走上文坛,但却已经是西班牙最细腻的行吟诗人。”在这本《生与死的故事》中,希梅内斯用诗样的语言,将乞丐、退休老人、醉汉、小孩、女家庭教师和小贩等世间各色形象尽收笔底,令人恍若亲临亲见。
作为一个高产的作家,希梅内斯代表作《悲哀的咏叹调》影响巨大。许多人被《悲哀的咏叹调》中的故事击中。小银是希梅内斯少年时拥过的一头驴子,是他最信赖的伙伴,130多个短章记述了他和小银共同度过的岁月。没有哪个童话,描写了那么多孩子的死亡,希梅内斯自己说,这并不是一本给孩子看的童话。很多童话都太残忍,没有真正的干净,如格林。小银的纯净在于只向纯洁的东西弯下腰。而他的这本散文,也让我们找到了那种久违的读童话的感觉。
读完全书,感觉希梅内斯的文字凝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希梅内斯生与死的故事,是最直接了解他思想的方法。我从中看到了一种震撼世界的力量,这里有情义,有悲苦,有怜悯,更有着伟大的慈悲,能为我们沉闷的生活提供一点情趣与启示。(艾里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