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诗人赵文康的35步“独特”人生
四川在线消息2013.11.13(记者 李丹 实习生 甘永栋 摄影黄瑶) 还是那件黑灰色格子针织衫,还是满头的银发。今日下午,本网记者来到城东三环外,一探赵文康的生活环境。昨日,本网报道立志写出“赵诗三百首”的赵文康后,引发热议,不少读者网友各抒已见。这个每天8元生活费,10元住宿费的男子,走过35步石阶,进到不到4平米的房间,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后,又开始忘我“创作”。
35步石阶后的蜗居 电子琴是奢侈品
沿着城东客运中心外的一条小巷子,往里走500米右转,出现在眼前的,便是卷子树村的一排低矮水泥房。从一家副食店往里走,左转,再右转,经过漆黑没有路灯的通道,迈过35步石阶后,赵文康租住的三楼房间就在拐角最末端。
“租金每天10元。”推开已经劣迹斑斑的木门,赵文康将记者迎进4平米左右的房间,被子叠得很整齐,床单也非常干净,床脚那架电子琴显得格外耀眼,“因为我要写音乐,必须要弹音谱乐,所以买了一个,花了180元钱。”
赵文康介绍,这个电子琴是生活中唯一的奢侈品,平常房子租金一个月也要花去300元。伙食上,每天都会控制在8元以下,“主要喝点稀饭,再买三块钱肉皮子,加一个馒头。”赵文康感慨,另外把诗作寄给一些诗社和杂志,每次也要花掉几十块,“算下来,就是很大的一笔了。”
7本廉价书是所有 翻烂1398页词典
房间中,赵文康当做宝贝的,除了已经写出的数百首诗作和歌曲,便是7本很廉价的书,都从旧书市场淘来。除开三本传记,另外四本便是自己写作诗歌的工具书:《怎样识简谱》、《唐诗三百首》、《诗词格律》和《现代汉语词典》。
1398页的《现代汉语词典》已经被翻烂了,不仅黑点斑斑,封面也快掉下来。“这是我花5元钱从旧书市场买的。”赵文康介绍,自己学历不高,所识的字也不多,自己诗作中的很多字词都是从词典上翻来的。
“他们批评我意境写的不好是可以的,但押韵,我是严格按照规定来的。”面对有读者提出赵文康的诗作不仅意境不美,也不押韵,没有太高的水平,赵文康解释,“根据《诗词格律》上面所讲,写诗就是两种形式,平起式和仄起式,我都是严格按照来的啊。”
不成功就不回家 联系是对家人的打扰
自己所写作的手稿用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谈起写作时便是两眼发光的神采飞扬,这些都可以看出,赵文康或许是真的爱诗。但,当提到父母亲人时,赵文康的眼神便暗了下去,“我回去对他们反而是打扰。”
赵文康介绍,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还健在,但年事已高。从雅安出来已经几十年了,曾经回去过一次,“但母亲在那之前,就以为我已经去世了。”赵文康回忆,和母亲的相见是痛苦的,看到母亲,就觉得自己不孝,不能侍奉跟前。妻子,也因为自己长期离开雅安重新改嫁。
在他的思维里,自己没有混出点样子就回家,是对家人的打扰,“反正他们以为我已经去世,也过了思念的时间,再联系,又是一种伤感。”赵文康坚信自己可以成功,这条现在已经少有人走的路,一定是能走通的。
房东印象:
他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绅士
“他很有礼貌,讲话也很斯文。”罗阿姨住在赵文康楼下,平常负责收取各位租客的租金,虽然平日和赵文康接触很少,但在她眼里,赵文康算的上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绅士,“从来也不拖欠房租,都是10天交一次。”
罗阿姨介绍,卷子树村的这一排水泥房,主要租给一些农民工,大家平日来往较少,也不会干涉租客的私事。在她记忆中,赵文康三个月前就来到这里租房,不会搬弄是非,是一个客客气气的人。
业内人士看法:
精神值得鼓励 做法有欠考虑
“他的诗,还是显得相对马虎了一点。”从事诗词研究的业内人士纪廷孝坦言,自己今年10月份和赵文康有过接触,也看过他的诗,“作为传统诗来说,意境上差了一些,押韵部分也有一些不合理,但还是有一定基础,为了鼓励,我选择了他‘锦江颂’中的两首,发表在我们下个月出版的内刊上。”
纪廷孝坦言,之前对赵文康个人生活不是很了解,看过早报的报道后,不太赞成赵文康做事的方式,“把一切都抛弃了来写诗,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纪廷孝解释,现在成都写诗的大多是退休老人,有生活保障,但想以此作为事业,是很难有成就的。
读者评论:
只能算是打油诗 还是要面对现实啊
自昨日本网报道赵文康想写“赵诗三百首”的事情后,不少读者网友打来电话表达自己的意见。杜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说,自己也是一位诗歌爱好者,闲暇之余也会创作诗歌。他非常佩服赵文康能坚持写作40余年,不过他认为现在赵文康生活相对艰苦,现在应当面对现实先找份工作,维持生计,“诗歌应该具有平仄韵律,他的诗并不具备,只能算是打油诗。”
“他的句子根本读不通。”另一位读者李先生打进热线介绍,自己是省文联的的退休干部,他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古代文学的重视度不断加强,许多人都对古代文学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但赵文康的这些作品不具有典型代表性,很多句式不通顺,而且全诗的意境也不是很高”
对话节选
记者:你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
赵文康:7点起床,然后逛菜市场或者围着房子转半小时,回来开始写诗,持续到中午。下午就走访成都各个景点,找灵感。
记者:没写诗,也没打工的时候做什么?
赵文康:鬼混,发呆,闷坐,不晓得时间怎么就过去了,从楼上走到楼下,再从楼下走到楼上。
记者: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成就?
赵文康:获得成都人民的认可,用40首“锦江颂”获得轰动性效应,不是我个人的,也是整个成都人民的。
记者:获得认可才会回家?
赵文康:必须要这样!获得认可后回家,也是对父母的尽孝。
记者: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会不会后悔这个选择?
赵文康:1000次希望,有1000次失望,这是正常的。只有继续熬下去!往往成与败,就在于熬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