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张况写《中华史诗》 共60000行分20卷
2013年12月11日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诗人张况的“野心之作”《中华史诗》即将面世,并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和花城出版社联合首先推出其中三卷本的《大秦史诗》、《大汉史诗》和《大隋史诗》。这位祖籍广东五华的诗人,苦砺13载,最终完成了60000行的大型历史文化长诗《中华史诗》,目前该作正处于最后的修订工作。张况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成为中国的《荷马史诗》。”
这些年来,诗人张况一直在新古典主义历史文化诗歌写作的方向上探索,《诗意三国》、《唐朝》,还有以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写作对象的系列作品引起好评。著名诗评家、《诗刊》原主编叶延滨表示,这是值得举手致敬的中华文明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则认为,张况这种新诗写作的“文化寻根”,是具有高度的文化意识的写作。
谈作品“用诗意道出历史观念”
《中华史诗》总共分为三大部分二十卷,长诗上溯中国的神话传说时期,下迄中国帝制集权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书写了大约170多万年的泱泱大中华历史。“我并不想浮光掠影地把中华历史叙述下来,把历史事件重新堆砌,在我看来是人云亦云的做法,如果诗人和史学家做的是一样的事情,那便毫无意义。”在创作的过程中,张况坚持用诗人的眼光关照历史,也对各种历史事件和史家论述进行仔细研究。他说,“我对秦始皇、隋炀帝、唐太宗等重要人物的论述和看法,也与史学家有较大的出入,这些都在诗歌中有所反映。”
张况希望通过史诗写作追逐文化理想。“我的写作可以说是对文化血脉认同之后的进一步追溯,是对文化理想和中华文明的叩问。”
谈困难 “中途想过放弃”
写出一部全方位、多维度关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史诗”,这个念头也许很多诗人都曾有过,最后张况完成了。张况告诉记者,从1995年他开始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写作史诗必须要对历史事件和各种历史观点有非常准确的了解,力求在写作中做到精准无误。”但中途一度险些“夭折”。因为电脑中毒,中途所有已完成的内容都化为泡影了。“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电脑还是286电脑,一中毒就什么都没有了。我那时候已经写了4000多行了,心里非常难过,想到了放弃。”直到有一天,张况收到了著名诗人李松涛2000多行的长诗《无倦沧桑》和一封短简,他才重新找到写作之初的热情,一写便持续到了今天。
在叶延滨看来,张况在这部长诗中重新展示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与非凡人物,全方位地展示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历代的法制体系、不同王朝的社会问题等议题,并以当代精神和当代视野,重新审视历史,“《中华史诗》在浩若瀚海的描绘中华历史的作品中,能够有新的坐标和地基”。(南方日报记者 钟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