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这是1988年夏天,海子途经德令哈时写下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那首充满孤独与温情的诗作。这首诗也使“金色世界”青海德令哈被世人记住。
诗人虽已故去,但他隽永飘逸的诗、纯真质朴的情,永远眷留了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如今,德令哈市区建成的海子诗歌陈列馆和海子诗歌碑林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坐标,吸引着海子大量的粉丝。
21日下午,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近20省市的40余名诗人、学者参观了诗歌陈列馆和海子诗歌碑林,从所有人安静的神态可以看出,大家都怀着一颗追思的心。
海子纪念馆静静地矗立在巴音河畔,是规模不大的一座具有徽派风韵的建筑。河边是海子诗歌碑林,其中一块刻着《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巨大诗碑是昆仑玉材质的,上面刻有海子的头像,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海子原名查海生,是中国当代诗人。1979年15岁的海子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海子是中国20世纪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等。其被流传最广的诗句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对于海子的了解,我完全是通过他的诗歌。今天当我置身海子诗歌碑林的时候,忽然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那一刻,我能清醒地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是那样的安静!”出生于1970年的西北民族大学副教授马小龙对海子有着深深的崇拜,“在海子那真诚的笑容前,我觉得自己被‘纯洁了’!正是受了海子的影响,我仍有不少同学在坚持着自己的诗歌梦想,这其中还有澳门大学的一位博士。”
“海子是一个干净的人,一个纯粹的诗人,他的经历很简单,但他对中国诗歌文学的影响却非常之大。”出生稍晚于海子从1982年就开始发表诗作的诗人、作家洪烛这样评价海子。
“今天看着海子那灿烂的笑容,我感觉非常地温暖,那诗碑上每一行诗句都浸透着诗人火一样的情感。海子当年的突然离开让中国文坛上许多年轻的诗人一下子清醒,诗人不仅需要理想和坚持,同时也需要理性地面对现实。二十几年过去了,我觉得今天的中国诗人已经变得更成熟更坚强更智慧了!”洪烛静静地说。
司机老何对于海子一无所知,但他坚持要在海子诗歌碑林前和海子的微笑头像合个影,“这是个值得尊重的人,我看得出来,每一个人对他的尊重都是发自内心的!”
在参观海子纪念馆的人群中,有一位老先生久久地驻足在海子的一张巨幅照片前。“其实海子是一位安静的诗人,也是一位执着的诗人,当下我们很需要海子的安静与执着!”老先生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胡友军 赵凛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