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安徒生”的中国历险(图) 2013-12-28 来源:新京报
《如果这是世上最后一首诗》《如果这是世上最后一首诗》作者: [丹]本尼·安徒生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2014年1月
胡赳赳 本尼叔叔的诗歌也像是童话般地写就。他有一颗易感而天真的心,不管遭遇何等琐屑或巨大的事件,他总能将其转化为从心灵中流露出的、完全摆脱技巧桎梏的诗歌。他用诗歌的意识来审识生活,正应了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
“本尼叔叔”来了,大众对此无知,亦属正常。“本尼叔叔”是个诗人,诗人在当下,实乃无用,诗意可贩卖,而诗无此价值—因其无价而无法沽售。习诗者与写诗者,只能是个人内心的秘密训练。故此,诗的遭遇,被现代物质生活彻底击碎了。
别以为中国人才这么看,“本尼叔叔”也对此心有戚戚,他在《热身运动》中写道:“于是我们又坐在这里/隐秘地写着诗歌/仿佛这世上并非早已有了太多/人们没有从所有这些诗歌里得到好处/诗歌让人们心烦”。他描述诗人是“社会眼中的失败者/永远地狩猎着/下一剂量的诗歌”。
世界范围内的诗歌运动趋向于内敛,转变为一门“心学”而非“显学”。诗歌在于“诗达性天”,成为个人领悟生命哲学、接通艺术与审美、契合宇宙自然社会三圈层的“孤绝之旅”。宗教的隔膜、政体的激荡、全球化与消费主义的兴起,这些外在的事物,消耗了人们太多的精力,有谁会静下心来倾听一首诗?似乎只有在战争、灾难、巨变临头时,人们才醒悟过来,生命中其实需要更多的心灵之诗。
“本尼叔叔”来到中国,最初也不得不以“外在事物”的形式,用“声名”来吸引阅读:他是仅次于那个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另一个安徒生—本尼·安徒生;他是丹麦现存的国宝级作家;他是上海世博会上丹麦馆的演出诗人,是丹麦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他是560万丹麦人心目中家喻户晓的诗人,妇孺都会哼唱他的歌《斯万德幸福的一天》:“生活不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最糟糕的东西/稍过一会儿,咖啡就好了”。
译者京不特则称他为“本尼叔叔”,本尼叔叔生于1929年,要是在中国,也是民国人了。另一位民国诗人木心先生要比他早两年出生,若是木心先生仍活着,见着这位安徒生,不知该多高兴了,料想会是中西方的一段佳话。然止于料想。
尤为巧合的是,举办此次新书诵诗会的北京蓬蒿剧场,在两年前,即由陈丹青领衔,举办过木心先生的诵诗会。他们的诗歌只能在同一地点的不同维度回响着。
本尼叔叔唱:“喂,陌生人/你是不是像我一样想要有一个朋友/理解和同甘共苦/那么让我们一同分享 我们各自错过的东西”(《单身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