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荣兴 于 2013-12-30 17:39 编辑
出自日本的“下流社会”概念,如今在香港的年轻人中漫延。
20多岁的全职工作,10年来薪酬中位数吊在单杠上,绕轴打转。
大学学位似同推普,低薪像老油条般在底火中煎熬。
不谈“乐业”了,“安居”是扯谈? 楼价的杆杆戳破了他们的梦想。象样住房要待下一轮填海造田。
80、90后夫妻,不吃不喝也要5--6-8才能存够买房首付。
困顿的青年看不到未来,抨击政策的口水大军,正演变为排斥外来人的主力。
青年月薪中位数10年僵在1万港元,大学生入职薪酬多年迈不上台阶,如若累计通胀,薪酬在台阶底下气喘。
圣诞节是港人最销魂的假期,不过小Y只能一连几天窝在家里玩网络游戏。
去年毕业于香港一家大学的小Y,自嘲为典型的“高学历穷人”,他的工作是社区活跑腿,月薪万元不足,
公积金照扣,一头2000元贴补家用;一头交通加饮食费,连同读大学借贷须还,这副双杠上还有些许杂耍,下杆后1000多元立地成佛。
“楼下保安大叔,月薪都比我要高”,她苦笑。小P准备考LCCI专业会计试飞,热望转向会计业抬高身价。
升职很困难,现在升职也不看学位,学位贬值,拿到学位,不等于升职,不少人转而做“蓝领”。
发展很窄,站立的位置偏斜,精神健康略显负面。
无奈“下流”,无意高攀,无意识地籴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