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7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联合举办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档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联合举办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档案
      
        ——献给我最尊敬的徐敬亚先生和蒋维扬先生以及参加大展的所有1980年代诗歌朋友们

                                         姜红伟

一、   序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所以被公认为中国新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其最重要的成因之一就是1986年10月21日至10月24日,由当时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最有影响的两大报纸——《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联合举办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这是中国新诗自1916年诞生以来举办的第一场现代诗歌群体大展。这场大展既是中国新诗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诗歌活动,又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诗歌事件。其主要特点是:参与的社团诗人多、发表的作品质量高、波及的影响范围大,赢得的社会反响好。因此,这场大展在中国新诗史上绝对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今年十月,是《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联合举办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20周年的日子。回顾20年前发生的那段辉煌的历史,回顾20年间经历的中国新诗历程,心里对大展的那种怀旧情结越来越浓。为了重温这段珍贵的历史,为了表达这份深厚的感情,我强烈地产生了真实还原这段美好历史事件的想法。于是,在今年7月份,我结束了重出江湖万里行活动后,开始了重新寻找和梳理这段历史来龙去脉的行动。对此,我专门记了有关内容的日记,现摘录如下:
2006年8月7日星期一:上午,我请叶匡政给蒋维扬大哥打电话,要《诗歌报》86年大展全套资料。他把蒋维扬大哥的电话给我,叫我和他联系。下午,给蒋维扬大哥打电话,他说回去给我找合订本上的报纸帮我复印寄来。
2006年8月15日星期二:下午,收到蒋维扬大哥给我寄来的《诗歌报》1986年现代诗群体大展第一辑的报纸。还有一封信:红伟同志:你好。遵嘱寄上大展报纸。我去过两次黑龙江,常常想起那里的诗友们。专此,祝好。蒋维扬。8月8日。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报纸,在当时曾经很有影响。今年是大展20周年,应该好好纪念。还有《深圳青年报》的那两期报纸,我也要整来,然后写一篇文章,纪念这个诗坛重大历史事件。
2006年8月16日星期三:在扬子鳄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论坛上发表征寻86年《深圳青年报》现代诗歌群体大展报纸复印件启事。
2006年8月18日星期五:在网上发现徐敬亚大哥的踪迹和邮箱地址,给他发信:大哥你好!7月到深圳想去看望你和小妮大姐,后听说你搬到海南。我刚从黄山寒玉处走,你们又到了那里,真遗憾,没有见到你们。我准备给大展写一篇纪念文章,想请你把那期报纸给我复印一份,蒋维扬大哥已经把《诗歌报》的那期给我寄来,就差你这期了,其他资料我都有,麻烦你给我复印一份,好吗?地址是165036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要挂号啊。寄去一篇文章,请指正。我正在从事八十年代诗歌历史研究,希望得到你的大力支持。问好大哥及小妮大姐,欢迎你们来。红伟小弟敬上。
2006年8月22日星期二:上午收到徐敬亚大哥的回信,非常高兴。内容如下: 姜红伟:你好。我与王小妮正在内蒙旅游。今天到达额尔古纳,明天就返回了。你在大兴安岭。我们离得相当近。下次有机会再见。你要的报纸,我回去寄给你。祝好。徐敬亚。给敬亚大哥回信:大哥你好!信收到,十分高兴。20年前你给我的信我至今保留着,还有小妮大姐在83年给我的回信我珍藏着。非常感谢你的支持,我对〈深圳青年报〉很有感情,现在还珍藏着几张报纸,其中有你给我<中学生校园诗报>创刊发表的消息。今年是大展20年,我很想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你当年为中国诗歌做出的贡献。因此,请多提供一些资料最好了,以便我把文章写全面些。盼早日能寄来相关资料和报纸。地址是165036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姜红伟。最好用挂号,拜托了,大哥。红伟小老弟敬上。代问小妮大姐好,欢迎你们明年夏天到我们这里来做客。
2006年9月11日星期一:收到徐敬亚大哥回信:红伟:其实我与王小妮前一段离你很近。8月末时,我们一直在根河一带,还到了满归。看你对诗的热情,我寄你一份珍藏吧。复印很麻烦。将寄上原件。请注意头版头条的文章,那也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当时代奇文。即日寄出。发给你我二文:经济时报副刊的采访及大展始末。好好爱诗好好写诗!敬亚。
2006年9月19日星期二:下午,收到我盼望已久的徐敬亚大哥给我寄来的1986年《深圳青年报》10月21日和24日出版的两期中国1986年现代诗群体大展专号。还有大哥给我的一封亲笔信:红伟,这是二十年前的纸,它承载了我们当年多少苦闷与兴奋,如今它仍然安在。而我们已比纸更加发黄,但诗会永远留下。敬亚。零六九月。大哥不愧是大哥,他为中国诗歌做出了巨大贡献,非常值得我敬重,还有王小妮大姐,都是我当年和现在崇拜的诗人。太好了,太珍贵了,我太高兴了。这样加上蒋维扬大哥给我的那期《诗歌报》专号,我的资料就全了,有时间要抓紧写这篇文章了,纪念大展20周年。
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给徐敬亚大哥回信:我尊敬大哥:你好!22日报纸收到,我激动得不知该如何感谢大哥。20年后再看见这份十分珍贵的报纸,我很幸福。你是我的好大哥。文章即日开始动笔,写完后请你指正。问候小妮大姐好。红伟敬上
2006年9月23日星期六:收到敬亚大哥回信,非常高兴:知你收报,那些纸能在你那里引起兴奋就是那纸的幸福。看到了南都报上关于你南方行的文章。好好写吧!徐敬亚。
尽管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但是,《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联合举办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绝对是一件值得大书特写的事件。之所以能完成这篇还原历史的诗歌史料性文章,在此,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向徐敬亚大哥和蒋维扬大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参与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的所有1980年代诗歌朋友们表示我由衷的敬意。感谢你们创造了中国新诗最伟大、最辉煌、最壮观的诗歌历史!
二、举办原因
《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之所以联合举办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策划组织者之一,当时中国诗坛上最有影响的著名青年诗人、著名诗歌理论家和批评家、〈深圳青年报〉副刊编辑徐敬亚在1986年9月30日《深圳青年报》)上发表了他撰写的前言,全面阐述了举办大展的原因:
“1976-1986,中国经历了她获得全息生命后美妙而躁动的十年,在被称为“新时期文学”的本十年内的大陆艺术,还原和再生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恰正是在这十转轮回的时空流程中,“新诗”,领衔主演了民族意识演进的探索先锋。――“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正是基于以上回顾。
    1979—1984,被称为文学史上“奇观”的“朦胧诗”大论战,透迤六年,其规模、声势、辐射深度,为四九年后中国大陆文学的诱惑之最。它从每个诗歌个体蔓延到每个文学之士,其振荡远远超越诗界,扩散至整个艺术领域,引起了国内外纷纷扬扬的目光。它引带了整个文学观念和批评方法的变革。这是生活在本时代人们罕见的。但,在这场艺术探索、艺术论争和艺术普及的难得机会中,理论与出版留下了遗憾。 ——“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正是基于以上反思。
1984—1986→,中国诗歌继续流浪。“朦胧诗”高峰之后的新诗,又在酝酿和已经浮荡起又一次新的艺术诘难。诗毫无犹豫地走向民间,走向青年。作为整个艺术最敏感的触角,数年来,它曾领众艺术之先,高扬并饮弹。目前,“后崛起”的诗流,仍是整个辽阔国土探索艺术的第一只公鸡。
    要求公众和社会给予庄严认识的人,早已漫山遍野而起。权威们无法通过自省懂得并接受上述事实。诗的位置将由诗与诗人共建。1986——在这个被称为“无法拒绝的年代”,全国2000多家诗社和十倍百倍于此数字的自谓诗人,以成千上万的诗集、诗报、诗刊与传统实行着断裂,将八十年代中期的新诗推向了弥漫的新空间,也将艺术探索与公众准则的反差推向了一个新的潮头。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打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其中,以四川“非非主义”为代表的诗歌探索群体,已向体系化、流派化方向发展。1986年9 月在兰州召开的“全国诗歌理论讨论会”上,无论是自囿于沉寂原序的中老年批评家,还是呈挑战者姿态的青年理论者,都对纷纭庞大的诗坛现断面,发出了驾驭的困惑。
    诗歌独立系统的形成与内部子系统的分化,造成了诗歌不依外力的繁荣基因。
    ——“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正是基于以上的欣喜与焦灼。这种回顾、反思、欣喜与焦灼,形成了中国诗坛论1986’最具魅力的一种诱惑。应该有一个实体的呈现,来代替人们茫然的思考与谈论。为 1986年中国诗坛最繁殖的断代留下一个合影,是富有意义当然也是富有艰难的。”
三、举办过程
1985年初,中国著名青年诗人、青年诗歌批评家、诗歌理论家徐敬亚因为其最著名的诗歌评论文章《崛起的诗群》受到不公正的批评,离开东北长春,毅然南下广东,从吉林省群众艺术馆的《参花》编辑部调到深圳创办的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最有影响的《深圳青年报》副刊部任副刊编辑。当年8月,他践诺于"青春诗会"的15位朋友,编辑了一个整版的"朦胧诗专版",发表了北岛、舒婷等10多位诗人的作品(起因是1980年夏天徐敬亚参加“青春诗会”与诗友分手前,大家约定谁有了阵地便给大家发诗)。86年9月12日,鉴于当时第三代诗歌运动已经初步呈现出兴起态势,徐敬亚再次编辑了"第三代诗专版",发表了于坚、凡丁、马力等人的作品。在这期间,从全国各地寄给徐敬亚的民间诗集、诗报、诗刊的数量不断增加。至大展举办前,民间诗歌报刊罗满了他的书房,总数不少于200种。每一本民间诗歌报刊的背后,都是一群热血不眠的青年。他们与国家出版之间的隔阂,使人感到火山喷发前岩浆苦闷而巨大的力量。根据当时诗歌发展的形势和走向,徐敬亚敏锐地感觉到中国现代新诗需要整体地向诗坛展示其发展的成果。于是,1986年7月5日,善于摸准诗歌发展脉搏的他向全国几十位诗歌朋友发出了名为《我的邀请·"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流派大展"》的信。对于他的此举,时任《深圳青年报》总编辑的刘红军先生、副总编辑曹长青先生给予了极大的赞同与支持。
那封邀请信发出后,顿时在全国诗歌界引起巨大反响。尤其在青年诗歌作者中,引发了一场大地震。从全国各地雪片一样寄来深圳的诗稿,很快淹没了徐敬亚的办公桌。经请示,报社领导再次同意他把大展增加到4个整版。20年前,几乎所有的中国报纸一律只有4个版。这意味着,作为非诗歌专业性的青年类报刊的《深圳青年报》,每次将为诗歌拿出二分之一的版面,并且连发两次才能完成。
当时,与徐敬亚保持联系的诗友,只有几十位。几个他最好的诗歌朋友成为大展最初的传播者。他们是:黑龙江的朱凌波;吉林的季平;上海的孟浪;四川的尚仲敏等。是他们,是这些朋友的朋友们,把大展的消息传遍了全国。
为了给这一团团苦苦寻觅不到出口的诗歌热火落实版面,徐敬亚与当时全国惟一的诗歌报纸――安徽《诗歌报》主编蒋维扬先生和编辑姜诗元先生进行了联络。当时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更没有QQ。报社只有一部长途电话。而且每次必须通过173台转接,常常一、二个小时拨不通。他们用电话、电报、航空信频频来往并一拍即合。
《诗歌报》的加盟,使《大展》成为权威诗歌艺术展示成为可能。1986年8月8日,两报联手发出第二次邀稿信。第二次信,虽然仍是徐敬亚个人签名,但来稿量的巨增使他感到事关重大。于是,他对原信做了多处修改。第二次邀请信发出后,来稿进一步猛增,因此大展的时间不得不一再延迟。
1986年9月30号,《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以通栏标题,同时发出半个整版的《大展》预告。
大展预告,以"新中国现代诗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断代宏观展示"为眉题,以《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为主题,向社会正式发布了大展的消息。"预告"以宏观而强横的语言,回顾了现代诗的历史,反思了出版界的缺失,列举了诗歌洪流般的现状之后,一连用了三个"――"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正是基于以上回顾、正是基于以上反思、正是基于以上欣喜与焦灼"的排比句式,拉开了大展的序幕。
同时,"预告"第一次公布了47个诗歌流派和106位诗人的庞大阵容名单(此数量仍大大少于后来正式的展出数量,可见当时来稿还在增加)。并且第一次使用了"群体大展"、"隆重推出"等徐敬亚从香港媒体中学来的具有商业营销意味的语言。”
对于举办大展这个事件,时隔20年后,在〈南方都市报〉2006年8月15日发表的〈86’诗展20周年回顾〉文章中,徐敬亚又生动地讲述了这次大展的缘起:“20年前,我在深圳向全国熟悉的诗歌朋友们发出过一封信。那是我来深圳的第二年,任职于《深圳青年报》。信的题目是《我的邀请》,内容只有一页,复印了几十份发出,时间是1986年7月5日。摘要如下:我的邀请·“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流派大展’”:中国诗歌继续流浪……要求公众和社会庄严认识的人,早已漫山遍野而起。权威们无法通过自省懂得并接受上述事实……我欲在《深圳青年报》副刊上举办一次“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流派大展’”,或称“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流派雏展’”的整版专辑(徐现注:雏展,更符合实际)。一版不足,便二版,便三版,便四版……“中国诗坛应该有打起旗号称派的勇气”!(中间是对代表诗作和宣言、成员、创止时间等具体要求)……最富魅力的,不是领取赞同的目光,而是自身对自身的体察与确认。没有宣言可以写宣言,没有主张可以写主张。无体系的,可以筑之!艺术常常告诉我们,我们也应常常告诉艺术!徐敬亚。1986年7月5日。虽然我预计这封信一定会影响很大,但真正的反响还是大大超出想象。几天后,各类诗歌作品、诗歌宣言,从全国各地纷纷寄向深圳。我的小办公桌堆积成山,后来副刊的办公室也堆不下,我只好带回家。每天下班自行车的后面都满满一堆。书信,是当时人们与外界的主要联系手段。而我手中的诗歌地址也仅三、四十位。我不知道我的那封信在各省市县乡经过了多少次复印、转告与传播。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当年青年人对诗歌的热情。更无法想象当年编辑出版与民间写作之间的巨大鸿沟。在“往楼下扔一块砖头,就可以砸到几个诗人”的年代,年轻诗人们的作品几乎不能在正式的报刊、杂志、书籍上得到发表。那时,报刊上的更多的诗什么样呢?请看,这是当时正式刊物上发表的一首诗:头上\焊火喷光\脚下风铆铿锵\一片沉雷闪电中\我们挥汗造桥梁。另一首写草垛的诗,发表在八十年代的《星星》诗刊:齐崭崭,黄澄澄\下连碧野,上接青云……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一颗颗闪光的汗珠\那是社员透明的心……时代,常常怀着巨大的隋性。它猛烈的车头已经冲到了终点,而长长的车厢则可能还蜿蜒在深深的隧洞。以上这些被我称为“清水煮白菜”式可笑的诗,充斥了当时堂而皇之的报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时全国涌现出了2000多家诗社和千百倍于此的自谓诗人。在投稿于正式刊物频频碰壁后,人们开始采取最原始的办法——自己动手油印诗刊、诗集、诗报。据当年的统计: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油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当时,仅仅寄给我个人的非正式诗刊、诗报、诗集就足以几个等身。历史事件的出现,往往是若干因素被逼向了惟一通道后的结果。在成千上万人的思维与智慧(诗歌)苦苦找不到出路时,“86’现代诗流派大展”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年中国诗歌惟一的火山喷发口。
1986年的夏秋,我感到中国诗歌突然降下了一场漫天大雪。而且,雪全部落在了深圳。应该感谢彼时的《深圳青年报》总编辑刘红军先生及其他持先锋观点的报社领导人。他们不断同意我的要求,把“大展”版面增加到两个版、三个版、四个版!需要说明的是,20年前,几乎所有的中国报纸一律只有四个版。因此,即便如何开明,仍远远满足不了滚滚而来的“大展”来稿。
为了将“大展”办成全国最权威的诗歌艺术展示,8月8日两报联手发出第二次邀稿信。第二次邀请信,虽然仍是我个人签名,但我感到了事关重大,对原信做了4处修改。从中可以看出我的一些改变或犹豫,但这并没有逆转“大展”的某些弊端:1、删去了“单枪匹马称派立号者,不但可以,而且更具魅力”,增加了“这,无疑是件严肃的事情,请慎重庄严组稿。”这句话(徐现注:事实上,我的前句话,成为“大展”的重大败笔之一。虽删,但前封信的影响已无法收回)。2、加入了“宣言切忌写成那种臭”诗话“,要有艺术性创见,有深刻(徐现注:我仍在鼓动创新,引导创见)。3、加入了“注意:亦可一人、二人称派。但要有足够的艺术空间,请自重”(徐现注:可看出我在力图扭转前封信影响)。4、另有附言:近日所收稿子,宣言多大于诗。诗弱!宣言缺少独特的艺术空间。此望戒!(徐现注:对“大展”的弊端,我当时已有预感)。两报联手的七整版与64个流派。1986年9月30日,《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以通栏标题同时发出半个整版的“大展”预告。不久,朱凌波、冯宴、孟浪、海波、海上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三十几位青年诗人纷纷汇集深圳。其中,诗人海波不但自费来深,自费入住酒店,而且每天到报社“上班”,和孟浪、海上一起协助我处理稿件、书信。可惜我已不记得当时的编辑琐事。只有一封写给《诗歌报》姜诗元先生的一封信保留了当年的细节:“这些天在印刷厂,我的腿都站直了。正如我前些天编稿时手都写直了一样……”(当年的报纸仅标题植字,内文全部铅字排版。编辑则全部手工)。
1986年10月21日,《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分别刊发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流派大展’”的第一辑与第二辑(分别为两个整版)。10月24日,《深圳青年报》刊发了第三辑(三个整版)。总计7个整版(新五号字),按当时的统计是13万字。全部三辑共发表了64个诗歌流派、100余位诗人的作品与宣言,以及我写的“前言”《生命:第三次体验》及《编后》。
大展”的高潮正值报刊征订的黄金时段。《深圳青年报》的订单从全国雪片而至。至当年末,总订数已达到15万份!而且大多是个人订户。这其中一定含有“大展”的众多读者。”
四、编辑过程
对于举办“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流派大展’”的编辑过程,徐敬亚在20年前撰写的文章中进行了描述:“今年七、八月间,《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在频频反应后,达成了勇于直面诗坛现状的联合行动——举办一次空前规模的中国现代诗流派大展(后改为“群体大展”),由徐敬亚草拟发出的大展邀请一发出,便得到了全国各诗歌群体的强烈反馈,九月初在兰州召开的“全国诗歌理论讨论会”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来稿在一个月内达到了数十群体的巨量。目前两家报纸已一致决定,将于1986年10月21日同时隆重推出这一新中国现代诗史上盛况空前的群体展示。鉴于稿件范围与数量的日增,《深圳青年报》将于10月24日增发第三辑。
目前,大展的编辑工作,正在深圳加紧进行。全部由徐敬亚编选,吕贵品、曹长青、王小妮、贝岭等协助,南京的青年诗人海波专程来参与编选。
现“大展”已征集汇萃了1986年中国诗坛上全部主要现代诗流。编选之后,将历时地囊括自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芒克、梁小斌、王小妮、吕贵品、徐敬亚、曹长青、骆耕野等“朦胧诗”的前崛起群体,以及于坚、王寅、丁当、韩东、尚仲敏、廖亦武、欧阳江河、石光华、宋渠、宋炜、孙文波、翟永明、万夏、李亚伟、周伦佑、蓝马、杨黎、陆忆敏、胡冬、吴非、曹汉俊、彭国梁、海波、叶辉、祝龙、贝岭、石涛、海子、西川、华海庆、邵进、孟浪、唐亚平、王欣、吕德安、范方、崔晟、方方方、朱凌波、苏历铭、梁晓明、余刚、胡强、谌林、柯江、孙昌建、邵春光、卢继平、方子、郭力家、宋志纲、焦洪学、岛子、封新成、张子选、黄翔、朱晓东、菲可、陈鸣华、柯平、伊甸、曹剑、詹小林、默青、杨立宁、田默、开愚、杨远宏、小海、舟子、刘虹、王弘弢、胖山、京不特、赵刚、刘漫流、郁郁、默默、徐泽、黄相荣、张耘天、王开元、吴元成、远近、马高明、代航、黎阳、沈奇、包临轩、何小竹、王文韬等100多名“后崛起”诗人分别组成的60余家自称“诗派”,他们是:四川的“非非主义”、“整体主义”、“大学生诗派”、“流派外离心分子”、“四川五君”、“自由魂”、“野牛诗派”、“新传统主义”、“莽汉主义”、“群岩突破主义”、“新感觉派”、“新古典主义又一派”、“莫名其妙派”;江苏的“他们派”、“阐释主义”、“新口语派”、“日常主义”、“东方人”、“呼吸派”、“色彩浓”、“南方派”、“超感觉诗派”、“新自然主义”;上海的“海上诗派”、“撒娇派”、“主观意象”、“情绪流”;北京的“情绪独白”、“生命形式”、“男性独白”、“深度意象”;吉林的“迷宗诗派”、“八点钟诗派”、“特种兵”、“超低派”,浙江的“地平线诗歌实验小组”、“咖啡夜”、“极端主义”;安徽的“世纪末”、“病房意识”;福建的“超越派”;广东的“现代女诗”;黑龙江的“体验诗”;湖南的“裂变诗派”;贵州的“生活方式派”;河南的“三脚猫”;云南的“黄昏主义”等数十个诗歌群体的诗歌宣言及代表作品,并刊发徐敬亚从生命和语言角度简概的评论文章。大展将共时性地客观展示1986年中国新诗最具跃动的前倾姿态。关注诗的海内外朋友将在这里饱览和对比突进在不同诗艺空间的本时代中国现代诗的各路中坚。”
五、两位出色的大展策划组织者
《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联合举办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之所以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最重要的诗歌事件之一,大展的主要策划组织者徐敬亚和蒋维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历史功绩足以载入中国新诗史册上。
徐敬亚,八十年代中国著名青年诗人、诗歌批评家、诗歌理论家。1949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78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1976年开始发表诗歌。1979年6月,他的代表作品《早春之歌》以头题发表在《诗刊》上。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他的其它主要诗歌作品有《别责怪我的眉头》、《我恨》、《致长者》、《海之魂》、《长征,长征》等。其中,《长征,长征》荣获首届《星星》诗刊创作奖。1980年7月,《诗刊》社举办第一届青春诗会,徐敬亚因比较突出的诗歌、评论才华被邀请参加。在大学期间,他与同学王小妮、吕贵品等组织成立了《赤子心》诗社。同时,还共同编辑另一本校园文学刊物《红叶》。1981年,他完成了大学期间的第一篇全面评价朦胧诗潮的诗论文章《复苏的缪斯》,四万五千字。1982年,辽宁师范学院学生内部铅印刊物《新叶》文学杂志在第8期上全文发表。在当时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青年诗人中赢得广泛好评,从此奠定了徐敬亚“八十年代青年诗坛诗歌批评第一人”的地位。1982年,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刊物《参花》编辑部任编辑。1983年,他的文章《崛起的诗群》公开发表在甘肃《当代文艺思潮》上,顿时在全国引起巨大争议,并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1985年,徐敬亚迁居深圳,任《深圳青年报》副刊部编辑。1986年,他撰写的全面评价第三代诗歌群体的诗歌评论文章《圭臬之死》再次引起巨大轰动。正是凭借徐敬亚在青年诗人中的崇高威望,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的策划组织者。
蒋维扬,八十年代最有贡献的著名杰出诗歌编辑家。1948年7月出生。安徽毫州人。笔名城父。1968年底高中毕业后插队,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时代就展露诗歌才华,代表作有《信念》、《黄金般的年华哟》等。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安徽省文联《安徽文学》编辑部。1984年秋任《诗歌报》编辑部主任,主持《诗歌报》编辑工作。由于他出色的编辑才能和优秀的个人品质,他受到了广大青年诗人的爱戴,《诗歌报》因此被大家公认为“八十年代中国诗歌第一报”。
六、参与大展作品编选的五位主要协助者
在《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联合举办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过程中,有五位主要协助者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大展的顺利举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的历史功绩也载入了中国八十年代诗歌史册上。他们的名字是:吕贵品、姜诗元、王小妮、曹长青、贝岭。
吕贵品,八十年代最优秀的青年诗人之一。1956年4月出生, 山东诸城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期间,他的诗歌才华得到全面展现,曾经在很多报刊发表了一系列具有独特诗歌品质的精美诗歌作品,与徐敬亚、王小妮一起被称为“吉林大学三大诗人”。1982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吉林大学教师。1985年来到深圳,任《深圳青年报》责任编辑。
姜诗元,八十年代最优秀的诗歌编辑家之一。1956年出生,1978年考入安徽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文联工作,担任《诗歌报》和《百家》杂志编辑。在参加编辑《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联合举办“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作品的过程中,姜诗元做出了较大贡献。
王小妮,八十年代最杰出的青年女诗人之一,195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尤其在大学期间,因突出的创作成绩,被公认为当时大学生诗坛成就最高的女诗人,她的代表作有《我感到了阳光》、《我从山里来》、《我在这里生活过》、《农场的老人》等,风格独特,颇具现代派色彩,颇受诗界好评。1980年7月,她被《诗刊》社邀请参加了第一届青春诗会。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总编办任电影文学编辑。1985年,随爱人徐敬亚一起定居深圳,居家写作。
曹长青,八十年代最优秀的青年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之一。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发表了很多诗歌作品。他同徐敬亚一样,是有名的双枪将,不但能写出好诗,更能写出学术价值极高的诗歌理论文章,极具才华,颇有建树。1981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黑龙江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黑龙江人口报》社任文艺副刊编辑。1984年,他来到深圳,任《深圳青年报》副总编辑。1985年,他与谢文利合作出版了一部长达三十多万字全面阐述诗歌理论的著作《诗的技巧》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成为当年诗坛影响最大的畅销书,风靡诗歌界,受到了广大青年诗歌爱好者的珍爱和好评,被他们视为“受益匪浅,开卷有益”的学诗必读书而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影响了一代诗歌青年走上诗坛。
贝岭,原名黄贝岭,八十年代比较优秀的青年诗人之一。1962年出生于上海,成长于北京。他曾于1984年编辑《当代中国诗三十八首》,于1985年和孟浪编辑《当代中国诗歌七十五首》,在青年诗歌界颇有影响。
七、安徽《诗歌报》大展第一辑各群体发表作品详情
1986年10月21日,安徽〈诗歌报〉大展第一辑共计发表大展群体20家,作者27人,宣言18篇,诗作30首。其中包括以下群体和宣言、作者及诗歌作品:
1、南京〈他们〉。作者及作品是:韩东执笔撰写的前言《他们》和韩东的〈我们的朋友〉;吕德安的〈父亲和我〉;于坚的〈作品第52号:很多年〉;王寅的〈朗诵〉。他们文学社一九八四年春天创立于南京。主要成员有西安丁当(男,25岁)、南京小海(男,21岁)、福州吕德安(男,26岁)、南京小君(女,24岁)、昆明于坚(男,32岁)、上海王寅(男,24岁)、上海陆忆敏(女,23岁)、兰州普珉(男,24岁)、南京于小韦(男,22岁)、南京韩东(男,25岁)。社团自办诗歌报刊是〈他们文学社交流资料〉(1——2期铅印,第3期电脑打印)。
2、北京〈西川体〉。作者及作品是:西川执笔撰写的前言《西川体》和西川的〈读一九二六年旧杂志〉。西川体一九八一年九月创。主要成员有:西川(23岁)。诗歌作品结集:《五彩石》、《星柏之路》、《十种感觉》、《麦地之瓮》、《渡河》(油印诗集,均与人合出)。
3、贵阳〈四方盒子〉。作者及作品是:黄相荣执笔撰写的前言〈四方盒子〉和黄相荣的〈四方盒子(节选)〉。主要成员有:黄相荣。诗歌作品结集:油印诗集:《柠檬果》、《停尸房里的沉思》。
4、北京〈超前意识〉。作者及作品是:邵进执笔撰写的前言《放弃对诗的解释》和邵进的〈病史初稿〉〈夏天〉。超前意识成立于一九八六年三月。主要成员有:邵进(30岁)
5、武汉〈真人文学〉。作者及作品是:野牛执笔撰写的前言《真人文学》和野牛的〈闭目。迷幻。美〉。主要成员有:田流(23岁)、晓锋(23岁)、多夫(25岁)、南岸(24岁)、李汉(23岁)、野牛(25岁)。社团自办诗歌报刊是:铅印综合杂志:《实验文化》;油印诗集:《诗浪潮》(1—3期)、《病男人》、《疯狂的石头》、《大宁谧》。
6、上海〈海上诗群〉。作者及作品是:孟浪执笔撰写的前言《海上诗群》和陆忆敏的〈可以死去就死去〉、孟浪的〈冬天〉、郁郁的〈黑盒〉。创立时间是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五日。主要成员有:刘漫流(24岁)、陈东东(25岁)、陆忆敏(24岁)、默默(22岁)、孟浪(25岁)、王寅(24岁)、成茂朝、海客(24岁)、郁郁(25岁)、折声(28岁)、古代(21岁)、天游(24岁)、 韵钟(27岁)、冰释之(25岁)、赤峰(23岁)、舟子(23岁)。社团自办诗歌报刊是:〈海上〉(1—3期打印)、大陆(1—3期打印)及〈mn〉、〈城市的孩子〉、〈广场〉、〈作品〉等诗刊。
7、四川〈莽汉主义〉。作者及作品是:李亚伟执笔撰写的前言《莽汉宣言》和李亚伟的〈中文系〉。一九八四年初创立。主要成员有:万夏(24岁)、胡玉(24岁)、二毛(23岁)、袁媛(女,24岁)、郭力家(男,26岁)、胡冬(23岁)、梁乐(23岁)、柳箭(女,23岁)、马松(23岁)、李亚伟(23岁)。自办铅印诗刊:〈现代诗〉、〈中国当代实验诗歌〉(与派外朋友合办)及油印诗刊〈莽汉〉〈好汉〉〈怒汉〉。此外每人均有多本个人油印诗集。
8、吉林〈特种兵〉。作者及作品是:郭力家执笔撰写的前言《特种兵郭力家艺术宣言》和郭力家的〈第三色块:致刘索拉〉。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创立。主要成员有:郭力家(26岁)。
9、四川〈新传统主义〉。作者及作品是:《新传统主义宣言》和廖亦武的〈情侣〉;欧阳江河的〈少女之死〉;主要成员有:廖亦武(28岁)、欧阳江河(30岁)。诗歌作品集结:参见《中国当代实验诗歌》、《汉诗:20世纪编年史·1986》、《中国》(86年第10期)。
10、重庆〈群岩突破主义〉。作者及作品是:《群岩突破之声》和朱建的〈人在天涯〉。一九八六年五月四日创立。主要成员有:朱建(男,27岁)、刘芙蓉(女,23岁)。诗歌作品集结:油印诗集《石沉的回声》。
11、南京〈阐释主义〉。作者及作品是:〈阐释主义宣言〉和杨云宁的〈其它,及其它的〉。一九八三年六月始创立。主要成员有:陈建(27岁)、糜志强(25岁)、刑国富(28岁)、王玉炳(24岁)、祁冠宇(24岁)、杨云宁(25岁)。自编诗集为《无心集》、《魂是风》、《过江的无轨电车》、《明明扬侧陋》等。社团自办诗歌报刊是:铅印刊物《东方潮》
12、江苏〈色彩诗〉。作者及作品是:《色彩派宣言》和王彬彬的〈日子〉。一九八五年八月创立。主要成员王彬彬(20岁)、张晓梅(20岁)。自办不定期油印诗集。
13、南京〈超感觉诗〉。作者及作品是:姚家宁的〈无题的画面〉。一九八二年十月创立。主要成员有:常征(37岁)、王一民(25岁)、樊迅(28岁)、陈飙(25岁)、马巧令(25岁)、姚永宁(28岁)、张启龙(25岁)。诗歌作品集结:油印诗刊《超感觉诗》。
14、重庆〈新感觉派〉。作者及作品是:《新感觉宣言》和菲可的〈我感到灵魂已出窍〉。一九八四年九月七日创立。主要成员有:菲可。诗歌作品集结:《16集》、《18集》、《独木桥》(油印诗集)。
15、西安〈后客观〉。作者及作品是:沈奇执笔撰写的《后客观宣言》和沈奇的〈碑林和它的现代舞蹈者〉。主要成员有:沈奇。
16、河南〈三脚猫〉。作者及作品是:吴元成的〈倒立世界〉。主要成员有:吴元成、白战海、白书庄。诗歌作品集结:河南大学团委油印文学刊物《堂河风》。
17、浙江〈咖啡夜〉。作者及作品是:〈咖啡夜宣言〉和唐剑的〈认识自己〉。一九八四年九月十日创立。主要成员有:唐剑(24岁)、王文韬(20岁)、陆火亮(21岁)、陈洪(22岁)、王蔚(21岁)及褚建君、童旦鹰、孤岛、潘东健、三亚、王平、张雷等。诗歌作品集结:油印诗集:《咖啡夜》1-11期。
18、福建〈大浪潮现代诗学会〉。作者及作品是:黄来生撰写的《大浪潮宣言》和范方的〈石标〉、鲁萌的〈黄昏裂痕〉。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三日创立。主要成员有:范方(47岁)、叶卫平(31岁) 、莱笙(24岁)、肖春雷(24岁)、崔晟(31岁)、鲁萌(24岁)、李仕淦(24岁)、李晋田(25岁)、林美茂(29岁)、黄静芬(24岁)。诗歌作品集结:油印诗集《大浪潮》1-8期;《大浪潮诗专号》(铅印)三辑于《三明报》。
19、杭州〈卦诗〉。作者及作品是:〈卦诗宣言〉和苍剑的〈比(卦八)〉、〈乾(卦一)〉。主要成员有:苍剑。诗歌作品集结:油印诗集:《卦诗》
20、浙江〈立方主义战士〉。作者及作品是:付浩的〈论语笔记(炼金术士之十一)〉〈南屏晚钟(炼金术士之十三)〉。主要成员有:付浩。诗歌作品集结:《立方主义战士》(油印诗集)有:付浩。诗歌作品集结:《立方主义战士》(油印诗集)
八、《深圳青年报》大展第二辑各群体发表作品详情
1986年10月21日,〈深圳青年报〉大展第二辑共计发表大展群体23家,宣言23篇,作者33人,作品40首。其中包括以下群体、宣言、作者及诗歌作品:
1、四川《非非主义》。作者及作品是:周伦佑、蓝马联合执笔撰写的《非非主义宣言》和杨黎的〈想起一个人〉;周伦佑的〈十三级台阶〉;吉木狼格的〈出门〉;蓝马的〈环形树〉。一九八六年五月四日创立。主要成员有:周伦佑(34岁)、蓝马(29岁)、杨黎(24岁)、刘涛(25岁)、何小竹(23岁)、吉木狼格(23岁)、李亚伟(23岁)、李瑶(24岁)、二毛(23岁)、泓叶(20岁)、宁可(23岁)、朱鹰(23岁)、梁晓明(24岁)、余刚(23岁)敬晓东(24岁)、凡几、小安(22岁)。社团自办诗歌报刊:《非非》(1—2期,铅印刊物)、《非非评论》(铅印大报)。
2、超省《大学生诗派》。作者及作品是:尚仲敏执笔撰写的《大学生诗派宣言》和尚仲敏的〈门〉、〈卡尔。马克思〉。一九八四年底至一九八五年初创立。主要成员有:尚仲敏、燕晓冬等。社团自办诗歌报刊:《大学生诗报》(1—4期)。
3、南京《日常主义》。作者及作品是:海波执笔撰写的《日常主义宣言》和海波的〈静物〉、〈一个当代诗人的日常生活〉;祝龙的〈对话〉。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日创立。主要成员有:海波(23岁)、 叶辉(21岁)、祝龙(21岁)、林中立(25岁)、亦兵(23岁)、海涛(18岁)、马亦军(23岁)。诗歌作品集结:油印诗集《路轨》(共6期)。
4、福建《超越派》。作者及作品是:《超越派宣言十》和江城的〈背景〉。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六创立。主要成员有:田默(25岁)、青宇(28岁)、潮汐(25岁)、江城(26岁)。诗歌作品集结:油印诗集:《野烟》;铅印诗集《东南猎梦者》。
5、安徽《世纪末》。作者及作品是:杭苇执笔撰写的《世纪末宣言》和杭苇的〈退稿信〉。一九八二年创立。主要成员有:杭炜(舟子24岁)、朱维国(默默22岁)、张资平(海客24岁)、孟浪(25岁)等5人。诗歌作品集结:《世纪末》、《海上》、《城市孩子》(油印诗集)。
6、吉林《超低派》。作者及作品是:《超低派宣言》和卢继平的〈歧路〉、娄方的〈印象〉。主要成员有:卢继平(32岁)、娄芳(28岁)、姚大侠(28岁)、李向东(30岁)、陈国梁(24岁)、张士杰(38岁)。诗歌作品集结:打印诗集:《北中国》(1-2期)及《壳》、《此声与彼岸》(卢继平);《女性荒原》、《远东大酒吧》(娄芳)。
7、湖南《悲愤诗人》。作者及作品是:《悲愤宣言》和谌林的〈悲愤的河流〉、〈想起你〉。主要成员有:谌林。
8、西藏《雪海诗》。作者及作品是:《雪海诗宣言》和洋滔的〈仓央嘉措〉、蔡椿芳的〈瞬间相错〉。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创立。主要成员有:洋滔(39岁)、摩萨(42岁)、蔡椿芳(22岁)、黄帆(29岁)、马丽华(女,32岁)。诗歌作品结集:《拉萨晚报》。
9、北京《情绪诗》。作者及作品是:《我的倾向性意见》和华海庆的〈断指〉。一九八五年九月创立。主要成员有:华海庆(23岁)。诗歌作品集结:《流浪的日子》、《大陆咖啡与茶》、《夏日预感》等多种油印诗集。
10、南京《新口语》。作者及作品是《新口语》和赵刚的〈祖宗〉、朱春鹤的〈下午〉。一九八五年创立。主要成员有:赵刚(21岁)、朱春鹤(26岁)。诗歌作品集结:铅印:《诗集》。
11、浙江《地平线实验小组》。作者及作品是:朱晓东执笔撰写的《所谓宣言》和任贝的〈夫妻峰〉、宁可的〈重庆诗歌讨论会〉、张锋的〈本草纲目〉、朱晓东的〈第二人称〉。一九八二年八月五日创立。主要成员有:苍剑(男,26岁)、宁可(男,23岁)、张锋(男,23岁)、任贝(男,23岁)及傅浩、徐德华、诸学伟、袁建明等。诗社自办报刊:《地平线》(1至35辑,打印)。
12、四川《九行诗》。作者及作品是:胡冬执笔撰写的《九行诗宣言》和胡冬的〈九行诗三首〉。主要成员有:胡冬。诗歌作品集结:《胡冬九行诗集》(油印)
13、南京《东方人》。作者及作品是:《东方人诗社宣言》和闲梦的〈尴尬〉。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日创立。柯江(32)、闲梦(22岁)、也耕(26岁)、林林(30岁)、晓阳(23岁)。自办诗报《白帆》(铅印)。
14、黑龙江《体验诗》。作者及作品是:朱凌波执笔撰写的《体验诗派代宣言》和朱凌波的〈空位〉、〈孤独〉、〈白夜〉。一九八五年七月创立。主要成员有:朱凌波(24岁)、宋词(29岁)、马力(25岁)。诗歌作品集结:铅印诗集:《没有门的世界》。
15、陕西《太极诗》。作者及作品是:岛子执笔撰写的《独化:太极诗派如是观》和岛子的〈极地(组诗八章之八:无中生有)〉。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创立。主要成员有:岛子。
16、湖南《裂变》。作者及作品是:《裂变宣言》和胡强的〈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候诊〉。一九八六年二月十四日创立。主要成员有:胡强(24岁)刘桉(28岁)陈沉(26岁)卜小玲(23岁)。诗社自办报刊:《裂。变》诗刊(油印)。
17、昆明《黄昏主义》。作者及作品是:刘扬、彭国梁联合执笔撰写的《黄昏主义诗人宣言》和彭国梁的〈美好的时刻〉。主要成员有:刘扬(29岁)、彭国梁(24岁)、伍林伟(30岁)、王坤红(29岁)、纪庆云(28岁)、施洪明(25岁)、崔亚楠(30岁)。
18、上海《情绪流》。作者及作品是:陈鸣华执笔撰写的《关于诗的表白》和陈鸣华的〈神秘山谷〉。一九八四年创立。主要成员有:陈鸣华。诗歌作品集结:《夏雨岛》、《上海的情绪》(油印合集)。
19、上海《主观意象》。作者及作品是:《我的宣言》和吴非的〈运气〉。一九八二年八月创立。主要成员有:吴非(29岁)。诗歌作品集结:油印诗集:《南方》(一、二)、《蹒跚的侏儒》(油印)、《吴非主观意象诗三十六首》。
20、江苏《新自然主义》。作者及作品是:《新自然宣言》和程军的〈赠卢梭〉。主要成员有:程军。诗歌作品集结:《百花园》(百花园文艺联谊会办,成员87人)《觅》(成员7人)
21、江苏《呼吸诗》。作者及作品是:《呼吸诗宣言:诗是情感的呼吸》和月斧的〈失题〉、贝贝的〈默许〉。一九八五年五月创立。主要成员有:盲人(茹础耕 25岁)、贝贝(贡文海25岁)、月斧(王干 25岁)、岸海(段岸海25岁)、南岛(张兆华18岁。诗歌作品集结:铅印诗集《青春的白鸽》,油印诗刊《我们》。
22、南方派〈南方派宣言〉。作者及作品是:曹剑执笔撰写的〈南方派宣言〉。一九八五年三月创立。成员为柯平(男,30岁)、伊甸(男,33岁)、曹剑(男,26岁)
23、浙江《现代诗歌》。作者及作品是:《现代诗歌报主张》和詹小林的〈荒诞〉。一九八五年六月一日创立。主要成员有:詹小林(23岁)、王彪(26岁)、海平(27岁)。诗社自办报刊:《现代诗歌报》(铅印,1-12期)
九、《深圳青年报》大展第三辑各群体发表作品详情
1986年10月24日,〈深圳青年报〉大展第三辑共计发表大展群体22家,宣言26篇,作者38人,作品48首。其中包括以下群体、宣言、作者及诗歌作品:
1、跨省〈朦胧诗人〉。作者及作品是:北京北岛的〈艺术家的生活〉、北京顾城的〈诗论名目〉、安徽梁小斌的诗论文章〈诗人的崩溃〉及诗歌〈两种创伤〉、〈伪装抽烟人〉、厦门舒婷的〈诗观〉及〈停电的日子〉、〈秋思〉、北京杨炼的诗论文章〈严肃诗人〉及诗歌〈地。第三(她:武则天)〉、苏州车前子的诗论文章〈编号〉及〈优美的歌——最近的晚餐组诗选一〉、北京江河的诗歌〈交谈〉、四川骆耕野的诗论文章〈诗观〉及诗歌〈鳖鱼〉、北京芒克的《短论》。创立时间: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主要成员有:北岛(37岁)、食指(38岁)、芒克(37岁)、舒婷(34岁)、方含(35岁)、顾城(30岁)、多多(35岁)、严力(32岁)、江河(37岁)、田晓青(32岁)、杨烁(31岁)、梁小斌(32岁)、王小妮(31岁)、骆耕野(35岁)、王家新(29岁)、孙武军(29岁)、徐敬亚(37岁)。诗歌作品集结:新诗潮诗集》、《朦胧诗选》、《朦胧诗精选》及油印文学刊物《今天》(1—9期)。
2、上海<撒娇派> 。作者及作品是:京不特执笔撰写的《撒娇宣言》和京不特的〈瞄准〉、胖山的〈我爱我的情人〉。一九八四年四月十九日创立。主要成员有:胖山(24岁)、京不特(21岁)、锈容(22岁)、软发(25岁)、土烧(23岁)、撒撒(23岁)、泡里根(27岁)、流不流(24岁)、男爵(22岁)。诗社自办报刊:《撒娇》(1至2期,打印)及《蹩脚诗》等。
3、四川《四川五君》。作者及作品是:《五君说》和欧阳江河的〈日暮远足〉、翟永明的〈黑房间〉、孙文波的〈少女陆梅的故事〉。主要成员有:欧阳江河(男,30岁)、柏桦(男,30岁)、翟永明(女,31岁)、孙文波(男,29岁)钟鸣(男,33岁)。
4、安徽《病房意识》。作者及作品是:《病房意识宣言》和曹汉俊的〈病房〉。主要成员有:曹汉俊。
5、重庆《自由魂》。作者及作品是:《非宣言的宣言》和陈鸺的〈松动的牙〉。一九八五年十月创立。主要成员有:剑芝(男,37岁)、式武(男,36岁)、杜虹(女,35岁)杨样(男,43岁)、庆豹(男,28岁)、陈鸺(男,44岁)。诗歌作品集结《野天鹅》诗集。
6、成都《无派之派》。作者及作品是:《宣言》和开愚〈车祸〉。主要成员有:开愚。
7、福州《新大陆》。作者及作品是:《简介》和柔刚的〈不和谐的问题〉。一九八五年九月创立。主要成员有:柔刚等10名。诗社自办报刊:《新大陆》诗刊并自费出版作品集。
8、贵州《生活方式》。作者及作品是:《谈谈我的生活方式》和唐亚平的〈黑色沙漠组诗选二〈黑色睡裙〉、〈黑色石头〉〉。主要成员有:唐亚平。
9、长春《霹雳诗》。作者及作品是:《霹雳诗abc》和邵春光的〈太空笔〉。主要成员有:邵春光。诗社自办报刊:《太阳》(油印诗报)及七部个人油印诗集。
10、湖南《东方整体思维空间》。作者及作品是:海上执笔撰写的《东方整体思维空间宣言》和海上的〈海葬——赤潮之一〉、罗见的〈走向〉。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一日创立。主要成员有:海上(男,34岁)、罗见(男,25岁)、子原(男,28岁)、翟毅(男,23岁)、董宇峰(男,30岁)。诗歌作品集结 铅印诗报:《东方人》、铅印诗集《东方诗丛》。
11、北京《男性独白》。作者及作品是:苏历鸣执笔撰写的《男性独白》和苏历鸣的〈枪手〉。主要成员有:苏历铭(男,25岁)、包临轩(男,24岁)、李梦(男,26岁)、。诗歌作品集结:铅印诗集:《北极星》(1983)、《北方没有上帝》(1985)、《白沙岛》(1985)、《昔日重来》(1986)。油印诗集:《去远方》(1983)、《三人行》(1984)
12、武汉《游离分子》。作者及作品是:《宣言》和若木、若华的〈北车窗口〉。一九八六年五月四日创立。主要成员有:王弘弢(男,19岁)、司徒叶丹(女,18岁)。诗歌作品集结:编辑武汉大学《大学生学刊》文学版(铅印)。
13、四川《整体主义》。作者及作品是:《整体主义者如是说》和宋渠、宋炜的〈大曰是第四章涉川选段〉。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五日创立。主要成员有:石光华(28岁)、杨远宏(39岁)、刘太亨(23岁)、张渝(23岁)、宋渠(23岁)、宋炜(22岁)。诗社自办报刊:《汉诗:20世纪编年史·1986》(铅印)。
14、北京《求道诗》。作者及作品是:微茫执笔撰写的《一句诗观》和微茫的〈第三走向〉、陈雷的〈思念〉、〈无题〉。主要成员有:微茫(26岁)、陈雷等。诗歌作品集结:自办油印诗集《海水与沙漠》。
15、深圳《游离主义者》。作者及作品是:《游离主义者》和贝岭的〈虚〉、〈整个夜晚〉;石涛的〈河岸〉。一九八五年创立。主要成员有:贝岭(男,27岁)、马高明(男,28岁)、石涛(男,29岁)、陆忆敏(女,24岁)。诗歌作品集结 自印个人诗集《三月的漂泊》,编选中国当代青年诗人的选集《当代中国抒情诗三十八首》(1984)、《当代中国诗七十五首》(1985)及《玩火之光》、《十种感觉》等(油印)
16、成都《莫名其妙》。作者及作品是:《莫名其妙宣言》和杨远宏的〈错位〉。一九八六年创立。主要成员有:杨远宏(男,29岁)。诗歌作品集结:《莫名其妙》。
17、浙江《极端主义》。作者及作品是:《极端主义创作原则》和余刚的〈夏天的感觉和冥思〉、梁晓明的〈名人〉、〈等待陶罐上一个姓梁的姿态出现〉。一九八五年创立。主要成员有:梁晓明(24岁)、余刚(30岁)、王正云(22岁)、李浙烽(20岁)。诗社自办报刊:《四分五裂》、《十种感觉》、《池畔》、《天目》等诗刊及诗集〈从九月开始〉。
18、深圳。作者及作品是:徐敬亚诗二首〈几年——静乱者选二〉〈无奏〉、王小妮诗二首〈与蚁王谈〉、〈美国在哪〉、吕贵品诗二首〈死船〉、〈病箫〉、曹长青诗二首〈我很累〉、〈停电日〉。
19、贵州《情绪哲学》。作者及作品是:黄翔执笔撰写的《情绪哲学》和黄翔的〈门〉。主要成员有:黄翔。诗歌作品集结:油印诗集:《狂饮不醉的兽形》;铅印诗报:《中国诗歌天体星云》。
20、吉林《八点钟诗》。作者及作品是:〈八点钟的钟声〉和宋志刚的〈再见〉。一九八五年五月五日创立。主要成员有:宋志钢(男,34岁)、肖振有(男,33岁)、刘鸿鸣(男,26岁)、马志和(男,30岁)、李静波(女,23岁)。诗社自办报刊:《8点钟之声》(1-8期)
21、吉林《迷宗诗派》。作者及作品是:《迷宗诗派宣言》和焦洪学的〈短诗〉。主要成员有:焦洪学。诗歌作品集结:复印诗集《迷宗诗》
22、合肥《纯情诗》。作者及作品是:流浪执笔撰写的〈纯情诗宣言〉和姜诗元的〈街景〉、流浪的〈纯情〉。主要成员有:姜诗元、流浪等。诗歌作品集结:复印诗报〈雌太阳及其它〉。
另外,在1986年10月24日的〈深圳青年报〉大展第三辑上还发表了其他16位作者的18首诗歌作品。其中包括:
1、海南岛张锋的〈美国诗人和中国诗人〉(选自〈中国当代诗歌〉报第一期)。2、北京刘自立的〈枷锁〉(选自〈自立的诗〉)。3、四川熊伟的〈你看怎么办〉(选自异崛诗人第二期)。4、昆明王坤红的〈旧忆〉。5、四川李建忠的〈禅树〉。6、北京陈燕妮的〈白杨眼〉。7、浙江黄石的〈室内乐——作品第3号〉和〈20号,星期日〉(选自油印诗集〈黄石近作〉)。8、甘肃张子选的〈这一生〉、〈感觉〉(选自油印诗集〈张子选西部诗〉)。9、四川尚仲敏的〈关于大学生诗报的出版及其它〉(选自个人交流作品集第一号,再选自〈大学生诗报〉第四期)。10、河南黎阳的〈现状〉(选自油印诗集〈中原没有诗〉)。11、北京徐虹的〈节日〉〉。12、南京夏宁的〈他们〉(选自南京〈他们〉第一期)。13、现身在海外的现代诗人。1、留美研究生严力诗歌的〈明天的昨天第三次〉(严力,男,32岁。曾为〈今天〉主要撰稿人并参与“星星画会”。现在美国纽约某美术学院读研究生。);2、瑞典张真的诗歌〈城市情人〉(张真,女,24岁。曾就读复旦大学新闻系,1986年自印过油印诗集。她的诗  被选入贝岭编的〈当代中国诗歌75首〉(自办)中,1983年出国,现已入瑞典国籍。);3、西德张枣的诗歌〈四个四季夏歌〉(张枣,男,24岁。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毕业。现在西德威茨堡大学汉学系任教,曾为四川七君之一);4、香港廖希的诗歌〈独白:节日〉(廖希,四川七君之一,现已迁居香港)。
在1986年10月24日的〈深圳青年报〉大展第三辑上还发表了徐敬亚于1986年10月18日撰写的《编后话》:全文如下:
   “ 对中国现代诗分蘖的现状来说,这是一次努力减少编者倾向的自然展示。自今年7月中至 9月末止,我收到的自称群体,已一律入选。也就是说未加入批判性筛选。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全部震动了我。
    艺术,无从引导。多年来,理性和功利不间断地指示,宠垂昭昭。在正式的报刊上,人们就是不能看到诗坛探索的全部真实,漠视、片面、歪曲——已远非个人性习惯。麻木的时尚,使我们连身边仅距一步的喧响充耳不闻。浅薄的桂冠与永远的夜郎,积滞诗坛。这是个传统,几千年来渊远流长。
    我开始时,没有想到与报刊隔绝已久的青年诗人们能这么快地汇集.这显然标志着一种焦躁、一种愤懑和一种敏感。
    既然你自认充满力量,那么就让它展示吧。 A.当然,非现代主义诗歌的群体与个人,均未在这次征集之列。 B.限于版面,我对某些宣言和诗的删削,是近乎残忍与令人气愤的,我很抱歉。
C.遗漏是巨大的。限于我的联系,也限于时间。我希望将来能得到补偿。D.也因为版面,9月30日由我执笔写的大展消息中所列的诗人们未能全部入选作品。此外,消息中预告的我关于语言问题的文章,亦另发。最后,《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将关注“大展”的反应,深青报将设“大展回声”的专栏或专版。欢迎阅读到它的朋友,向两报分诉看法。”
十、举办意义
对于举办这场大展的重要意义,徐敬亚在20年后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阐述:
1、我十年前(1996)对“大展”的评价:“1986年,来自国家出版网络上某处偶然的机会,促成了中国现代诗一次规模巨大的集结。由于组织者变形的引导,使这个国家突然显现出了几十个众多的诗歌流派。这次展示的意义:是以公开出版的方式,将中国青年诗歌中最具异端的作品和言论,展览于公众。事实证明了它巨大的破坏力——无论其刻意诡谲的想象、审判文明的胆气、攻诘世俗的恶毒,以及艺术上狰狞而瘦弱的面孔,在言论的意义上,超过了战前弥漫欧洲的先锋艺术,并比肩于六十年代美国文化异变。它留给后人最大的意义是:凝固了当年现代诗的盛大真况。哲学与美学上的鹦鹉学舌,大大减低了它的诗内价值。它首先泄露的是,中国艺术令人惊奇的人力资源和想象潜能。它其次展示的是,发出惊人之语者们残酷的局限。一个因暗中起伏而显得无比巨大的身影,在全裸中反而露出了一排排清晰的瘦骨。它,以自己巨大的规模和浅薄的水准向世界表明:人类本世纪最极端的苦闷,在文化衰落的古国已经撒下了无边无际的、焦急的种子。从而形成了一处当代世界上最盛大最混乱的诗歌集贸市场。某一历史时期的兴奋余波,常常在其发端中止后,继续蔓延。如猛虎出山的现代诗,在其后的几年里,仍在广泛的地区内不断地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展示。1986-1989,得了“展示病”的中国现代诗,只有虎之贪婪,它从来没有展示出虎之勇猛。“(引自我写的《隐匿者之光》之“历史将收回赝品”)
2、我三年前(2003)对“大展”的认识:贡献:广泛而深入:凡1986年写诗的中国青年,几乎都成为了大展的作者与读者。反响:强烈而不同:来自现代诗内部的高声赞美与现代诗外部的强烈反感,使大展的反响成为一匹黑白分明的双面大象。A、促进了艺术民主:现代诗大展开创了中国大规模诗歌集结的先河,粉碎了官方诗歌阵地对现代诗民间创作的封锁与禁锢,促进了中国诗歌在编辑、解读、评论方面的民主风气;B、激活了诗歌创作:各领风骚三五天、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大展后人们对其贬意的评论语言。但大展也使一大批不出名的青年诗人登上了诗歌宝座。各地无数”只知北岛,不知有俺“的诗歌好汉,冲破了《今天》派诗歌对现代诗坛的艺术垄断,使朦胧诗后的中国诗坛,再次出现了一派虚假繁荣的大好局面;C、形成了示范效应:大展后,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了一股“诗歌大展”的热潮与广泛的群众运动。一时间大展林立,旗幡浩荡。也算贡献。弊端:夸张与虚假:由于我个人对大展不自觉施加的、偏激的主观作用,使1986年诗歌大展具有了明显的夸张色彩。夸张性主要表现为三点:A、夸张的诗歌规模:为表现更大规模的诗歌运动现象,对所收到的诗歌作品,我没有进行更多的编辑与删除(其后还有源源不断的来稿,可惜无法收录了);B、虚假的诗歌流派:在大展邀请函中,徐敬亚的“中国诗坛应有打起旗号称派的勇气”,对各地诗人们编造诗歌派别的现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使中国诗坛数十家所谓流派一夜间涌出;C、放肆的诗歌主张:由于我在约稿信中使用的、在当时鲜见的、宽容的编辑语气,尤其在诗歌主张的无原则限定,对各地艺术观念并不成熟的青年诗人形成了强烈鼓动,致使众多青年放纵了自己原本的诗歌观念,写出了某些并不能代表其创作的、吓人的艺术宣言。
3、我今天说:不过是提前20年做了一次“诗歌网页”。网络,及网络诗歌的出现,使对“大展”的评价变得相当简单。就把它看成是一次超前出现的网络诗歌吧。它的规模哪里比得上网站,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诗歌网页。假如某位现代人想测试一下20年前的人们对QQ、手机、网络等突然降临的的惊奇——那就读一读《86’诗歌大展》及本文所描述的“奇观”。一个具有超现实意味的、20年前的网络诗歌实验,其意义是:在一个艺术禁闭时期出现的一次“火山喷发”,它带给当年人们多少狂热多少惊喜,也就意味着今天的人们享受着多么巨大的幸运与自由。现在看来,当年的青年诗人们的内心可能多了些忧郁,少了些透明。但那是中国现代生活的必要转变与前奏。从他们波澜起伏的内心出发,中国才走到了今天。正像我在“大展”前言中写过的那样:“曾经华光通体的主角们,已经化为黯淡遥远的背景。蹩脚的新价值已走上舞台。也许,哪一棵草都灰溜溜的,但是,季节变了!”
十一、结束语
如今,在时隔20年后,重新回顾《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联合举办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事件,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现代新诗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已经十分成熟的阶段,必须承认,大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大展的举办,犹如一座广阔的舞台,不但使中国大批才华出众的青年诗人脱颖而出,精彩亮相,而且还为促进中国新诗各种流派的诞生和成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众多原来只活跃在民间诗歌界的诗人,因为参加了大展而从此扬名天下;众多不被承认的诗歌群体,更因为参加了大展而得到诗坛权威的充分肯定。在1986年,对于青年诗人来说,当年最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事,毫无疑问就是能在大展上亮相。相反,很多青年诗人因为没有参加大展而留下了此生最大的遗憾。由此可见,大展给当时的青年诗人带来的影响之大。
这场大展既是中国新诗史上空前的大展,我相信,这场大展必将是中国新诗上绝后的大展。尽管,在1986年以后,各种诗歌大展也蜂拥而起,但是,其规模、其影响、其阵容、其价值、其意义,已经无法与这场声势浩大、影响巨大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相比较。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无论是现在,无论是将来,《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联合举办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已经成为一座永远高耸在中国新诗史册上难以超越的丰碑。
(特此鸣谢徐敬亚大哥和蒋维扬大哥。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他们两位最值得我尊敬的大哥不但为我提供了全套十分珍贵的报纸原始资料,特别是徐敬亚大哥还为我寄来他近期撰写的有关大展的文章,给我提供了十分翔实丰富的内容,使我能够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篇资料的写作。在这篇文章完稿后,我寄给徐敬亚大哥征求意见。10月8日,他回信说:红伟:文章收到。看到你做了很多工作。祝贺并谢。在此,再次向他们两位大哥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2006年9月22日——2006年9月27日完稿


地址:165036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
电话:0457——3432009   手机13329375168
邮箱:hzzzb009@163.com


(姜红伟: 1966年4月21日生,现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工作。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历史研究者,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倡导者,民间诗歌报刊、校园诗歌报刊收藏者,5.12汶川大地震诗歌研究者及诗歌资料收藏者,曾在二百余种报刊发表诗歌、评论、散文、歌词作品,曾荣获国内各类文学征文奖项几十项。其编撰的《八十年代诗歌历史备忘录》系列文章二十余篇(共计20万字)以及策划组织的《八十年代著名诗歌编辑家访谈录》系列文章十余篇、《中国民间诗歌报刊收藏家访谈录》系列文章二十余篇自2006年在报刊网络发表后在诗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全国引发了追忆、怀旧、研究八十年代诗歌的热潮。其编著的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于2008年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星星》、《文学报》、中国作家网、新浪网等全国几百余家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目前,已经编著完成中国第一部诗歌民刊著作《诗歌民刊的前世今生(1978—2008)—中国诗歌民刊30年历史备忘录》、长篇诗歌史料著作《中国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末期大学生校园诗歌运动档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0-4 11:59 | 只看该作者

徐敬亚:红伟应挂本站少年诗网帅印

谢谢红伟。如能把大展流派分别装进流派档案最好。各流派亦应为黑体字,大小字号分明……敬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0-4 14:29 | 只看该作者
详实的史料,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赞成敬亚兄说的“如能把大展流派分别装进流派档案最好”,还请红伟兄费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0-7 23:24 | 只看该作者
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0-21 03:53 | 只看该作者
那时,我的年纪还小,但还是有机会读了其中小部分的作品。九十年代我读了《诗的哗变》后才知道得更多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21 1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21 13:14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介绍非常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9-30 15:04 | 只看该作者
徐敬亚 发表于 2011-10-4 11:59
谢谢红伟。如能把大展流派分别装进流派档案最好。各流派亦应为黑体字,大小字号分明……敬亚

那时候我还没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9-30 18: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祝朋友们双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0-2 09:03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诗歌的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7 10:5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