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郭应忠 于 2014-1-18 20:02 编辑
诗歌主题性贯穿于创作的始终,是整个作品的“诗眼”,内容和形式都要服从于它。诗歌主题就好比风筝线头握在手里,任凭风筝如何飘飞,都脱离不了风筝线,由主人来掌控飞的高度,姿式和时间。如果让风筝断了线,就会失去控制,一会东,一会西,天上乱飞,肯定会散架坠落。这就说明了写诗歌必须有主题,以此决定着它的题材,诗风,语言,意象,情感等,使之相互有内在的联系(无论任何流派作品都应有或明或隐的主题表达),不然就失去了诗歌作品的排它性,特定性,情感性本质特点,看不出作品要表达的是什么,完全靠读者去揣想,从而无从下手去颀赏。
现在仿佛一说诗歌要有社会意义或主题,就会被认为那不是新潮诗歌,是写所谓“正气歌”,不苻合诗歌新潮,这是一种错误的和排斥现实作品的观点。真正一首作品被称为好诗,让人们熟知共鸣,就需要有真知灼見,有思想价值。反映在作品上,就要多接地气,多接触现实生活,写出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有真情实感的,贴进人们时代的活生生作品。而当前这一类诗歌题材太少了,就象人缺少了豪情与骨气。
目前泛滥的那些脱离时代和大众,无病呻吟,孤芳自赏,祟拜自我的诗歌,已钻进了牛角尖,不能自拔,把诗者变得性格怪诞,与社会和现实相抵触。作品里可看出与世隔离的孤僻和忧郁,诗歌变成了所谓“无主题诗歌”,看不出作者写诗的意图,陌生难懂,走向极端,有违诗歌文学的精神层面。有的作品格调低俗,使人消沉;有的写诗患上抑郁倾向,个别不食人间烟火,心灵悲凉,甚至厌世自杀。这一惨酷的例子难道还不能警醒,非要一条道走到黑?
我们写诗歌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一种文学爱好,其次是表情达意,再后是自己的作品能被读者颀赏。正因为大众对现实题材熟知,有鉴赏水平,能品出现代气息,所以越是现代生活之诗就越难写,“好丑都要见公婆”。鉴于此,脱离现实的作品太多就不足为怪,但诗歌的皇冠称谓也危危可及。
关注社会与现实是一种主题,小桥流水也无可指责,古典形式有人喜愛,现代诗体也无妨。但无论如何,诗歌给人的美感,思想意义,抒情的特点不能丢,而上述三者都与作品的主题紧密相连,与作者创作的立意和主题紧扣。
所以针对目前诗歌现状,要大力提倡主题性写作,关注现实和大众,成为时尚性写作,引领诗歌走入正途,让写诗者心里充满阳光,让社会能真正颀赏到真善美的作品,使人们的心灵变得自信.自尊.自强.自豪,让诗歌欢快起来,发挥它应有的思想价值和社会责任。2014.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