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读 吴 海 山 诗
重阳jm
大凡参过军的人,在闲适的晚年生活中,对颠沛的战争岁月多有回忆和联想,也多反映到其作品中,吴海山诗人也不例外。吴诗人是在他退休后才开始诗歌创作的,但在他的诗歌中也屡见战争年代的生活影象。吴诗人青年入伍,他《过黄河》:“波涛怒吼黄水急/战马嘶鸣夜雾寒……”;《横渡长江》:“…… 解放大军下江南,…… 一夜红旗插钟山 ……”;参加《淮海战役》:“战火迷漫雪花飞/淮河滚滚杀声急”;他多年奔波在《征途》上:“青春在征途上度过/我的脚印留在了漫漫的征途上//从中原大地到江南水乡/从松辽平原到朝鲜……/不知爬过多少山/不知淌过多少河/血汗撒在征途上。…… ”
一个人的青春期是纯真美好的,但吴诗人却是在战争的硝烟中度过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艰难困苦的体验,对心灵的创伤,必成永恒的记忆,无论什么样的生活磨砺都是不会将其消磨掉的。吴诗人的诗更是真切的证实了这一点。
戎马一生的吴诗人,退休还乡,一身轻松,满面春风,山河大地,无限风光,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溶于诗中。《故乡的变迁》:“戎马一生脱战袍/今日归乡得逍遥/昔日旧貌全不见/农民住进金銮殿。”在他看来,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农民住的破草屋不见了,新兴起的民居已是别墅式的漂亮楼房,这简直就象封建王朝的金銮殿。在他的心里展现着晚年生活的美好憧憬。
吴海山是个诗情横溢的诗人,他虽然起步晚,但却在心灵深处树起了奋斗的目标。他曾和艾青生活在一起,他爱生活中的艾青,他更崇敬诗歌殿堂里的艾青。也爱艾青的诗,当然也是他学习的榜样。“和艾老同住一院里/散步谈诗在树林里/艾老虽已逝世十年/但光辉形象和诗篇/却永留人们的心间。”“我爱读艾老的诗/不矫饰富有激情/民族风格富韵律/口语化自然流畅。”(《纪念艾青逝世十周年》)。
以艾青为榜样,以艾青的诗为榜样,这就是吴诗人的人艺目标。
祝愿他必定成功!
2006.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