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黑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荐】“我们”社团(西北大学)诗歌161首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0:29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老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0:29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老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0: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2:52 | 只看该作者
自由加入者可将心仪之作跟帖于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06:47 | 只看该作者
《良心深处的对峙,厚重情思的内敛》——读黑光2011自选50首
文/牛泽群

诗人黑光与考古学者徐进是同一人,这个事实长久以来并不为人所知。因此,当“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组委会宣布,“2010年度诗人奖”获得者是徐进时,诗人以外的与会者大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徐进是谁。“徐进是陕西诗坛最低调的诗人。”著名诗人周公度介绍说。
“我这辈子只参加过两次诗坛的活动。2000年一次,参加省作协组织的陕西诗歌研讨会;还有一次,就是今晚。”徐进告诉记者,虽然他的职业是考古,但他写诗已经有30多年,只是他一直觉得“物不能以类聚”,一个人要把诗写好,一定要孤独,并进行独立的思考。在徐进看来,一个几乎连私下聚会都不参加的诗人,当然是低调的。只是,低调是为了写出更好的诗歌。
世界给我们展现了相矛盾的两面,一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另一是所谓的同性相斥、所谓的“同行是冤家”。哪一面是真实的呢?都真实。这种矛盾就物来说,是造物主的“和而不同”;就人来说因为我们人类早就把自己严格区分于“物”,那种骄傲的心理不待协调已经一致:前者“使”,后者“使于”。我们多么骄傲,除了撑、烧,还把木头镂空,充为闲雅;我们把凶残的狼驯服成使唤的狗。区分之始,“物伤其类”,也再不适于人了。狼,饿死也不食同类。一切决斗的动物,败即止,决不杀。只有人类,是宇宙中唯一残害同类的唯一(自称)非“物”者。所以“人以群分”不过是相残的准备,稍略曲折的例子如独裁者治下越多越紧密越好(极致如脱北者竟至死罪),空旷草原上孤独的牧羊人无论做出的决定对错,也无论治下羊的多寡,都不会被顾名思义安以独裁者名。不曲折之例比比易援,都证明着矛盾是臃杂浮现物下张紧着的刚性拴索。人性中这丑陋的一面,并不只是人性之副,而主为善,才使得人类得以繁衍赓绵,不是,使人类存衍的主因是人这回再也无法独别于物性的人性中的:恶死贵生。人莫能外,爰有其类生生不息。
所以“物不能以类聚”,作为谦辞使我惊讶,它分明是苞含着一个智者的睿达和透识的无情的批判语。这句话也不可能不与他的诗有关,我们应该能看到。《独处》:

独处,是一盏灯与一支烟的纠结。
灯下的憔悴族,属于灵长类的       
一支:人,你,或者我。

憔悴而暗淡:一种被牵引的感觉。
青烟弥漫:一种窒息和恍惚。
急刹车:一粒无无的解药。

无无而呜呜:歌,或者哭——
虞姬的王走了,绝了东方以东;
耶路撒冷陷落了,折了西方以西。

诗篇和刀斧的嬉戏,煲出流金岁月;
煲出鲁迅的烟斗,犹太人的哭墙;
煲出无边的空旷,寂寥,和伤逝。

“我倦矣”——四围之墙没有影子,
但有胭脂,枕头,纸巾的殷殷守候;
但见倦者当年,浅酌老酒,在灯下小憩。

(作者注:“我倦矣”,语出蔡元培辞北大校长时的便条,开篇曰:“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也’。‘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

这是一首颇耐寻思、颇值发掘的佳作。《淮南子•道应训》:“予能无有矣,未能无无也。及其为无无,又何从至於此哉?” 高诱注:“言我能使形不可得,未能殊无形也。谭嗣同《仁学》二二:“无无,然后平等。”这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是清零后的太一水平面,是众生之源的本象,无疑是宗教元崇神性的境界,但对于诗人又在孤独深处有着熟悉的和并无解药的亲和力。《从旧梦里醒来》:

从一个遗失时间的旧梦里醒来
那个被阳光和海水浸淫
的葡萄牙人——
埃•德•安德拉德突然
开口说话

他说,他变成了晶体
结晶在白色之上
明净的光环
层层叠叠
一直铺到大海海底
和寰宇深处

他的话
好像是对我说的
我环顾周遭
空无一人
只有白色
和白色上的白色

《在夏天,想起了一些诗句和诗者》:“这是夏日:空气明亮,剔透,/我想起了“白色上的白色”;“再次想起‘白色上的白色’/在一本书里——安德莱德,/二十年前我们第一次相识”。如此地萦绕。安德拉德《白色上的白色》:“在你的深处/所有的音乐就是一只飞鸟”;

在荒凉的墙壁上,在垂直
荒凉的白色上,
残留着一滴眼泪的痕迹,
或者如此微小模糊的
任何东西。
手在大地上书写:
没有其它的葬身之地,
阳光
一朵一朵地被刈割。

在结尾:“有一天我将伸展四肢/躺在那棵无花果树下,很多年前/我看见它孤独地长大:/我们同属一个品种”。白色上的白色,与无无之境,存在着形之上的连通,都只隶属于孤独。我们无意顺着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说思致越高便越是孤独,但起码可以反向观察那些猫呼狗唤的自足者。孔子说:“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后儒却公然篡生出“君子慎独”猫狗现象学,以及“人莫我知,君子所耻”的圈栏标准。我们看到西方的和中国汉以前的思想家莫不孤独,孤独是独立的大于3/4的充要条件,已经典型到了美国西部片中孤独的牛仔,他们能被什么强加于身呢?只有死亡。而中国的武侠情结则永远是师承和帮系。我无法想象真正的思考者和追求者,能够怎样与不孤独相和谐的,正如我想象得到和谐社会,像挽救病人一样挽救孤独者,是在意图于什么。“一个人要把诗写好,一定要孤独,并进行独立的思考。”我敬佩这样的孤独者,这样的低调的诗人。事实上一首诗能读懂文本意义上的七八成就很成功了,而文本意义又与诗人心中起落的诗意有多少成的涵盖呢,所以诗决不是为了宣泄孤独,一定程度上只是为了自豪地展示孤独。杜甫的《月夜》美国汉学家限于形式只能译出八成的意思,已经打动了不少读者,如果杜甫再世,他一定毫不介意,他会认为中文注笺的自认为的十成,也不过七八成而已,如果他能用语言说清楚那十成,后人的理解反而必剩三成。黑光的《苏醒》“东来西去的风伯啊,你吹醒了/虫子们的食粮,也吹醒了/我心中的死者”。他心中的必定就不是你我心中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唯一的一份“死者名单”,就像有人说的一旦诗成,文本就不再独属于作者,它让我们欣赏作者的孤独的同时,也享受自己的那份孤独。
也许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具体到时人的角度,来看低调的诗人。在由锢锁钳制忽然不无心机地一下子向某一几乎是设定的向度开释,纷纷然涌现的是什么?有人还在议论中国是否有诺贝尔文学奖得者,我尝嗤之以鼻:根在,花在;根是臭的,花决不会香;永远,永远,你只是芬芳的衬照背景。涌现的是低级次质的繁荣!那繁荣,以度量,可获N次诺奖,以质衡,垃圾为多。也可以说是垃圾场式的繁荣,怎么可以觊觎鲜花盛会的嘉奖呢?你走在设定的向度,不是你的错,你走着却误以为是你真实应该的选择,就是你的错了。笔者祖籍山东,父亲50年代大学毕业先分配在抚顺电厂,几年后回京,他终生鄙夷抚顺那一带他的古近代老乡们谈吐时那土的掉渣的大茬子味。我本人毕业后在鞍钢实习,我亲眼见饭馆中衣着土洋的靓女当众双手持着大骨头棒子晃头大啃。如今,那一带的赵本山,凭着一口大茬子味的下三滥二人转小品,早已是中国文艺界的头牌老大了;一个全世界文化史上阙如的,本国史上原不入流的,只是戏子们练习的属种——小品,已经是中国文艺殿堂的标志性精华了。对他和他的小品着迷的有十多亿人,“春晚”没有他就已不是几千年传统的正常的春节了,你还幻想这个国度能有大批贝多芬交响乐、莎士比亚戏剧、国粹沉淀的京剧,原生态民歌,以及李杜大雅的爱好者,从而形成金字塔基层人数优势以顶出杰出的尖子,去执国际风云大奖、荟萃舞台的牛耳吗?这个向度预设的思想基础之一就是:庸俗化无害于体制的稳定,反而有利于。至于它有害于这个可怜民族的肌体,那是慢性残害的,管他呢!所以(此处略去周知的大段情况和逻辑判断),真诗人,不可能不低调,不可能不孤独地低调,不可能不低调地孤独。
人诗合一,诗的“低调”体现在“内敛”之外,也像诗人一样有着若干层面的体见,比如没有故弄的技法,除了《杏花满地》、《绝好嗓音》、《那一拨拨被遣返的人》、《面对》、《一柄伐钝了千年的斧子独自走出森林》、《时光倒流的景象》等少部分采用现代表现手法外,基本上都是质地的传统抒情表现法。有关表现手法,这个时代已经逼得人们不能好好说话,不能好好写诗了。诗不是哲学和思想工具,它不应该像哲学和思想演化史那样地每基于先前地进步,也就是每废前说而开新论,古希腊哲学在哲学领域的意义更多体现于人们对早期智慧启蒙的尊重,正如人们虽然指出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荒谬而仍不减其伟大,因为近代哲学早已覆盖了古典的,现代的又覆盖了近代的。但诗歌作为艺术形式多只是一个时期或一部分人的嗜好口味的开创,并不存在替代、覆盖和淘汰的问题。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到相反的古典主义时期,再到又反其道的浪漫主义时期,及至现代时期,现在的人们对各期佳作的喜爱,毫不顺时轴递增,反有递减的现象,有谁说过莎翁、斯宾塞的诗歌过时了不再好看了?有谁因为惠特曼不属于现代派就不把他的诗歌向学诗者推荐了?自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出现以来的现代派诗歌作者,其作品往往就呈现多种风格倾向,其身份也多是双重或多重的,只是哪一种出名了,遂被贴上标签入史。其类似于发明米粉肉的厨师实际上天天也在吃原始蒸煮的大米饭,只有极少数愚蠢者才认为米粉肉是几千年大米饭的进步,于是米粉肉就应该完全取代大米饭、废了原来的而开创全米粉肉时代。当前中国新诗坛不无这种隐意识,好像写诗不整得怪、玄奥、让人读不懂,就不成其为诗;一旦写出让人读懂的诗了,就自惭无以立;不人为充满现代味、后现代味,就会被人标上out。其实再过三千年与三千年前的人本质上无别,思想情感里路也无本质之别,现代派和后现代的表现技法,只是给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你与莎翁,与古典主义的贺拉斯,与浪漫主义的雪莱诸诗,乃至与李杜、易安、黄仲则、纳兰等,感觉到在情思上暗符、想表达方式上暗合的时候,总是占主要的,甚至更早的史诗中的英雄主义情结,马克思说那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难道不也是每个“人童年时期的产物”乃至影响一生吗?难道那不具有永恒的魅力吗?你不可能诗兴每次发作,都是现代派情思的发作,都充满了非理性因素,都涨斥着异化主题的欲能,都可归结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触生的超现实主义的梦幻世界中,都无法正面表达而必须用象征晦涩隐喻写毕才能睡下,都不禁身心情思飞越各阶段而直抵先锋之前沿。你是现代人,但你的触景生情,是含盖杜甫的而不是摈弃杜甫的全异的后杜甫型的。艾略特的《荒原》,据其自己说是“一种意念的音乐”,连与其同时代的诗人兼评论家阿伦•塔特都说“一个字也看不懂”,我们又能真正看懂多少呢?与其故意因慕名而沾形带影地模仿,何如只驱使于自我的原兴?所以既然是我们被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们就应该是做恰当的选择,当适宜用现代表现法时则用,当适宜用传统表现法时亦不弃,而不是一味和一律,不是罗营耍枪——只看前不顾后。我觉得就此,黑光诗人做得非常到位。《清明的马头琴》:

是什么声音,凿空了你的城。使
海水老去,云朵走失。让一只
鸿雁,盘旋于马头琴的上空

这是子夜的水。是黎明的蓓蕾爆裂于
无梦空间的好时辰。是抚琴人和草原之驹
且行且退,消失于《天边》的一刻

哦水仙睡了。梨花和桃花醒了。在清明时节
被一场及时的雨打成碎片。我愿意
纷纷扬扬,委身泥土和根……

2011-4-5
(作者注:是夜,听贺西格马头琴曲《天边》,通宵无眠。)

这是一首很传统的抒情诗,质直、纯粹,迸发的情感叠排而不设计迂回层次,表现手法单一而少涉人力的外加牵合,给人以冲口而出、一气呵成的情感宣泄的接受,让人有充足尽兴的酣畅,暗呼足矣,足矣。对我来说,听过现场牧民家的、非表演的马头琴,那种如泣如诉、古朴如在天边的悠扬之韵,非此种无以表之,而且假设用现代派的某某主义来写,是多么的赘疣之于冰肌。表现主义的宣言说:“世界存在着,再去重复它毫无意义”。愚不敏,有些东西我宁愿重复N遍,有些则第0遍也不想要。
另一种“低调”的体见,在于诗的简达而不衍。诗贵于此,我们买白菜时,现在已经是简达而不衍的过程:不会遇夹带着市场经济或领恩概念的捆绑销售。诗歌中为求深邃、醒人、丰满而过多牵强引出的衍生东西,往往令人生厌。黑光的诗歌,基本都是中短篇,但并非由此,其简达不外衍的风格,是意构和篇构决定着的,也是语言的冼炼干净支持着的。

《驻马店•1975》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板桥。石漫滩
这一年父亲送我下乡
有人说,神睡了
紫禁城的太阳在消褪光芒

白的手和白的肚皮也漂来了
像山芋。像猪蹄。像水饺
有消息说“狗已经死亡,牲口
已经死亡,人民已经死亡”

这是八月八雷公暴怒。我
听到了九州之夏的怯怯哀声
这是二十万生灵涂炭。我
记住了河南•驻马店•1975

这首当时单贴出时就曾打动了我。有人说好诗抵得一篇雄文,我尝以为那是因为为文,总需要八股形式,要完整,反赘而不尽。诗,别之于在径直剪取和高度凝练,所以贵在本色之冼炼。驻马店事,有太多的话可以说,但黑光把它们削成一根刺,直刺人心;还可以有另外方式:不削,让翻倍体积的有刺有疙瘩之物击人。孰优孰劣,自然可见。
至于属于诗道正科的“内敛”,也就是常说的一定的自我节制或压制,与其说它有着情思厚重的前提,不如说那原是为诗的根本前提,只是它更形象地显示出来了:如果轻薄,再压制就没了。按雪莱的说法,一切文明产物,皆诗情弥具。维科、克罗齐辈说:普天之下,人人皆诗人。如此可知,内敛实际是两个步骤的省略说法,第一首先要升华,继而再节敛。就近取譬,黑光的《驻马店•1975》正是如此,《隐遁》、《凿空》、《日子》、《永生》、《面对》、《剔水》、《穿越》等等也皆如此。不必非要一位考古学者才能厚重,不必非要学富五车才能厚重,“诗有别材,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学、穷理......不能...),我只说是“情思”的厚重,积蕴各异,形状各异,斑斓而无圭臬,唯其厚重,斑斓得才有品位;唯其厚重地斑斓,民族品位才可忝列于世界之林,才可过问诺奖之鼎重有几何;唯其斑斓又厚重,才实现“诗道广大”,才不再问诺奖事,回归我中国诗之国度尝有之独绝于世的至高荣誉,像屈宋李杜韩柳苏辛黄一样活得自然、写得自如,却孤陋寡闻到竟不知还有劳什子诺奖一回事,可求取大能补足炊米川资。这就至少不是现在有些一日十首的快餐式或市场式或功利式的方向。
接近最后,关于“良心深处的对峙”,我想不必也不便展开切题了,归根结底,欧阳修说的“诗原于心”,诚哉斯言!我读黑光的诗,感觉是他深处的良心一、一地与自己的和与自己有关的机心、现实、世俗、恩威、可抗的代价与不可抗的湮灭、聊以寄托与失望彼岸之间的,相互对峙。其实这也是我判定好诗与否,以及畸形思致环境状态下不可能追求文学的根本意义,便转而求其次的达与否,或者换句话说采用适宜的方式,真正贡献于人类的精神文明于涓滴与否,再或者换个比喻,你是否根据天气穿什么衣,而不是从画面上看见人家穿什么衣就跟着穿什么衣,这一类的私我标准之一。当然是其要者之一,这个标准是两维动态的,李杜苏辛黄时代,没有国家民族天地良心的各完整而独立的感念,国、君、天、天下合一,钱谦益吴梅村时代,又有另一种合、分,王国维则续前淡漠中又有新的变异(有人说他自尽是为满清亡而尽臣之忠,真让人笑掉大牙,岂不知他是中国最早渐受西风之士),中国新诗肇始的尝试派、新月派等,与四五十年后劫后余生的昌耀、洛夫等如何的异中之同,而北岛、食指、芒克及其他各地诸杰,又与上者如何同中之异,而以下迄今,异中之异,时异身不异或时异身异,又岂因喧嚣所掩?市有琼瑶与野有遗珠都是暂时的,时间大潮之后圣坛上的是不分朝与市与野的,只认时实对应的货色,红山钩玉的精美,远不如现代匠手之出,商周青铜,质型难比乡镇级铺子的,但我的标准是动态的,在瞎之前。即使我如“奴隶”其字义源出的被戳瞎一目,尚有一目。我深以为,在此上与黑光诗人的心是相通的,所以读其诗所隐感,也有共鸣。
黑光,抑或徐进,因其低调,也因其沉潜,独处,于读者、于诗界都显陌生。但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和文本披露,人们会逐渐认识黑光。

牛泽群2012-1-2于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09:20 | 只看该作者
银杏树考证
文/周公度

考古学者、诗人黑光,在我的印象里不是人。是一株古银杏树。
这个印象一旦确定下来,便愈来愈深,难以拂拭而去。
事实上,他与银杏树相似之处的确甚多。他与同事合作,编辑过两卷《陕西文物地图集》。是书被国内古玩界称为“盗墓圣经”,把陕西境内的文物具体到每个村庄,每条河流,每座土丘。记录着这片承载着中国历史上所有辉煌的土地上的丁丁卯卯。
银杏树也是如此。科普书上,它被称为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孑遗”二字太霸道了,直接将时间推至三、四亿年前。那么,他定然熟悉冰川时代的秘密了?
应该不是冰水,而是尖锐的冰山冰凌。他的模样即是如此;他看上去绝对不是那种心平气和、和颜悦色与人说话的人。也许他想一个眼神就让对方言听计从。也许恰恰相反,他在有意与“相由心生”的古谚语作对;在给女儿的信与诗中,他展现了他温柔的部分。
但他的诗文中更多的体现出了火焰的形状与气息。炙热、锐利、突兀、倔强、急遽、直接、仿佛柔软却刚硬、蛮横、时时刻刻、不由分说。
这是火山的气息。不是日本的富士山,而是说法语的非洲刚果的活火山。
法语对于他不是似水柔情。而是对革命与人文传统的推崇。在我对他的阅读中,他几乎没有写过他的爱人;仿佛他的爱人是乞求着嫁给他的,他不能泄露一丁点儿爱的信息防止她哪怕是一丝偶然的骄傲。这简直不能让人忍受。
他感慨的是时代。
他歌颂的“革命”不是暴力,而是对崭新事物的宽容掌声,对自由意志的呼声。他赞赏反抗者。赞美生命的热度。赞美意志与天的尊严。甚至赞美苦涩与砧板的伟大。他有很多起句不凡的诗,让人想起聂卫平,“前二十手,天下无敌。”像在抒写一幕希腊悲剧。
当然,他经历过漂亮的战役。现在侧耳倾听浩瀚的风声。
这又是松树的性格。在岩石间总是比在松软的土壤中生长更快,更繁茂。
我很想问下他的生辰八字是什么。银杏树都很高大,树枝是柔软的吗?我需要爬上去折枝看看吗?
我甚至买了一本金盾出版社的《银杏栽培技术》。
他为什么还不叫我去喝茶?

2013.4.26

(《家书•岁语•日志》  黑光著   随笔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09:31 | 只看该作者
                                     周公度:  月光在山上——读《灰喜鹊》

     我有一个诗歌观点:长诗验证一个诗人的愚蠢等级。读何三坡兄的诗集《灰喜鹊》,几乎全是十行之内的短制,表达得宛转、暧昧又清晰、直接,只言片语之间,山水植物小美人层出不穷,隐约汉风穿行,全部是我想象中的美妙佳构。我由此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对于平常的耐心之人,微雨一天即可,暴雨半天即可。但对于何三坡,常年累日,哪怕《百年孤独》,他都拥有同样的乐趣,因为他的欢喜在于雨,而不是时日。我太喜欢他那大寂寞的样子了,寡言少语,又与这世间的每番割舍有着无限的大深情。
      浅薄、愚蠢之辈对于史诗的认识往往以荷马、但丁为例,限于万言巨著。其实哪里有《诗经》中的中国诗人一样举重若轻。欧洲的史诗,全是浮夸的故事,生硬的叹词,而在商周之际的中国诗句里,到处都是田野一样切实的情感,星辰一样闪烁的朴素场景。
      有生民之诗,也有神话之史。但同是美人的赞歌,老欧洲比拟为物质,老中国却化为自然。在何三坡的诗中,他承接的是古典之露,晨雾与薄暮,山泉与院落,我看到月光明媚,清澈绝伦。“鹊鹊其声,有女来临;布裙振振,望山涉水。”他不在两汉,他在先秦。
        2008.12.31 西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4-2-13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宽 于 2014-2-13 10:29 编辑

胡宽前辈是我喜爱的诗人,他的诗歌蛮好的。问好,黑光,祝诗社取得更大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08:29 | 只看该作者
春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1:22 | 只看该作者
万宽 发表于 2014-2-13 10:27
胡宽前辈是我喜爱的诗人,他的诗歌蛮好的。问好,黑光,祝诗社取得更大的发展。

谢万宽吉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6 05:2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