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越生命的恬淡通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3: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穆高举 于 2014-1-28 13:44 编辑



跨越生命的恬淡通达
——梁志宏12行诗《秋冬之交》赏析

穆高举


    认识一个诗人应该从认识他的诗开始。
    与梁先生志宏的12行诗《秋冬之交》如果仅一面之交,那你绝对会把这首诗视作茫茫人海中一常人,擦肩而过,不再过问。可是我有幸读了第二遍、第三遍……
   “无意于窗外喧腾的人流/给杯中咖啡加点儿糖/轻轻搅拌,品味流转的岁月。”这是什么?诗人的阅历。一个人的阅历会让人明澈通透,一个诗人的阅历则可以让人聚华成玉。只有在自己心中荡尽浮华,才会回归宁静的本色;只有经历岁月的艰辛,才会体味生命的真醇。
   “秋声已渐远了。让心静一下/于斑斓中,品味印在掌纹和心壁的丰熟/以及几缕云絮似的忐忑。”辉煌和奉献之后,没有刻意标榜,而是回到起点,检视自我,心存忐忑。这又是什么?诗人的自律。想象一位老诗人有自己对诗歌的热爱,除了自己辛勤创作之外还不忘提携后来者,生怕在自己的视野之外遗漏了任何一个与自己有着同样热爱的晚辈后生。诗句中所体现的自律精神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窗内阳光透明,目光明澈/亮出斑驳的心情,盛开/感触秋冬脉跳,在同一个节拍上。”诗境永远是旷远和明澈的,心境则会流于爱则易偏的怪圈,寒暑更替,万物枯荣,这是天道。诗人在不断的思索与判断中进入了哲学境界,也就心底无私天地宽了。诗、生活、生命乃至宇宙的永恒与使命也就了然于胸,不会再汲汲于来自内心的羁绊。
   “就以真切的心脉作跋,送别/金秋,在斑斓中升华/打开初冬疏朗开阔的境界。”自然以自己的睿智引导我们洞察生活的内涵与真谛。春的诱惑、夏的追求、秋的选择一路走到冬的舍弃,这是乐天知命的豁达与亲和。诗人的“疏朗开阔”不是一般意义上删繁就简,而是自己对生命的再认识,是对生命的跨越,这种超脱来自对传统文化的深悟与对天然风物的禅悟。至此,铺展在我们面前就不仅是一首小诗,而是一条路,许多人还在苦苦探索的人生之路。
    一首小诗浓缩了中国传统的儒道哲学的精华,难怪诗人没有借用光怪陆离的意象,而是从身边的物象信手拈来,直写其事,不加雕琢,就把自己的思考如日月星辰展现在天空一样置放在了读者面前。元代文学家元好问论诗曾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梁先生用自己的创作佐证了这句至理名言。
    此外,12行诗体也是梁先生目前探索的一种诗写形式,他认为12行诗比较适合抒情短制的表达,《秋冬之交》正是他的诗歌体制的完美实践,错落有致,对读者的影响却是“润物细无声”,无惊天的涛声,行云流水般让人感受到了宁静与平静的魅力。这样的诗在快餐文化时代不致于让读者感到拖沓冗长而摒弃不读,也不会因过短让诗人的思想无法完整体现或者借助晦涩意象阻碍了读者的阅读思路。
    总之,梁先生的这首短诗既让读者感悟到了他人性的恬淡通达,也让读者感悟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在世界需要和平与安宁的大背景下,人性的崇高与自然的淡远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追求的美学境界,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和期待。



附梁先生原诗:

秋冬之交

梁志宏

无意于窗外喧腾的人流
给杯中咖啡加点儿糖
轻轻搅拌,品味流转的岁月。

秋声已渐远了。让心静一下
于斑斓中,品味印在掌纹和心壁的丰熟
以及几缕云絮似的忐忑。

窗内阳光透明,目光明澈
亮出斑驳的心情,盛开
感触秋冬脉跳,在同一个节拍上。

就以真切的心脉作跋,送别
金秋,在斑斓中升华
打开初冬疏朗开阔的境界。

来自群组: 黑窗诗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28 21:34 | 只看该作者
秋声已渐远了。让心静一下
于斑斓中,品味印在掌纹和心壁的丰熟
{: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8 21:34 | 只看该作者
一首小诗浓缩了中国传统的儒道哲学的精华,难怪诗人没有借用光怪陆离的意象,而是从身边的物象信手拈来,直写其事,不加雕琢,就把自己的思考如日月星辰展现在天空一样置放在了读者面前。{: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9 20:35 | 只看该作者
嗯,带照片好,附简介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8 03: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