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徜徉2050 于 2014-2-8 17:26 编辑
作者:徜徉2050
2013年首届“中国美诗大赛”获季军作品:《残存的美,被河水忘掉》
作者:高作苦
卸下日复一日的残妆,流水长,奔跑短
暖暖落日西去一千里,草无忧,花无缺
我已日渐消瘦,在茫茫人海中
被重返的流水一眼识破,无法从闪电的往事中脱身
你变旧,变白,在我耳边
吐出蜜蜂的嗡鸣,而甜蜜凝固,花朵中
埋着黄金一两、十两,辙印中可以挖出一座
满满的、新鲜的花园,它不可以拆零
你很近,又很远,你住过的空气里
有桔梗花清香的味道,晚霞落井,花开有声
午后阳光下雪一样,落满你肩头、发梢
你变得白茫茫、空荡荡,身体里不断搬来远方和桥梁
以及,年久失修的我
以及,翻身逃脱的悲伤的大海
好诗共享,特别是个性鲜明的诗作。高作苦的诗就是这样,高氏标记十分鲜明:诗意奇崛跳跃,文字凝炼,力道十足。读高诗,途中常要停顿下来思索咀嚼。这首作品或许还不能称是高作苦的代表作品,但也集中体现了他近年来追求的风格。
但是我却只有小半桶水,半路出家,还在习诗阶段,既无诗歌理论,也无阅读水准。来解读高氏大作绝对是班门弄斧,不自量力。事实上我还没有完全读懂这首《残存的美,被河水遗忘》。但我与夏卿老师的戏言中说了要试试,所以就赶自己上架来了。同时,我想,没有比“解读”更能体现学习精神并学有所获了,就顾不得被贻笑大方,权当抛砖引玉,也让大家知道世界上什么是真正的脸皮厚和胆大妄为,哈哈,如果能让高作苦看见我这不伦不类的解读后哑然一笑不骂我就算成功。不是斗胆,而是提心吊胆……
卸下日复一日的残妆,流水长,奔跑短
暖暖落日西去一千里,草无忧,花无缺
——古体诗的形式美、韵律美。虽然现代诗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这种形式美,但如果碰上不用,那是对美的亵渎。这二句中的后一句好理解,但第一句的“卸下日复一日的残妆”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残妆”指什么?谁在卸妆?通读全诗二、三遍回来,心里才踏实一些,日复一日,重复的是日子是生活,每一天生活都会给我们的生命留下印痕和记忆,这就是残妆。“流水长,奔跑短”是感叹人生苦短。打开日子,看见的是生命短,流水长。为生活“奔跑”生命总是有限的短暂的,但川上逝水却长流不息,在对比中完成诗的力量冲击。这里是一组反衬。同时后一句“暖暖落日西去一千里,草无忧,花无缺”的“美好生动”又与前一句形成反衬。内衬外衬,二个反衬,强化了时光易逝生命易逝的感叹也即强化了诗句的力量。
我已日渐消瘦,在茫茫人海中
被重返的流水一眼识破,无法从闪电的往事中脱身
——第一句不难理解,是前二句铺垫的“因”产生的“果”, “ 消瘦”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但第二句却给了“ 消瘦”更沉重的一击,或者说更深层次的解剖。前面的“因”是普遍性的,“被重返的流水一眼识破,无法从闪电的往事中脱身”这才是个性的,才是“ 消瘦”的根本原因所在。“重返的流水”和“闪电的往事”多么生动传神别致的文字,令人击掌。 “流水”代指回忆或时光已经算是现代诗的通用,但用“重返”来修饰,就有了叛逆式的美感(因为流水是不能重返的),回味的余地就大多了。人生常常回忆,但回忆常常经过我们有意无意地选择、挑选。我们只想回忆美好的,对一些伤疤和苦痛却常常自觉或用潜意识抵制和拒绝。显然,“重返”的回忆大多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回忆。但回忆里存在的是事实,躲不开的,躲开了也会被“一眼识破”,暴露在自己内心。何况,这种回忆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多很沉重。“闪电”我理解有二层意思:一是暗指“伤痕”重(闪电伤人甚至死人的事都不少,用它代指有份量),二是闪电有“快”和“迅速”的意思,暗喻往事象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纷繁如叶。
你变旧,变白,在我耳边
吐出蜜蜂的嗡鸣,而甜蜜凝固,花朵中
埋着黄金一两、十两,辙印中可以挖出一座
满满的、新鲜的花园,它不可以拆零
——时光(或回忆或岁月)变旧变白的过程,蜜蜂在采蜜,一边是不动声色的伤感,一边是嗡嗡有声有甜蜜的美好。记忆如果能被 “甜蜜”凝固在时间的指针上多好。古有“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之说,我猜作者在如下的诗句中借用了这个古意。“不可以拆零”是前面“凝固”的另一种“对应”表达,强化诗意。作者很在意现代诗歌内在的“对仗”和韵律美。古意的借用还生出另一个喻意。这喻意就是在说作者指明了他在“过去”一直辛勤如蜜蜂甜如蜜的事业就是与“书”直接关联:从事的是我们都在干的美好甜如蜜的诗歌或文学事业。但也不排除另一个可能:说的是爱和爱情(同理,下面的也一样)
你很近,又很远,你住过的空气里
有桔梗花清香的味道,晚霞落井,花开有声
午后阳光下雪一样,落满你肩头、发梢
你变得白茫茫、空荡荡,身体里不断搬来远方和桥梁
以及,年久失修的我
以及,翻身逃脱的悲伤的大海
——这一节总体上是对前一节意蕴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瞧“你很近,又很远”与“你变旧,变白”,“桔梗花清香”与蜜蜂蜜香又对仗上了。当然意象上有所区别。前者动用的是视觉(旧与白)和味觉(甜),这里运用的是空间(远和近)和嗅觉(香)。这样意象更立体更丰满了。
诗人正让我们跟着他沉浸在一种美好里,诗意突然调转枪口,来到了“午后”,尽管有阳光(想想开头的"暖暖落日",又是反衬),却是向黄昏向黑夜走去,并归于“白茫茫、空荡荡”(想想《红梦梦》大观园的结局)。——以至为了填补我这年久失修的皮囊和心灵上的巨大空虚、迷茫、衰退,需要“不断搬来远方和桥梁”来苦苦(想到作者的大名,会心大笑)支撑,甚至要用(最好用)大海一样的悲伤(它企图逃跑,受自己指使)来淹没一切!包括淹没悲伤本身!……
说实话,此刻写到这,我头皮有些发麻,被作者不动声色渲染制造的人生悲凉(尽管也是美)震悚了,好象那悲伤的潮水正朝我涌来,无法躲闪。
最大的悬疑此刻才说:标题为什么叫"残存的美,被河水遗忘"?后半句还好理解,"残存的美"如何解?好残酷,美终归会被记忆被回忆被时间被空虚甚至被罪恶遗忘也就罢了,何至要穷追猛打,连残存的也不放过?老实说,一方面我仍有一些迷惑,另一方面,我想,正是这样,才显得人生和世事的残酷,才符合本诗的总体旨意和风格。什么样的美才会残存?就个体来说,肯定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记忆的,但即使是最美好的,终归会消弥于时间的大手,消失于生命中,因为生命是有限的。再美好的东西会随着个休肉体的消失而消失,被记忆的河水遗忘。也就是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悲悯情怀。对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悲悯。作者通过意象的叠加,通过强烈的对比,层次上的铺垫、呼应、递进,设置悬念,让主旨在最后关头突然实现了转折性的爆发性的诠释。这就是高手的厉害之处吧。
最后有一点我想说补充的是,诗意跳跃,一般是通过轻灵来实现的,但高作苦的跳跃很特别,是带着重量的跳跃,他的文字有石头一样的重量和冷峻,掷地有声,收束有力,这是我以为的他的非常特别之处。
(2014.2.8) |